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以后,南方一些省份,比如湖南、江西、浙江等,用电负荷激增,对电力的需求已经超出预期,为了确保居民生活用电不受影响,这些地区先后实施了压减了一部分工业企业用电额度、减少夜间路灯照明时间、关闭部分夜间景观灯和指标牌等措施,有一些写字楼的电梯也开如采用限时使用的办法,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拉闸限电”。
按理说,目前我国的火电、风电、水电等发电设施已经非常完备了,而且新型能源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再者说来,三峡电站的修建成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也会输出巨量的电力资源,不应该再出现数年前南方那种大规模的“拉闸限电”情况了,那么近期南方部分地区为何出现电力短缺问题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峡电站的发电情况。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与宜昌市区的直线距离约为28公里,始建于1994年,至2012年地下电站27号机组首次启动成功,前后共经历了近20年的建造历程。最终三峡共安装了3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我国历史上工程量最大的项目。
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上,它是我国西电东送、缓解华东和华南地区电力紧缺的大型电力输送发源地,从电力输送的线路上看,三峡水电站所发的电,所供应的地区主要为:华中电网覆盖的湖北、湖南、重庆、河南、江西,华东电网覆盖的浙江、上海、江苏和安徽,另外南方电网覆盖的广东。
虽然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非常巨大,但是与全国每年的用电量总数相比(2019年公开的数据显示,全国一年的总用电量为72255亿千瓦时),占比还不到2%。而从三峡水电站输送的省份年用电量来看,以上10个省(市)2019年的用电总量约为30000亿千瓦时,三峡的年发电量即使全部拿过来使用,也仅占总用电量的3.3%,所以单凭着三峡水电站,是远远无法满足这些省市巨量的用电需求的。
而事实上,三峡电站最首要的功能并不是发电,而是用来防洪。三峡水库的大坝高度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有效库容221亿立方米,对调蓄洪水,确保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重要的防洪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使荆江两岸、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承受千年一遇的洪水;二是提高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在百年一遇大洪水标准之下,在荆江两岸及附近可不开启蓄洪区;三是减轻了长江流域的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压力和冲击;四是通过三峡的蓄水,可以在遇到超大洪水时,提高下游防洪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确保在分蓄洪区必须泄洪时赢得准备和民众转移的时间。
就像今年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量明显偏多,为了保证下游防洪安全,三峡大坝在有效蓄水之后数次开闸泄洪,极大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而三峡在泄洪的过程中,那部分泄出去的水资源,是无法进行发电的,所以遇到极特殊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降雨量激增的年份,三峡水电站的实际发电量要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少。
从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来看,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很难改变,2019年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仍然占到57%以上,而发电的方式也是以火电为主,其中占比达到60%,水电占比仅为18%,接下来依次为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核电。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处于停摆状态,而我国由于措施科学、管控严格、方法得当、群众自觉性又高,在疫情防控上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取得决定性成效,大量工厂很早就实施复产复工。特别是南方发达省份,很多工业企业为了保障国内的需求,又兼顾国际上巨量物资的需求,使得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增加,出口总量也大幅激增,而工厂的生产运行必须依赖电力为基础保障,所以用电负荷从夏季以后呈直线增长趋势。
同时,近期南方很多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强烈的降温天气过程,由于南方地区普遍没有供暖设施,维持室温主要依靠的还是空调、电暖器,而且建筑的保温性能又较差,所以仅在生活取暖方面消耗的电能就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以火电为主、以太阳能、水能和核能为辅的用电结构和供电能力,就不能完全保障全社会的总用量需求。因此,为了保障城乡居民的正常生活需要,有必要在特定的时间段,针对一些特定的企业特别是高能耗企业实施限电措施,同时减少市政方面不必要的用能消耗,从而达到减轻用电负荷的目的。
接下来,随着天气的继续转冷,为了确保南方部分省市的冬季能源稳定供应,从国家层面已经实施了加强对地方科学指导调度、有针对性地提高火电厂发电能力、加大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区煤炭生产和南送力度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南方部分地区的用电紧张问题,当然老百姓的生活用电是基本不受影响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