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报集中披露以来,电力设备板块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电力设备行业目前正处于国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全球电网升级的双重机遇期,这有利于产业链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国内电力投资增长
继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后,国内电力投资总额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9675亿元,同比增长30.1%;全国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5275亿元,同比增长5.4%。
在此背景下,电力设备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普增。作为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威胜信息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2.25亿元,同比增长11.1%;归母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长31.3%。公司董秘钟喜玉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随着国家加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公司通过能源物联网应用技术、芯片设计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各类电力应用场景的综合解决方案,核心业务发展动能十足。”
金杯电工、长缆科技作为湖南电缆行业“双雄”,近期也相继传来捷报。根据年报,2023年金杯电工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3亿元,同比增长41.06%;长缆科技去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13万元,同比增长142.79%。
金杯电工董秘黄跃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特高压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是解决风光大基地电能外送消纳的主要通道。‘十四五’期间特高压计划投资3800亿元,按照特高压平均建设周期2年计算,‘十四五’规划线路不能晚于2024年开工,因此‘十四五’后半程特高压建设有望加快。在此背景下,公司紧抓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市场机遇持续推进产能扩张和渠道拓展,持续增强在产品技术、市场地位、组织效率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长高电新产品和服务涉及发电端、输变电端、配电端,形成了涵盖电力工程设计、新能源电力开发、输变电一二次设备、电力工程总包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3亿元,同比增长22.12%;实现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98.57%。
“公司以隔离开关产品起家,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高压隔离开关专业生产企业之一,多年来均作为国家电网主要中标单位,产品技术和市场份额均位居行业前列。”长高电新董秘林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公司仍将紧紧围绕电力设备主业发展,积极布局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产线升级与品牌推广,随着公司500KVGIS新产品推向市场,公司将进入国内高压开关行业第一梯队,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随着我国电网投资持续增加,今年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值得期待。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327亿元,同比增长2.3%。除了电网,同期全国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61亿元,实现同比增长8.3%。
财信证券电力与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杨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4年投资总额将继续保持在5000亿元以上的历史高位,国内方面,特高压相关的变压器、GIS、换流阀等装备的中标集中度较好,存量电表更新、农配网改造、城市智能电网升级、分布式光伏高渗透区域的电网扩容等也都是潜在需求。”
全球电网升级
从全球范围看,电网投资稳健增长也为我国电力设备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出海”窗口。据BNEF(彭博新能源金融)预计,2022年至2030年全球电网投资累计总额将超过20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
全球电网升级带来的红利,在电力设备龙头企业的业绩上也有所体现。2023年,许继电气实现国际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98%;平高电气实现海外营收7.24亿元,同比增长261.1%;华明装备实现国际营收2.74亿元,同比增长79.16%。
另据黄跃宇介绍,金杯电工扁电磁线产品远销欧洲、南美、东南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扁电磁线直接出口量同比增长26%。“欧美地区电力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客户也急切希望我们就近配套,保证其产品供给。同时,海外电网改造加上新能源发展带来的能源结构改变,催生旺盛的变压器‘出海’需求,有望打开公司增长空间。”
随着全球电力设备需求快速放量,行业内上市公司也正积极布局抢抓海外市场机遇。
黄跃宇表示,2023年金杯电工参加了柏林线圈、变压器及电机展览等多个行业展会,加强了金杯品牌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亮相。目前,公司已前往多个国家开展海外考察、调研工作,进一步了解海外电力变压器扁电磁线需求,加快推动海外产能布局。
钟喜玉认为:“未来用户将会逐步从关注末端智能设备,向通信的可靠和实时性、数据的多样性和更加丰富的系统应用方面转变,这将为公司海外市场带来发展机遇。”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国内外电网建设需求正呈现出较高的景气度。”在此背景下,杨甫建议,“上市公司可加强产品研发,紧跟国内外电网客户需求,加大对海外销售团队的配置和部署,同时也要防范竞标拓客过程中的合规风险。”
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 何文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