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体育(中国) > 产业财经

中国加氢站规模全球领先,制氢成本持续下降

华夏时报发布时间:2024-12-27 16:00:41  作者:胡雅文

  从世界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氢,到终极清洁能源,氢能正加速发展。

  2024年,全国各地关于氢能的培育、扶持政策频出,新出台的《能源法》也首次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并列作为能源进行管理,明确国家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同时,我国氢能产业链各环节也取得了一定突破,氢能制取、运输和应用上的技术逐步走向成熟,降本方面亦取得突破,氢能作为储能、化工原料的应用场景更加突出。

  上海有色网行业研究分析师史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方面氢的热值高,能够有效支撑大型交通运输设备的运行,另一方面,氢能够和碳一起转化为其他能源,比如甲醇和氨,灵活性比较高,再之,当前国家对于氢的倾向性政策和大型电力企业的有效推动也为其成为主流能源奠定基础。在当前清洁能源市场上氢能或许并不占优,但未来氢必然会被大力应用。”

  绿氢蓄势待发

  为了实现减排降碳的目标,全球都在致力于寻找石油和天然气的无碳能源替代品。在我国,光伏、风电、水电正在蓬勃发展,支撑起绿电市场。处于产业起步阶段的氢能亦被寄予厚望,备受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2023年可再生氢产能接近8万吨/年,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能源金三角(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川渝等氢能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24年我国绿氢项目规划建设明显提速,截至2024年11月,我国已累计规划建设绿氢项目超400个,对应电解槽需求达到72吉瓦,合计规划绿氢产能突破800万吨/年。

  在2024年8月,国家能源集团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中的永利制氢厂成功产出绿氢,这也是国内首个打通了绿氢制取、储存、输送、运用及氢气品质检测的氢能全产业链项目。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该项目一期总投资约1.9亿元,包括2个制氢厂,年制氢规模达到4500吨,以及2个加氢站,日加氢规模达4吨,预计年产氢气约1428.6吨。

  同时,根据香橙会研究院数据,中国加氢站建设规模已居全球第一,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居全球第二,电解槽出货量占全球60%,氢能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当下,我国氢气生产主要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除了传统涉氢化工之外,氢能示范项目多投向工业和交通领域。目前我国氢气总产量约为3500万吨/年,其中煤制氢约占60%,天然气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分别约占20%。

  化工企业卫星化学(002648.SZ)正在利用工业副产氢,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除了自用来制造双氧水,也会对外出售,如连云港地区的一些企业有这样的需求,用来做还原剂或制造石墨等。我们在当地有氢气接驳站,通过鱼雷车把液氢运送给客户。”卫星化学方面也表示,对于氢气业务暂时没有特别规划,不过下游客户需求量的提升也会利好公司。

  史鑫认为,基于氢产业链本身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庞大如氢冶金、氢化工、燃料电池,能源企业、化工企业、气体公司、电力企业和光伏企业等众多不同类型企业的关注,未来市场前景必然值得期待。

  制氢成本下降

  在从化石能源生产迈向可再生能源生产氢气的过程中,成本是必须跨过的问题。加快推动清洁低碳氢的生产成本下降,正是当下的目标所在。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平均生产成本将降低至25元/公斤以下,2035年前后将具备市场竞争力,到2060年在多行业中形成经济性竞争优势。

  从制氢到储运,氢能降本始终是行业的关注点。史鑫告诉记者,2024年氢气侧和设备侧都出现了降本趋势,未来氢能成本降低的主要方向有两个,一是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的降低,二是氢能储运技术革新所带来的运输成本降低。

  根据上海有色网调研,当前市场上的绿氢成本含补贴在内约为30至40元/千克,工业副产及煤制氢成本约为9至12元/千克。而当光伏/风电发电电价为0.15至0.2元/千瓦时,绿氢的成本为9.5至10元/千克,成本上可以与煤制氢匹敌,且由于不存在碳排放等影响,绿氢的成本会低于9元/千克,从而全面降低用氢成本,真正体现氢的能源属性。

  在储运上,当前输氢管道的建设和液氢技术的国产化,让大量运氢成为可能。史鑫告诉记者,预计运氢成本将从9—12元/100千米下降到管道运输1.8元/100千米,同时液氢运输可解决长距离运输问题,在500千米运输条件下,液氢仍然保持着12元左右的运费,而当前主流的气态运输则高达20.5元。

  她也提到:“当前氢能降本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技术的优化,如何实现液氢技术国产化,在保证输氢管道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建设仍然是氢能企业、科研机构乃至政府不断思考的课题,降本要做,安全性和稳定性也要做,这是所有氢能企业所共面临的挑战。”

  政策支持加强

  据中国氢能联盟报告,氢能产业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

  2023年,美国发布其首个国家氢能发展战略——《美国国家清洁氢战略和路线图》。日本将在2024年开始建设3个绿氢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将在财年结束时投入运营。同时,东京还宣布试行“氢交易”计划,并直接为氢动力卡车运营商提供了新氢燃料补贴。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曾公开表示,2024年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持续完善,1年来共发布国家级氢能产业支持政策20余项,涵盖了标准制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示范推广、设备更新等多个领域。

  对于氢能来说,政策仍是很重要的推动力。史鑫表示,基于全国超250项政策不难发现,当前的政策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专门的氢能政策,包括规划和资金两种类型,另一类则是其他政策中涉及的氢能产业发展措施,另外在政策的颁布主体上以国家统筹,地方发力的形式共同推进。

  “往年容易被忽视的西南、西北地区也开始在涉氢政策上发力,四川,内蒙涉氢政策数量均以达到20项。其中四川以水力发电所带来的廉价电力为依托发展绿氢项目,而内蒙则是依托光伏和风能推动绿氢项目的发展。总体来看,今年的政策在整体组成上更为系统和实际,也给予了实施部门和企业更多的灵活性,更有利于保障企业发展。”

  不难看出,氢能产业的浪潮已经出现。波士顿咨询指出,在政策、技术、市场、资本等多方的合力推动下,全球氢能产业链各环节都将实现全方位的突破,在未来10年构建出一个万亿级新能源市场,成为推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动能。

  华夏时报记者 胡雅文 北京报道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