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体育(中国) > 地方报道

聚焦创新驱动 推动产业升级 济宁能源积极开拓战新产业新赛道

济宁市国资委发布时间:2024-07-30 10:46:24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济宁能源)是济宁市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2023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济宁能源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以新能源船舶研发制造为抓手,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引智聚力推动新能源船舶技术攻关

  一是加强产学研融合,让技术创新“强”起来。实施“院校合作工程”,与北京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内河船舶专业院校团队深度合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引进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吴卫国团队,搭建内河港航经济技术研究院、新能源船舶技术研究中心等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海纳科技永磁电机、智能港口航运大数据2家实验室,深入开展新能源船舶驱动技术和新船型的设计研发。通过高效率的协同研发,联合首研的90米内河集装箱船舶新产品,实现了新能源动力、低阻力、船机桨匹配、船体结构轻量化等4项突破,新船型较传统内河船型船阻降低6%,节能3%,自重降低5%,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0%以上,碳排放降低15%,实现“含新量”“含绿量”双提升,研发项目通过中国船级社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新型内河67.6米液化天然气动力多用途船获得了中国船级社原则认可证书。

  二是创新激励用好人才,让研发队伍“活”起来。建立与武汉理工大学、济宁学院等高校的校企人才引进合作体系,实施管培生和“即插即用”人才招聘计划,精准引进新能源制造高端人才。构建奖励激励机制,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创新领军人才、优秀创新项目等奖项,对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政府类奖项重点奖励,分级分类按照团队和个人给予最高15万元奖金奖励;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按照“团队负责制”予以特别奖励,对团队工资总额予以单列支持,对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创新业绩突出的项目团队,每个团队奖励100万元。近三年,济宁能源科技研发投入达10亿元,年均保持15%以上增幅。

  三是开展先行先试,让研发成果“用”起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山东一苏北航线运行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政策支持,推动企业新能源船舶项目积极申报纳入“国家绿色智能内河船型目录”,争取省级新能源和集装箱船舶优先过闸等相关优惠政策落地实施,推动新能源船舶应用推广。加快液化天然气新能源船舶下水试运行进度,在济宁水域内试运营短途运输和拖船服务两方面3类新能源船型,逐步替换原有动力船舶,经京杭运河干支线,通达济宁港、成武港、太仓港等港口,可降低综合成本10%左右,节约运输时效5-10%。

  多措并举做强做优新能源船舶产业链

  一是以数智化造船为核心,打造新船舶制造基地。将智能制造作为夯实新能源船舶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标大连中远、海运川崎等国际一流造船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应用激光加工技术、智能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产线集成等先进制造装备技术,打造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国内内河新能源船舶建造示范基地,项目投资近30亿元,被列入山东省重大建设项目、山东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重点项目,年可建造1000-2000吨级内河船舶400艘,可带动船舶锂电氢电、电力推进系统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联合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力做大产业链。按照核心研发+上下游行业联盟模式,围绕内河航运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战略,分别在电池研发、船舶制造和集装箱货运等产业链的多个节点,与宁德时代、中船九院、中集集团、潍柴动力等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企业,进行对接合作,积极融合强链,推动船舶研发、设计、建造、配套、运营等新能源船舶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有效带动腹地锂电氢电、推进系统、船舶仪器、金属加工铸造等细分产业集聚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焕新发展。

  三是产品推广+配套“双管齐下”,加快规模化应用。强化新能源船舶应用推广力度,成立市场开发专班,组建山东省第一支新能源船队,定制1000吨级、2000吨级新能源船舶15艘,引导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加快更新换代,优化运力结构,发展绿色航运,在逐步应用过程中不断更新完善。完善新能源船舶动力补充、周边服务等配套问题,超前布局新能源运营配套设施,济宁主城港液化天然气加注、船舶充(换)电综合服务区完成工程建设,邹城港区、微山港区2处标准化服务区年内完成建设,提档加速产业规模化应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