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体育(中国) > 电力朋友圈

荒滩上的水电奇迹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5-13 00:00:00

  本网讯 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重要精神纽带。尽管历史的烟云已经远去,但每当我们从那些散落在各地的红色历史遗址遗迹前走过时,依然能感受到心潮澎湃。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百年梦想。三峡集团在建设大国重器、推动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精神,使之成为三峡人特有的红色基因和内在气质。从宜昌的三斗坪到乌东德的皎平渡,从追风逐日的戈壁荒漠到波涛碧海,从共抓长江大保护一线到助力脱贫攻坚的驻村点,三峡人筚路蓝缕、埋头实干,助力这些红色热土沧桑旧貌换新颜。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三峡小微特推出“红色地图 三峡记忆”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解码属于三峡人的红色地标,回望百年奋斗路,扬帆起航新征程。

  这座美丽的山水之城

  曾被誉为“红旗不倒之乡”

  它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土地革命摇篮

  中央红色交通线的重要枢纽

  它以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闻名于世

  更以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册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色地标

  走进福建龙岩永定

  

  海报设计:阎泽群

  红色地表解码

  20世纪2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福建永定境内兵痞土匪横行,地主豪绅当道,灾祸连年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27年10月,中共永定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闽南特委指示,着手准备发动农民武装暴动。

  1928年6月29日,永定暴动正式打响,威震八闽。永定暴动犹如霹雳春雷,拉开了共产党领导下福建农民武装总暴动的序幕,奠定了福建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开创了福建土地革命的新纪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永定人民英勇拼搏,前仆后继,从大革命时期到全国解放,坚持革命斗争长达二十多年,是名副其实的“红旗不倒之乡”。

  感悟今昔巨变

  新中国成立后,红色精神深深融入永定城乡发展建设的血脉中。

  在永定县汀江干流棉花滩峡谷河段,有一座赫赫有名的电站——棉花滩水电站。追溯历史,棉花滩水电工程建设硕果累累,创造了一个个水电建设的“奇迹”——它是国内第一批超过百米级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大型地下厂房采用了当时先进的喷锚支护及岩壁吊车梁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曾四次视察棉花滩水电站,并留下了“把电站事业发展好,把人民利益维护好,把职工队伍建设好”的殷切嘱托。

  棉花滩工程设计伴随着三峡集团上海院的重生和成长。

  

  1956年,上海院就开始对汀江流域水力资源进行普查。

  1982年,棉花滩水电站被列入国家“六五”期间勘测设计规划重点项目。

  1983年4月,恢复建院后的上海院开始负责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1984年8月,上海院提出《福建省永定(棉花滩)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0年12月,上海院编制《福建棉花滩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997年11月,上海院编制《福建棉花滩水电站工程建筑物优化专题报告》,并于当年12月通过审定。

  棉花滩水电站主体工程于1998年4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2001年4月实现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全部机组投入运行。

  在棉花滩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后期,我国兴起并推广RCC筑坝技术。上海院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出台了RCC重力坝加地下厂房的方案。与此同时,在大型地下厂房的设计中也采用了喷锚支护及岩壁吊车梁的先进技术。工程施工先后获得鲁班奖,工程设计曾获部级一等奖、国家级银质奖。

  

  如今,棉花滩水电站已成为闽西红土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形成了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及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力枢纽:4台150兆瓦发电机组输送出源源不断的电流,在福建电网系统中担任了重要的调峰调频任务;下游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有力保障了闽、粤两省数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站建设让近4万库区移民从深山僻壤迁出,居住、就业、医疗、交通等条件都更为优越,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实现了脱贫奔小康。

  数十载风雨兼程

  昔日贫瘠的闽西老区

  因棉花滩水电站而悄然蝶变

  这里的一草一木

  见证着建设者们

  并肩作战的青春岁月

  吟诵着改革创新

  稳健发展的美好未来

  本文文图均由三峡集团上海院提供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