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体育(中国) > 地方报道

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年内收官

中国能源报发布时间:2021-04-02 23:25:20

核心阅读

专家建议,可以在要求现有小水电最小生态流量的同时,增加一条枯水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以上游实时来水入库流量的1/10 ”标准控制,以此防止严重干旱时水库、电站与河道一起干涸,由此失去水资源调控作用。

本报讯 记者苏南报道:日前从水利部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长江经济带25000多座小水电站中,共退出涉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或缓冲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电站3500多座,完成整改2万多座。为巩固现有成果,不少省份目前正准备开展清理整改“回头看”,部分省份尝试探索现代化集中管控或研究水光互补等新发展模式。

业内人士介绍,今年长江经济带主要推进小水电站清理整改收尾,不少省份已开始重点复核清理整改工作台账、生态流量泄放、监控监测设施、智慧水电平台预警信息处置、退出类电站设备建筑物处置,以及保留类电站合法合规性材料归档整理等工作。全面完成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任务后,水利部将启动黄河流域小水电突出问题清理整治。

“去年,湖北已按规定完成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对拥有合法手续、限期2022年退出的小水电站,会给予缓冲期,以降低损失。”湖北省水利厅农电处处长戴柱新告诉记者,湖北省水利厅督查部门将继续“十三五”的监督任务,今年会随时抽查。

“浙江小水电清理整理销号工作已于去年9月底全面完成,今年重点工作主要包括进一步复核检查清理整改成果及生态流量泄放监测等。”浙江省丽水市水利局主任秦俊虹向记者表示,“目前,丽水市已经开展复核检查工作,生态流量监测设施安装工作也在持续推进,计划今年6月实现生态流量监测设施安装全覆盖。”

此外,江西、湖北、云南、浙江等不少省份已组织清理整改“回头看”。据了解,“回头看”的重点是检查已经销号的退出类水电站,是否按“一站一策”要求拆除,保留设施的管护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其中,是否有生态流量泄放要求、是否按要求足额下泄生态流量、监测监控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等成为各省“回头看”的必检项目。

针对各省要求的生态流量泄放,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直言,公众普遍认为修建小水电站造成了河流减水、脱水和断流,管好小水电站就能解决中小河流的上述问题。“其实,水电站只是利用水的势能发电,既不会消耗水资源,也不可能增加水资源。要求水电站保持一定的下泄流量,短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发挥作用,但解决不了根本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如果要求的最小下泄流量不够科学和合理,将产生副作用。”张博庭表示,例如2010年夏秋季节云南发生了严重干旱,境内近千条大小河流干涸,幸运的是云南境内的大中小城市并未因此出现严重的供水困难,得益于水库、水电站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遭遇特大干旱,各个水库、电站还必须按照正常年份的最小下泄流量泄水,最后结果就是水库蓄水功能丧失,随河流一起干涸。”

张博庭认为,可以在要求现有最小生态流量的同时,增加一条枯水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以上游实时来水入库流量的1/10 ”标准控制,以此防止严重干旱时水库、电站与河道一起干涸,由此失去水资源调控作用。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小水电站开发程度超过80%,“十四五”期间大规模新建小水电站的可能性极小,未来小水电发展方向是创建绿色水电、提升现代化监管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据了解,目前小水电站点多分散,处于各自为政管理状态,为降低运维成本,实现无人值守,不少省区已着手制定小水电站集中控制改造方案。不过,鉴于信息化改造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各地还在等政策进一步明朗。

谈及“十四五”期间小水电站发展,戴柱新透露,已有央企主动找到湖北省水利厅,希望与小水电站合作,探索水光互补。“2016年我们尝试过水面光伏电站,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看,当时的实践过于保守。目前我们正在摸底湖北省小水电的整体情况,希望能找到小水电站创新发展突破口。”

秦俊虹则建议,未来需要着重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后续的长效发展,推动生态流量泄放长效监管。同时,深化小水电的“自动化、物业化、集约化”改造,大力推进“绿色水电”创建,提高小水电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