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体育(中国) > 地方报道

【行走白鹤滩】从“无衬不裂”到“无裂无缺”

水电五局发布时间:2021-01-18 10:27:19  作者:袁海凤

金沙江与大凉山的相遇,成就山川辉映之秀美。

电建人与白鹤滩的邂逅,造就镜面混凝土之壮美。

“镜面混凝土”让泄洪洞成了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在建规模全球第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的亮眼“名片”和观摩学习的必选“打卡点”。

水电五局是如何在世界最大的直泄洪洞室群打破混凝土施工“无衬不裂”的世界性难题,实现全洞身“无裂无缺”这一建设奇迹的?一起来揭秘。

给地下“宫殿”贴上完美“墙纸”

白鹤滩水电站三条泄洪洞单侧泄量世界第一,最高流速47米每秒。三条泄洪洞长共6.7公里,单洞长达2317米,洞宽16.5米,高18米。具有大断面、大泄量、高流速特点。而大断面衬砌混凝土出现温度性裂缝,一直是水电工程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体型精准、平整光滑、耐磨防裂”已经是很高的标准了,为什么还要再加上‘零缺陷’要求?”

“如果1万多辆车子以180公里每小时速度在2公里长的赛道上飞速行驶。突然,冒出一个障碍物,这个障碍物是什么结果?”水电五局白鹤滩泄洪洞项目经理刘凡用一个例子说明必要性。

但实现“零缺陷”谈何容易?如果将泄洪洞比成地下“宫殿”,那混凝土衬砌就是给这座宫殿贴上一块块巨型“墙纸”。仅底板就需要铺设5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的墙纸。怎么保证最小面积都是100多平房子大的1826张“墙纸”,在贴的过程不能有丝毫的破损,还要贴的平整光滑,摸不到一丝丝拼接痕迹?“我们的标准都是高于设计的。就是在最难的龙落尾,‘体型’设计标准20毫米,我们自己定的控制标准都是10毫米。验仓时,也是超标准验仓,确保每一仓都是精品。”水电五局白鹤滩泄洪项目分管质量的副经理刘喆说。

泄洪洞团队紧盯“全面精品工程”目标,实施了“精准析源、精明施策、精心组织、精确控制、精益施工”的“全面精品管理”办法,即“五精”管理。实现了工序监管可视化、质量验收信息化、制度执行全面化,让创“精品”成为全员共识。“这个工地要求高,管得又严。刚进场时觉得他们太较真了,现在都习惯了。毕竟我们是要干成世界一流精品工程的!”现场一位侧趴在底板钢筋上打磨铜片的工人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打磨这么费劲,而且混凝土一浇筑,这些铜止水都要埋里面,把灰尘打扫干净不就行了,干嘛还要打磨的跟新的一样呢?”

“越看不见的地方,越不能马虎。”项目分管质量的副经理刘喆这样解惑,“隐蔽部位,也要阳光作业。”

这样毫米级的高标准要求,严格细致的管理,在工程中还有很多,正是有了五局人对精品工程质量的不懈追求,才实现泄洪洞施工期零温度裂缝,也让大断面衬砌混凝土“无衬不裂”这一世界性难题从此成为过去时。

勇闯世界水电“无人区”

龙落尾段是关系到整个泄洪洞工程精品质量的关键部位,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部位。虽然国内有很多类似的工程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受限于洞室空间相对封闭、结构体型复杂、常规设备难以利用等问题,相关探索一直止步不前,没能真正实现,算得上是“无人区”。“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刘凡皱着眉头说。

面对困扰行业的难题和精品工程的要求,项目成立“党员攻关小组”“党员先锋号”,联合吴兴民职工创新工作室、项目青年突击队集中攻关。“只要一讨论龙落尾的事,开会开到凌晨一两点、两三点是常态。”项目副经理刘喆回忆起那段日子直摇头。“不断否定自己提出方案,一遍遍推倒重来。你不知道下次是不是又要重来。心理上特别煎熬。”刘凡沉重地说。

龙落尾的难不仅愁坏了建设者,更“吓”退了一些专业厂家。在解决龙落尾底板入仓问题上最为突出。厂家根据现场施工需求研制的龙落尾滑框翻模设备在现场多次试验后,总是达不到施工要求。项目与厂家改进了该设备行,但试验结果仍难如人意。面对一次次失败的打击,厂家不是“退群”就是“隐身”。“有的厂家干脆直接说‘干不了’。加钱也不来。”刘凡不自觉地又挠头皮说,“工期节点逼近,入仓问题都还没解决。心想,干不成了,干不完了!但又特别的不甘心,都干到这一步了。不行!拼死拼活再‘搞’一把!”

刘凡带领攻关成员再次来到现场,但谁也没说话,大家围着设备,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看了个透,恨不能让它也开口给个法子。“能不能抛开它这个,咱们自己做一个,就像上平段一样,利用皮带运料,再做一个可伸缩的喂料斗?”突然,刘凡灵感一现说。“制作上没问题,咱们有经验。”吴兴民胸有成竹地说。“再做一个轨道,整个导链,方便移动。”项目退休设备专家靳阔军补充道。“我觉得材料上,可以用……”你一个方法,我一个建议,在现场就把曲面底板“下行输料滑框翻模”系统初步方案敲定了。

没有借鉴就自己研究,厂家退出就自己上,干就干出个样子来!历经18个月反复研究、调整、优化,“大坡度重载快速自动供料系统”“泄洪洞龙落尾段的边墙模板系统”“斜洞液压自行变断面衬砌台车”……一项项为龙落尾“量身定制”发明创造应运而生。2020年4月9日,龙落尾底板首仓混凝土的开浇,让水电行业一直以来未能在高流速泄洪洞全过流面浇筑常态混凝土的遗憾成为历史。

“2016年我们只有4项科研成果,现在有56项科技创新成果。还不算正申报的和研究的。研发的巨型泄洪洞全过流面浇筑常态混凝土系列化专用装备,填补了世界水电建设的技术空白。”创新工作室里,吴兴民一脸自豪地指着墙上一项项专利证书说。在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工程建设中,没有就自己造已经成为习惯。创新,在这里蔚然成风。

管好9个“巨无霸”和3个“调皮鬼”

龙落尾段施工不仅是最难的点,也是安全风险最大的点。每条龙落尾段从上往下布置了钢筋台车、边墙台车、顶拱台车三个台车,3个运料小车。作业时,这些200吨左右“巨无霸”和25吨重的小车,在90多米高度差的陡坡上的运行、停留、过坎,少则2小时,多则4小时。

“一听开仓,脑袋不自觉都是‘嗡’的一声。”身为“院长”的的刘凡,这样回忆当时的紧张心情。这主要都是运料小车这个“调皮鬼”惹的祸。为啥?因为横向钢筋电焊作业和纵向行驶的小车存在不可避免的交叉施工。“牵引小车的钢丝绳最怕电。万一运料中,电焊工人操作不当,造成钢丝破损、断裂,25吨重的小车在400米长的陡坡上,在惯性作用下有可能会倾倒。万一再带倒台车,每个台车上有十几名工人,整个洞子有100多号施工人员,后果不敢想象!”说到小车施工的危险性,刘凡的嗓门不由得加大。“小车停的时候,轰的一声!人的心一下子都提到了嗓子眼!它停稳了,心才能放下来。”

每次龙落尾边墙开仓浇筑前,项目团队就像上手术台的医生,而且是12台“攸关性命”的大手术。项目班子成员24小时轮流盯在现场,给设备做一次全方位“身体检查”,40多项“指标”全部达标后才能启动。除外,项目还制定了龙落尾段边墙台车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安全操作规程、“过坎”专项作业指导书和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建立龙落尾安全施工微信群,成立以党员为主的专项运行小组、党员红旗岗,设专职安全员;在现场安装远程监控系统,为小车安装自动抱轨装置,拦挡装置等保障措施。

“别看我们几个都是80后,白头发一大把。我们凡总得急性胰腺炎住院,医生给的结论都是操劳过度。”刘喆感慨道。“最不容易也最有成就就是龙落尾台车安全管理。”

“现在,我们总结了更安全、便捷的工艺。”刘凡自信地说。

回首,曾经的“干不了”变成了“也不过如此”。曾经的难点变亮点,堵点变创新点,痛点变闪光点,蜕变之痛,已被破茧成蝶的高飞的喜悦代替。

看今朝,电建“亮翅”白鹤,铸精品工程。

望明日,“白鹤”亮翅世界,必惊艳世界。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