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体育(中国) > 产业财经

电力企业率先亮相全国碳市场

人民网发布时间:2021-08-26 15:33:02

  十年酝酿、四年筹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7月16日正式上线,首笔碳交易价格为52.78元/吨,总成交16万吨,交易额790万元,多家发电企业参与交易。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7月14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全国碳市场一经启动就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他还透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的同时,将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

  作为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行业,发电行业如何“迎考”?

  碳价温和上涨或成趋势

  合理的碳价,可为碳减排企业提供价格激励信号,碳价问题因此备受关注。赵英民在上述吹风会上表示,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左右。“我们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能源市场与能源金融实验室主任赵俊华预测,未来5-10年,碳价逐步上升大概率与国际(欧盟)碳价格接轨。“欧盟碳价最近屡创新高,可能很快冲击60欧元大关。按汇率折算后,价格高出我国试点市场平均价格的10倍左右。”

  公开信息显示,欧盟碳市场配额(EUA)5月24日碳收盘价达52欧元/吨,相当于408元人民币/吨。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能源与气候经济学项目组执行主任王克表示,如果煤电按每千瓦时排放1000克二氧化碳计算,意味着加价0.4元/千瓦时;一辆百公里油耗七升的汽车将增加约7.2元的额外成本,相当于百公里高速路费增加成本15%;每生产一吨钢铁(长流程炼钢工艺)二氧化碳排放约为两吨,叠加碳排放成本,每吨钢铁高达800元人民币。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欧盟碳价采取拍卖制,我国采用的是不同的价格形成机制。欧盟碳价只能作为研究参照,实际运行还有赖于我国客观情况。合理碳价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碳价的核心是碳减排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而不是有了碳交易市场碳价‘坐地起价’。总体而言,我国碳价会温和上涨。”

  倒逼发电侧加快转型升级

  据了解,全国碳市场采用“双城”模式,即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注册登记。日前,首批 2225 家电企已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完成开户资料审核工作。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配额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当前碳价对发电企业影响几何?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的偏低碳价,是给予发电企业熟悉“考场”的时间,即便如此,发电企业也普遍感受到了压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市场启动初期,价格比较温和。价格如果太低就没有任何作用,太高又会造成较大冲击。”

  东北地区某煤电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碳配额分配之初,发电企业就在积极“备考”。“我们研究政策,了解碳市场运行机制,并通过培训提高专业化管理能力。毫无疑问,全国碳市场将增加发电企业的成本,也将推动相关企业转型升级。”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指出,电力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将有力促进能源低碳转型。“促使发电行业重视碳减排,碳将作为一种有价资源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发电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大大提升,如建章立制、成立碳资产公司、开展碳盘查、编制核算报告等;在发电行业节能降耗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减碳的市场手段,同时推动可再生能源实现进一步发展。”

  赵俊华认为,全国碳市场将带来全方位的社会变革。“碳成本加重火电企业经营压力,但随着碳减排技术的开发及碳交易人才引进,碳市场又会为企业增加一部分收入。再者,由于我国电价市场机制欠缺灵敏度,发电上游成本增长将难以及时向下游传导,种种因素会倒逼企业权衡利弊,开发更多新业态。”

  实践中完善碳市场规则

  王克指出:“短期内,发电企业需深入研究国际规则。长期看,需要完善国内碳定价机制,提高低碳竞争力。”赵俊华认为,中国借助体制优势可以及时对全国碳市场进行宏观调节。“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已经参考欧盟部分经验,然而市场稳定储备机制的建立、碳抵消证书的推广、用于规避风险的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同样亟需开拓。”

  王志轩认为,碳市场是一个高度依赖政策设计的市场。“首先要做好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对于初始配额分配要适度从紧但不宜过紧,更不能过松,既要给产业调整和企业转型留有合理时间,又要对企业形成一定的碳减排压力,进而形成碳市场的动力。这项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和及时纠正。事实证明,世界主要国家或区域的碳市场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我国也不会例外。”

  王志轩指出,中国碳市场当下面临新的课题。“中国煤电机组平均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已达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机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碳市场如何进一步深挖煤电‘低成本减碳’的空间?热电联供的能源利用总效率远超纯发电机组,碳市场如何扩大热电联供的规模、加大散煤治理力度?碳市场如何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体现可再生能源的低碳价值?碳市场在改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 电力系统优化方面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一方面,通过碳市场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不断完善由碳市场解决问题的机制;另一方面,碳市场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需要与其他政策机制联合解决”。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