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大Ⅰ线A相峰值22.6摄氏度、B相峰值20.3摄氏度、C相峰值21.7摄氏度,温度都在安全范围内。”8月24日,在辽宁沈阳供电公司高压电缆在线监测指挥中心,值班员刘洋使用“电缆智能管控系统”实时监测220千伏香湖开关站电缆线路的峰值状态。他身后的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隧道内的高清影像、红外热成像、温湿度监测、巡检人员位置等数据。这些数据由在电缆隧道中巡检的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收集并回传给监控平台。
“这套系统利用前端感知设备,实时采集隧道内电缆本体、终端头、中间接头等部位的数据,经运算后回传至监控平台。”刘洋说。
“电缆智能管控系统”由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多套现场感知设备、数据传输系统以及数据监控平台等组成。该系统通过全数据汇集,实现设备状态及隧道内外环境的全息感知、风险预警、故障研判和全景展示,能够提高对高压电缆状态感知的及时性、主动性和准确性。
近年来,随着城市配网的不断发展,沈阳供电公司服务范围内的电缆线路及设备数量不断增长,截至目前共有220千伏电缆线路33回、66千伏电缆线路151回总长1300余千米,电缆通道90余条。除了日常巡检线路,运维人员还要对投运超过15年的6回电缆线路开展特巡、测温等工作。
2019年2月份,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出了“打造东北地区首条高压电缆智慧化线路”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沈阳供电公司随后成立了高压电缆创新攻坚团队。
团队用时3个月开展调研和论证,不断完善“电缆智能管控系统”的建设思路及应用场景,但地下空间的数据传输问题却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为此,团队成员翻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团队负责人白晗从无线路由中继器上得到了解决问题的灵感,提出在隧道内架设无线接入点解决隧道内网络覆盖的问题,同时利用近场通信设备将采集数据集中上传至代理设备后,再实时传输至监控平台,由平台完成数据的融合计算,实现设备间的联动。经过半年的改造和调试,2019年12月,“电缆智能管控系统”在220千伏香湖开关站正式投入运行。
截至目前,“电缆智能管控系统”共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及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2020年度青创赛输电专业金奖。该系统先后在沈阳电网220千伏太原变电站、顺城变电站等20个变电站的电缆隧道内参与巡检300余次,发现缺陷信息50余条,节约巡检人力700余人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