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体育(中国) > 国内b·体育(中国)

对标“双碳” 石化产业全面迭代需迈“三道坎”

经济参考报发布时间:2021-09-22 10:44:52  作者:凌军辉、陈刚、朱程

  石化产业规模大、产品多、辐射面广,对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记者近期调研了解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国石化行业加速推进战略调整,但面向全面迭代,仍存在区域协同不足、产业层次较低、行业面临“污名化”等挑战,有待推进区位重构、结构重塑、活力重振,加快高质量发展。

  “双碳”倒逼革新进化

  作为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石化产业碳排放量在工业领域居于前列。近期,各地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正在积极推进发展战略调整。

  企业、园区主动探索低碳路径。6月底,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在江苏连云港中期交付。“总投资677亿元,安全环保投资达110亿元,建成后80%以上原料和产品在基地内互供循环。”盛虹炼化总经理于会泳说,二期项目正按“无碳供热、不新增油品、多产烯烃”原则设计总流程,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低碳标杆。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梳理,在上海、南京、惠州等地,规模实力较强的化工园区都在致力绿色、低碳、协同发展。

  强化沿海布局,东中西协同增强。一段时间内,我国化工产业沿江布局特征明显。近年来,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省加快沿海石化产业建设。如广东高起点布局沿海石化产业带,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跨国巨头和国内央企主导的石化项目陆续落地。东中西区域间展开联动探索取得一定进展,如江苏扬农集团携手中化国际在宁夏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浙江华峰集团依托重庆天然气资源着力发展己二腈、氨纶与聚氨酯产业。

  石化大省推进重大战略部署。山东省提出,“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园区提升、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建设、智能化改造、生态优化“五个突破”。浙江省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聚焦7类化工新材料和5类高端专用化学品,通过推广绿色化工制造技术、培育绿色化工工厂、构建绿色供应链等,建立石化行业绿色制造体系,促进石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双碳’不仅是传统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概念,更是一次发展模式革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将进入发展方式大转型和大重构时代:能源产业战略性大转型正呼啸而来,化工行业结构性大重构迫在眉睫,低碳绿色发展方式将“蝶变式”飞跃,领头羊企业和园区竞争力将提升重塑,新发展格局合作共赢价值链将以新的姿态开创未来。

  产业迭代面临三重挑战

  石化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发达国家几乎都是化工强国。部分企业负责人和行业专家认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石化产业至少仍存在三方面短板。

  区域协同仍显不足,空间格局待重构。“向西部转移的,不少是资源型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环境负荷型产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郑宝山分析,资源与市场分离也容易带来新问题,如甲醇等大宗商品产能主要在西北资源地,需运往东部深加工,既增加运输成本和碳排放,又存在安全隐患。

  “中西部地区化工产业存在技术转化不足、龙头企业缺少、园区建设滞后、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如果简单承接产能转移,难以解决产业提升和碳排放总量缩减问题。”西部某省化工行业协会理事长认为。

  发展层次整体较低,产业结构待重塑。业内专家分析,我国石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开采、基础原料加工、一般制造等低端层次,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很低,且同质化严重,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面临工艺技术、基础管理、替代能源等一系列挑战,加快推进全行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整体而言,我国化工产业中低端产品占比高,资源驱动特征明显,资源矛盾制约突出,表面混凝剂、生物化工等高端化学品不仅产量不够,而且与国际先进技术差距巨大。近年来,一批民营企业主导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接连投产,极大改变了部分化工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的状况。

  行业面临“污名化”,技术活力待重振。“学化工不愿干化工,极大制约技术创新的动力与能力。”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表示,近年化工行业公众形象不佳,在很多地方不受待见,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下降。一些业内人士反映,有的地区笼统将石化产业纳入“两高一资”从严管控,有的地区片面强调控制能耗总量,影响稳定预期,客观上制约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学规划示范引领发挥优势助力“双碳”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得益于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及世界经济复苏大势,石化产业仍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石化产业能否供应优质足量的新能源材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双碳”进程。长期来看,需要强化政策设计,引导石化产业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优化空间格局,适配相应政策。郑宝山表示,新时期石化产业的布局调整,应遵循高质量升级发展、高标准规范发展、高水平聚集发展和高规格绿色发展四个原则。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分析,对标碳达峰、碳中和新目标,石化行业要做好基础工作,依靠先进的绿色工艺、过程技术实现碳减排。部分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认为,既要高度重视行业碳排放现状,又要适度留有发展空间,需要综合市场、资源等多方面,推动“转移即升级”,研究与之适配的排放权、环境容量等政策。

  鼓励前沿项目,强化示范引领。一些大型石化企业呼吁,在“严格审批”同时,适度加快真正有战略引领价值的项目落地。于会泳说,瞄准国家能源转型、产业安全和高端新能源、新材料短板,盛虹集团正深入推进战略转型,以建设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总目标,将炼化项目转型为具有强大基础原材料保障能力的大平台,以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我国从石化大国迈向石化强国。

  发挥产业优势,助力“双碳”目标。碳中和的最终解决方案离不开化学工业,能源进化、节能减排离不开化学反应和化工技术进步。乔旭表示,化工在碳中和进程中大有可为,化工行业在推动自身绿色化发展的同时,要拓展碳捕集、碳利用产业链。

  业内专家认为,既要看到石化产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的问题,也要充分肯定和发挥石化产品、石化材料对人类和全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绿氢制备提纯与应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具有较强潜力,需鼓励行业跨界协同,开掘技术发展与应用新空间。

  加强疏导引导,扭转产业形象。“化工产业绝不是夕阳产业。”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从芯片到生物医药,化工产业是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所在。石化行业的广大企业需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迭代升级,逐步扭转形象;一些地方也应精准校正,转变包括招商准入在内的一系列“歧视性”政策,形成产业有机更新与良性循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助力双碳目标:成都院参与编制的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正式发布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发展需求,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中,公司所属成都院参与编制了四川省抽水蓄能中长
企业2021-09-18
李毅中:工业领域落实双碳目标需要调整三个结构

李毅中:工业领域落实双碳目标需要调整三个结构

李毅中介绍,碳达峰、碳中和对于我国来说,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工业领域落实“双碳”目标需要调整三个结构,分别是能源消费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人物2021-09-17
李毅中:工业领域落实双碳目标需要调整三个结构

李毅中:工业领域落实双碳目标需要调整三个结构

李毅中介绍,碳达峰、碳中和对于我国来说,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工业领域落实“双碳”目标需要调整三个结构,分别是能源消费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专家观点2021-09-17
马永生:“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的四大发展路径

马永生:“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的四大发展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马永生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双碳”目标下能源低碳化转型将显著加快,油气行业发展路径渐趋清晰,加快打造绿色油气田、绿色炼化产业、绿色储运体系、绿色技术支撑将成为油气行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
人物2021-09-17
马永生:“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的四大发展路径

马永生:“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的四大发展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马永生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双碳”目标下能源低碳化转型将显著加快,油气行业发展路径渐趋清晰,加快打造绿色油气田、绿色炼化产业、绿色储运体系、绿色技术支撑将成为油气行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
专家观点2021-09-17

助力实现“双碳” 新能源汽车还需“跨界协同”

9月16日,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并发表致辞。
动态2021-09-17

助力实现“双碳” 新能源汽车还需“跨界协同”

9月16日,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并发表致辞。

助力实现“双碳” 新能源汽车还需“跨界协同”

9月16日,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并发表致辞。
产业财经2021-09-17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2021中国电力规划发展论坛大咖

2021中国电力规划发展论坛(第八届)由b·体育、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战略规划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联合主办,将于9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

10月11-12日,聚焦全球变局与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供应链变革

百人会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大会即将开幕 汽车供应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既关乎企业发展又影响汽车产业升级的重大问题,尤其是芯片、软件等供应链条近年出现紧张,加剧了产业各方对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