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乃东区索珠乡:发展特色产业 走向致富之路……”手机上弹出一条b·体育(中国),引起了王黎的注意。
他越看越高兴,3年多的鲜活记忆从脑海里一起涌出,无数难忘的画面在眼前闪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我知道你为啥来”
“只要长到7个月就可以卖了,一头藏香猪可卖到2500元到2700元。”看到b·体育(中国)里介绍着索珠乡的特色养殖业,王黎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2016年。
那是9月6日,王黎记得很清楚。当时,由他所在的单位——中国水电基础局承建的结巴水库正处于抢进度的关键阶段,这直接影响着第二年能否按期填筑大坝。
一大早,王黎就去了现场,查看大坝混凝土基座的浇筑情况。回来的时候,太阳才刚从东边露出头。他一抬头,看见丁拉村的藏香猪养殖户强巴向他走来,大老远就摆手打招呼。
强巴走得很急,一头细汗。不待他开口,王黎拍着他的肩膀,故作神秘地说:“我知道你为啥来。你放心,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保证解决大伙儿的问题。”
强巴一脸不解:“我这还啥都没说啊。”王黎一脸认真:“你来是为了村里人的吃水问题。这我早想到了。最近工地上特别紧张,你容我准备准备,到时候给村里打一眼机井。”
强巴原本的打算,是想让项目部帮着把平时取水的河道挖深一点。没想到,结果超出预期,这个强壮的藏族汉子一时说不出话来,忘了跟王黎道别,一溜烟小跑着回去报信了。
结巴水库在丁拉村上游6公里处,是国家“十二五”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之一,建成后可以为下游的索珠乡、结巴乡6万多亩良田和江北工业园区提供优质的水源保障。早一天建成,就能让下游百姓早一天享受水利扶贫成果。
从2015年3月进藏,高原反应都没过去,王黎就扎在了这儿。“建成一个精品工程,造福一方百姓”,这是中国水电基础局在藏24年来持续践行的扶贫理念,王黎时刻记在心里。
他抽空就跑乡里,了解索珠乡下辖的索珠村、丁拉村、恰当村、支岗村4个村的情况。发动项目部干部职工,以“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与索珠乡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对子,跟踪帮扶。看到索珠乡小学条件艰苦,又给孩子们送去2万多元的文具书本,勉励他们一定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看他隔三差五就来,索珠乡的人开玩笑地叫他“编外村干部”,王黎每次听到,虽然脸上乐呵呵,心里总提醒自己,一定要多为乡亲们做点事,对得起人家的期盼。
“我们会提供一切帮助”
打机井这事儿,王黎早就想到了。
扶贫先扶志,输血不如造血。借助工程施工,让村民们学点专业技能,才是脱贫的发力点。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能帮助他们改变传统观念,熟悉现代社会的先进理念。就算工程结束了,村民们也能靠手艺吃饭,避免重新返贫。王黎开始推动“以工代训”制度。
4个村子里,丁拉村离工地最近,王黎对这个村的情况最熟悉。工程一开工,他就积极号召丁拉村的村民来工地上干活儿。“只要你愿意来,肯干,我们会提供一切帮助。”王黎的真诚,迅速打消了没有任何施工经验的村民们的疑惑。
项目部为村民提供了130多个岗位,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吸纳了20多人。王黎组织起各种技能培训,驾驶员培训180多人次,钢筋工培训30多人次,砌石护坡工培训60多人次,培训结束后,按照技能的掌握水平,分配在不同的岗位上。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就连贫困户的年人均收入都突破了4万元。
王黎早就留意到,丁拉村的村民吃水不方便。平时,村民们吃的水,是从旁边的山上引下来的。到了冬天,山上结冰了,水下不来,他们就从村子旁的小河里取水。
前一阵,结巴水库的坝基防渗墙完工时,王黎就想过,等大坝一截流,下游水位就会降低,势必影响到村民们从河里取水。
“让村委会想办法,他们也为难。就算挖深河道,也不是长久之计,吃水还是不方便。不如多费点事,给乡亲们直接打口井。”权衡了不同的方案,王黎暗暗下了决心。
可是工期实在太紧张,工地上的人员和设备都是超负荷运转,王黎需要时间排计划。
两天前,听到工地上开车的丁拉村村民巴桑聊天,说他来工地上班,经过小河时,看到水位比之前降低了。王黎忍不住暗暗自责,眼看9月了,天气再一冷,山上的水结冰,乡亲们可就真没水吃了。打井计划得加速启动,不能再拖了。
王黎转头就和管理人员开起了会,商量着从连轴转的人员设备里挤出一点空当来,好不容易调配出一个不影响施工的计划,把时间定在了一周后。
方案才出来,强巴就找上了门。
“算大账,绝对值”
一周后的9月13号,一大早,结巴项目部轰隆隆开出一个车队。
打头的是辆运输车。一台多级水泵,600米水管,600米电缆,一个配电柜,还有涵管、铁管、井盖,车斗里装得满满当当。皮卡车上坐满了人,后车厢放着各种工具。50装载机紧紧随行,225挖机缓缓压阵。
生怕压坏乡亲们出行的路,挖机一路上小心翼翼,6公里路的距离开了将近两个小时。
车队一到丁拉村,就引起了村民的围观。在大家好奇的目光中,挖机开挖,装载机运土,配电柜接线,电缆水管铺设……8名施工人员分工有序,像对待结巴水库工程一样一丝不苟地动起工来。
快到中午时,口径1.5米的水井已经涌出水来。施工人员测了一下,每小时60立方米的出水量,完全满足村民们的日常用水。连水管,埋涵管,焊铁架,架水泵,大家顾不上休息,终于赶在傍晚全部完工。
车队回到项目部时,天色已安全黑透了。虽然这一趟出去,工程进度稍稍少了点影响,人员设备也投入了9万多,可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丁拉村300多人的吃水问题。“算大账,绝对值。”看着同事们疲惫却喜悦的表情,王黎高兴地哼起了歌。
2017年的5月,结巴水库大坝如期开始填筑,王黎跑村子的脚步更勤了。听乡干部说,部分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差,村子里想修缮缺少资金。王黎和项目团队商议后,捐了50吨水泥,给两户贫困户盖起了新房子,帮20多户群众维修加固住房,还给大家改了一座崭新的水磨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王黎派出挖机等设备,帮助村民平整土地复耕100多亩,又在河岸两侧建起了生态恢复基地,栽种下侧柏、云杉等高原苗木5000多棵,累计投入资金65.5万元。丁拉村的粮食产量提高了,生态环境更好了,村民们的笑声也多了。
王黎例行走访丁拉村时,为3位听力障碍的贫困老人带去了从山南市买回来的助听器,项目部职工耐心地教他们的家人使用方法。没过多久,听到16岁的女孩洛桑曲珍患有慢性肾脏病,家里拿不出医疗费,又发动项目职工捐款10000多元。
为了感谢王黎和他的同事们,山南市艺术团专门来到结巴水库施工一线慰问演出。2018年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天,索珠乡的藏族村民代表们,特意来到项目部,对着王黎和项目团队,深情地唱起了《唱支山歌给党听》。
支持西藏山南市脱贫攻坚捐款10万元
结巴水库建设期间,解决当地农牧民群众就业岗位142个,累计有2多万人次的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共计实现创收3800余万元。“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村民们把对项目部的感谢,写在了水库移民异地搬迁车队的横幅上。
2019年结巴水库蓄水的时候,王黎已经在拉洛水利枢纽待了一年多。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之年,作为中国水电基础局西藏分公司党委书记,王黎的担子更重,脚步更急。
他无数次想象,结巴水库对下游村子农牧业发展条件的巨大改善作用。好几回恍惚间,他似乎又回到了丁拉村,听到了乡亲们叫他“编外村干部”,看到了山坡上怡然自得的藏香猪。
“我们将继续扩大藏香猪养殖基地和藏药材种植基地规模,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拉动产品销售,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带领全乡百姓走出一条致富路。”b·体育(中国)的结尾,索珠乡党委副书记罗布扎西介绍着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结巴,在藏语里,原本就是‘幸福’的意思啊。”王黎一边感慨,一边笑了起来。
为村民打井
结巴项目在助残日给当地藏族同胞送助听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