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体育(中国) > 电力朋友圈

【电建红色故事】丹心捧向红旗前

水电八局发布时间:2021-04-14 11:38:22  作者:周月桂 庞卡

平生志在治山川,闽粤湘黔不计年。

何惜青春成白发,喜看水电展新篇。

惊涛骇浪犹萦梦,高峡平湖别有天。

四化征途堪再战,丹心捧向红旗前。

1982年9月3日,6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谭靖夷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当晚,他情不自禁,写下这首《入党抒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同年,谭靖夷出生。他把一生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将血脉融入了祖国的山河。

他主持了80座大坝的建设,足迹几乎遍及我国每一座大中型水电工程,世界排名前15位的特大型水电站,中国有7座,座座都留下了他的名字。

他是岩溶地区高坝建设的开路人、超级拱坝的大推手、世纪工程三峡大坝的把关人,他是新中国水电建筑施工技术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当之无愧的筑坝大师。谭靖夷以这样的方式告诉人们,他是如此爱这个新世界。

筑坝是他爱这个世界的方式

2016年11月6日是谭靖夷95岁生日,按照他的意愿,妻子为他交了最后一笔党费。病床上他,心里依然是一颗滚烫的心,执着如斯,九死未悔。

1921年,谭靖夷出身于湖南衡阳一个殷实开明的乡绅家庭,“靖夷”二字,取平安之意。

19岁,在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读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书中三峡水力开发的恢弘构想所鼓舞,当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待遇优厚的铁路行业时,他选择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1949年新中国成立,谭靖夷28岁,如愿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福建古田溪水电工程建设。这一年,他递交了入党志愿书,因时代历史原因未能如愿。之后却被评为福建省劳模,他喜出望外。

不久,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从古田溪借调技术人员,其中包括他。一年后,其他人全部留在了北京设计院,只有他一人坚持要回到古田溪,因为他喜欢施工现场。自此,再没有离开过施工一线。

45岁,他成为湖南省水电建设公司总工程师。在贵州乌江渡大坝工地,他有时间就到工地指导施工,期间围堰漏水,他欣然领命,成功处理隐患。

62岁,东江大坝出现裂缝,他临危受命。水电总局要求他必须等工程完工才可以退休。他很高兴,觉得“人家看得起我”。

67岁,从水电八局超龄退休。别人退休之后,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他的退休生活仍旧在施工一线,全国各地的工程,需要他的时候,随叫随到。他喜欢去。

90岁之后,他偶尔会跟妻子说,觉得身体开始衰退了。然而,从90岁到92岁,仍然外出工作了118天。

92岁的秋天,原本准备第二天去一个水电大坝工地,却在晨练中意外摔倒,从此,再没能走出医院,再无法踏足大坝。

病床上,念念不忘的是金沙江上两个水电大坝。谈到大坝时,双眼仍会放光。

筑坝,是他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水电施工界最令人仰望与倚重的“高坝”

山高云低,峡谷绵绵。

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大峡谷,大坝高耸入云,激流从坝身孔洞中飞泻而下,化作强大的动能,在两岸山体内推动巨大的水轮发电机组高速旋转。水雾升腾,阳光下,幻化成道道彩虹,美得惊心动魄。

这座庄严完美的300米级超级拱坝,是谭靖夷的杰作之一。

谭靖夷在我国水电施工领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中国中西部多喀斯特地貌,曾经被世界坝工权威列为筑坝的禁区,他在乌江渡首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压灌浆技术,为我国在岩溶地区建设高坝大库开辟了道路;拱坝在中国起步很晚,他把中国混凝土高拱坝的建设,一步一步带到了世界水电施工最前沿,澜沧江小湾水电站、雅砻江锦屏水电站、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各项技术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我国每一座大中型水电工程,担任过国务院三峡工程专家组副组长、澜沧江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专家组组长、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专家组成员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

“水电施工方面的技术问题,没有谭靖夷解决不了的。”在当年的院士评选会上,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水电部总工程师李鹗鼎这样评价。

作为工程院院士,谭靖夷甚少论文,他的作品就是那一座座大坝,他的智慧全在每一座大坝的施工总结与指导意见里。

1995年开工的沙牌水库大坝,最初颇有争议,一度停工数月。谭靖夷追溯论证了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力排众议,做出大坝质量可靠安全的结论。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处在震中位置的沙牌大坝却毫发无损,被誉为汶川地震中的“最牛大坝”。

二滩水电站进水口工程,由于地质原因,存在大面积塌方的危险,原开挖方案受阻。谭靖夷提出边开挖、边支护的重大设计变更建议,攻克了这一拦路虎。

红水河天生桥水电站,在导流洞施工中,原双洞导流施工方案受阻。谭靖夷另辟蹊径,主张单洞导流,解决了这一重大难题。

构皮滩水电站,是世界喀斯特地貌最高的双曲拱坝,在施工过程中,导流洞出现透水,谭靖夷每天一个电话指导堵漏,亲自计算堵头、模板结构形式,顺利完成了这一工程。

……

从最初在荒芜中摸索建成的小水电站,到后来恢弘无匹的三峡大坝,60多年时间里,谭靖夷参与建设和咨询的中型、大型、特大型水电工程达80座,成为中国水电施工界最令人敬仰与倚重的“高坝”。

大坝背后是如石如金的生命质地

老式的房间格局紧凑,瓷砖、沙发、书桌,一切家具都陈旧而整洁,时光的痕迹让它们看起来像泛着淡黄的光晕,一扇老式的玻璃窗坏了,用铁丝钩住。谭靖夷的家是位于长沙市长岭的水电八局老宿舍,没有电梯,楼道老旧。

然而谭靖夷的妻子徐蓉说他们夫妻对这所房子无比满意:“这房子太好了,南北通透,我们都很喜欢。”

书桌上有谭靖夷亲手抄录的上十本古诗笔记。在一本标着“1975年”的笔记本上,蓝黑墨水录了上百首诗词,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过后又用黑色墨水原样重填了一遍。

不仅仅是诗抄,还有他的各种工作笔记、会议报告,见过谭靖夷手书的人,都说那是“印刷体”。报告里一个字错了,一个标点不对,他看到一定会改过来。

妻子徐蓉说得更妙:“他的字不是写出来的,是‘雕刻’出来的,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而他最重要的作品,大坝,每一座都是精雕细刻出来的。

与对工程的苛求相比,谭靖夷对于物质简直一无所求。徐蓉说,他不求吃不求穿,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筑坝,“人家筑坝遇到问题,他随叫随到,多小的水电站也不拒绝,多远的大坝都要去现场,从不问报酬。”

他生活极为朴素,出差坐公交,从不用公司的专车。

他也是会关照人的长者。原水电八局副总工黄盛光记得一件小事。在修建东江大坝的时候,谭靖夷与大家一道去游泳。年轻的黄盛光一时兴起,游到了小东江,爬到一块石头上看别人钓鱼,天黑了才回去。回到下水的地方,发现有个黑黑的人影在等他,原来是谭靖夷。

“那时我只是八局机电处一个普通工程师,他是总工程师,但他竟然留意到了我没回来,一直守在岸边。”黄盛光言及此,眼眶已红。

谭靖夷一贯感情内敛、不苟言笑。摔倒卧床之后,渐渐口不能言,神情木然。然而只要有昔日同事来探望,便情绪激动,常常不可自抑,抱住对方哭泣。

想来他放不下的,还是那些大坝,以及与大坝相关的人事。大坝,是他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也是世界给他最好的回赠。

百年弹指,党旗飘扬。谭靖夷以初心为炬,以使命为光,将生命筑成一道大坝,质朴如石,精纯如金,光华庄严,仰之弥高。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