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西德令哈)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来到德令哈全兄养殖专业合作社,定期为合作社检查用电设备,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冬季用电安全。
养殖场的牛儿或在悠闲地晒着太阳,或在吃食,或在追逐嬉戏。全兄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生金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抱着草料,正在养殖场里忙活。“前两年的生意很红火,今年稍微差点,出栏了700多头牛,通过网络销售到四川和广西等地。”崔生金笑呵呵地说,“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的路越走越宽。”
崔生金是德令哈市甘南村的村民,开办养殖场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收入很不稳定,有时候干了活还拿不到钱。”崔生金萌生出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崔生金发现海西地区的肉牛养殖户不多,当地蒙古族、藏族等群众大都喜欢吃牛肉,牛肉市场需求量大,他便有了搞养殖的想法。“小时候家里养过牛,有经验。”左思右想,他认定搞肉牛养殖是条不错的路,还能把村里打下来卖不出去的粮食用来喂牛,带动乡亲们致富。
2014年,崔生金返回家乡,创办德令哈全兄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多番比较后,选择了养殖二代牦牛。“这种牛吃得多长得快,抗疾病能力强,每天要吃七、八斤的草料。”崔生金说,“前几年,养殖场一直没有电,草料粉碎加工全是人工。从早忙到黑,累死个人哩。后来买了4台发电机,可成本太高,一天要烧一桶柴油,实在是吃不消。”
国网德令哈市供电公司西部供电所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对接德令哈市农牧局,及时掌握养殖基地发展规模、用电负荷情况,组织人员现场勘查,制定合理供电方案,为养殖基地的6家养殖企业通上了电。
“上个月,我们又购买了500头小牛犊。”崔生金说,“现在用电打草料,闸刀一推,机子一转,打出来的饲料又均匀,又细实,方便省事儿。”
用电问题解决了,全兄合作社养殖规模达从最初的不到100头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头牛,成为德令哈二代牦牛养殖规模最大的一家,并先后被评为“海西州示范养殖社”、“青海省示范养殖社”。
在崔生金看来,有了充足的电力,在网络的助力下,养殖产业会越来越好,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
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西德令哈)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来到德令哈全兄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检查用电设备,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用电安全。(马秀鹏 摄)
在德令哈市尕海镇郭里木新村,村民伊万劳正在猪舍内忙活着。“不久前,刚下了4窝小猪仔。这些小家伙怕冷,我在猪舍里装了电暖器,还在保温盒内加了几只灯泡,一家人都指望着猪仔挣钱呢。”
走进猪舍,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母猪懒洋洋地躺在地上,小猪仔围着母猪争相吃奶。“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特别大,道路硬化了,还用上了太阳能路灯,村子更美,更明亮了。”郭里木新村村委委员、一社社长李福说,“国家的政策好了,我们农民的路子也宽了。很多人回村搞起了养殖,有养猪的,有养羊的,收入好的人家,一年能挣十几万元呢。”
海西供电公司结合家庭养殖用电需求,实施郭里木新村线路改造升级,定期帮助养殖户检查用电设备、线路,了解养殖户生产经营情况和用电情况,保障家庭养殖用电可靠。
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西德令哈)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给养殖人员讲解网上缴费流程、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等知识。(马秀鹏 摄)
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陈永安将猪舍内的线路仔细检查了一遍,用绝缘胶布把裸露的线头重新包好,并叮嘱道:“都给您收拾好了,就是户外的闸刀还缺个盖子,万一有孩子误碰,或者有水进去,很危险。”
“好好。有了你们的检查,这下我们用电更放心啦。现在用电就是方便,有啥问题打个电话,你们电力公司的服务就是好。”伊万劳拉下闸刀,将包谷草、燕麦放入粉碎机内,“猪的吃头大,家里专门种了3亩包谷草,刚开始养没啥子经验,四窝小猪仔只活了20头。等小猪仔出栏了,又有小猪仔出生了,到那时就开始挣钱了,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王震鹏、马秀鹏)
来源:环球网能源频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