“未来,可再生能源多元化、高效率、低成本、融合化发展趋势明显,” 9月1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指出,光伏发电效率将继续提高,有望成为我国上网电价最低、规模最大的电源。
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国引领全球的少数重点产业之一,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样板,同时,光伏与多种业态融合形成的“光伏+”发展路径,已成为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已进入去补贴时代,“光伏+”将成为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是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双循环”迎接平价时代
今年以来,我国光伏行业逆势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152万千瓦,截止6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2.16亿千瓦。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指出,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及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光伏企业凭借着顽强的韧性,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同比上升32.3%、19.0%、15.7%、13.4%。
记者从第五届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上了解到,我国光伏行业已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王勃华表示,中国光伏产业从最初的“两头在外”到政策支持下国内应用市场加速发展,再到国内市场高质量发展、海外市场遍地开花,已经历了“由外到内到双(循环)”的历程。他指出,我国光伏行业一方面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强化国际化布局,另一方面,将迎接新基建带来的国内市场新机遇,保持和巩固制造优势。
与此同时,我国光伏行业全面实现平价上网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历经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今天,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下降超过90%,‘度电成本1毛钱’已不再遥远,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产业分会会长魏锁指出,近年来,光伏发电技术不断提升,成本加速下降,发展模式逐渐呈现多样化,多种“光伏+”新业态快速涌现,光伏行业已经迎来平价时代的曙光。
对此,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基股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也指出,在过去十年里,光伏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速度远超想象,硅片从100元/片降至3元/片;光伏组件从30多元/瓦降至1.6-1.7元/瓦,光伏产品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他表示,光伏技术仍在继续进步,成本仍在继续降低,在未来2-3年时间内,在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光伏将成为最经济的电力能源。
“加快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开发利用太阳能,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绿色制造、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工信厅总工程师王宜国表示,随着光伏组件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光伏产业的优势正在进一步显现,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业态拓宽应用场景
当前,光伏与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光伏+”正在快速涌现,不断拓宽光伏的应用场景,其中,光伏与建筑领域融合的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是被业内寄予厚望的发展模式之一。今年8月,作为光伏行业龙头企业的隆基股份正式发布首款BIPV产品——“隆顶”,成为该公司完成光伏与建筑结合的“最后一块拼图”,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隆基新能源总经理陈鹏飞表示,太阳能照射地球1天的能量可供人类使用25年,中国每年的建筑竣工面积40亿平方米,其中5%使用BIPV就能达到将近20GW的装机量。 在他看来,建筑和光伏的结合是光伏行业前景最广阔、想象空间最大的应用场景。
王勃华表示,随着我国新基建的发力,未来,光伏+5G、光伏+特高压、光伏+充电桩和光伏+大数据中心将成为光伏发展的重要机遇。其中,得益于新基建等推动,“光伏+5G” 发展前景将逐渐凸显,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建5G基站25.7万个,截至6月底,累计达41万个,随着5G时代到来,三大运营商年耗电量将达到2400亿度,电费也将更高,将为5G在光伏设备通讯方面的大规模应用创造发展机遇。
在“光伏+大数据中心” 方面,王勃华介绍,2018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总量1608.89亿千瓦时,到2023年,这一数据将达到2667.92亿千瓦时,5年增长66%。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将加速推动光伏发电在大数据行业的应用。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张家口市正在逐步打造世界级超大规模绿色数据中心产业集群。“大数据集群正搭载着本地新能源的绿色引擎高速稳健前行,优惠的绿电和便捷的电网通道成了数据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据张家口市能源局副局长刘峰介绍,张家口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超过1600万千瓦,为建设大数据中心等“高载能”产业提供了绿电保障,大数据产业目前在张家口地区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助力。
氢储能破解发展瓶颈
随着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占比的不断提升,面对光伏发电的波动性等先天困境,光伏与储能、制氢的融合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李振国向记者表示,随着光伏成本的逐步下降、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加之储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光伏+储能”将为大规模实现100%清洁能源奠定基础,光伏也将承担起修复地球生态的责任。
在李振国看来,“光伏+储能”是未来“人类终极能源解决方案”,也将是应对气候问题的有力武器。他表示,“今天的储能成本已经下降至十年前的三分之一,随着储能方式多元化和技术的进步,我们认为,在未来3-5年里,储能的成本也有望降至0.3元人民币以内。”
“面对光伏发电的先天困境,作为一种二次能源的氢,提供了一种破局的路径。”魏锁表示,通过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消纳问题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瓶颈,同时也将为氢的制备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据他介绍,目前,光伏发电技术和制氢技术都已较为成熟,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氢能产业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光伏制氢的竞争力也将逐渐增强,太阳能光伏制氢未来将大有可为。
记者了解到,使用光伏等新能源制氢,在吉林省白城市已成为长期战略。白城市能源局副局长田秀华表示,白城市利用域内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以电解水制氢为主要技术路线,正着力建设“中国北方氢谷”。预计到2025年末,该市用于制氢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超过193万千瓦,年制氢量达到12万吨,并形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能源与氢能产业集群。
“储能系统被公认为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有效途径,融合储能是解决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关键手段,而采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也将进一步提升消纳能力。”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为表示,光伏+正在带来新的机遇,在多应用场景下,推动光伏等多种能源协同发展,其中,储能规模化应用、制氢的成熟,将促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向更大规模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