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体育(中国) > 电力朋友圈

较真又碰硬,这帮“细节控”造了一座精品电站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6-16 00:00:00

  本网讯(王璐 但棣瑶)行尽峡山,坝起平地。

  70年勘探,5年筹建,5年建设。锚定百年“七一”,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在即,行业专家评价“对乌东德精品工程充满信心”。

  信心何来?从最细处、最小处、最深处来。

  

  ▲乌东德大坝下游面形象。摄影:许健

  91.1%

  百米高坝,起于垒土。

  乌东德大坝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浇筑。得益于其温控特性,三峡集团乌东德建设部大坝项目部大胆尝试4.5米大升层混凝土浇筑方案。比起传统3米方案,单仓浇筑量可提升50%,方便缝面处理,还能节约工期。

  问题是,作为浇筑模板的木板或钢板具有弹性,且面积越大越容易变形。混凝土依模板浇筑,体型偏差随之增大。

  从设计环节算起,到施工再到浇筑,如果照搬3米升层的行业惯例,一仓下来,混凝土体型偏差合格率的理论值仅在60%左右。更棘手的是,这是一项综合性指标,要想提升1个百分点,就要从十多个偏差围成的“木桶”中,把每一块短板都“拉高”。

  

  ▲晁燕安(右一)在施工现场

  “几乎无先例可循。”大坝项目部晁燕安负责偏差控制,为此查资料、核设计、蹲现场,前后花了半年多时间“较真”:做“加法”,增密测量频次,加强模板加固;做“减法”,沟通设计调整控制标准、研究应用“以曲代曲”的液压自爬升大模板,预设其内倾角度。

  一加一减,背后是近百仓工程案例,近万条数据的理论推敲。可这还不够——最直接的论据,只能在现场“蹲”出来。

  乌东德干热河谷,夏季愈40摄氏度。仓内,浇筑昼夜不停;仓外,大坝项目部几个小伙子守着模板,一蹲数小时,记录监测点变形,一毫米一毫米优化,下足绣花功夫,拿出施工标准。

  赶上汛期,雨噼里啪啦灌入仓面,别人往屋里跑,他们往雨里冲,盖防雨布、抽排水、组织恢复浇筑……几个阵雨下来,一夜过去了;几年下来,晁燕安有了“后遗症”,总梦见下雨。

  2020年5月4日,乌东德大坝全线到顶,体型偏差控制措施效果明显,合格率稳定在91.1%,为大升层浇筑方案贡献了珍贵的参数与经验。

  “‘精品’意味着短板不能短,长板必须长。不光是人力物力投入,更多时候是对心力的考验。我们不能止于细心,更要大胆探索。”晁燕安说。

  2毫米

  控制柜,被称为电站“神经系统”。

  外部简洁,大小犹如冰箱;内部复杂,元器件密布,线缆集结成束。纤纤一脉,精准调度着几十米高、数千吨重的机组每一个动作。

  一根线芯,外径2毫米不到,上连生产效率,下接运维成本。

  检修起来,犹如大海捞针。

  

  ▲“全国工人先锋号”机电安装项目部合影

  2018年初,聚焦于电厂精细化管理,“美丽机电”标准出台。拿控制柜来说,大到盘面附件排布,小到绑线方式甚至弯折弧度,都有细致甚至严苛的要求。

  一册标准,35页纸,实现起来却阻力重重。

  以线缆“身份证”——线号套管为例,2-5厘米长,印满信息,线缆从哪来、到哪去,都得标清楚。稍有缺失,就要拆除返工。

  改!供货厂商屡次表示为难,一等就是好几天。熟练工成了“新手”,谁也不乐意。那也得改!

  

  ▲乌东德工程建设部机电安装项目部与施工方交流工作细节 摄影:王璐

  乌东德工程建设部机电安装项目部带头,组织施工单位参观学习,开展工艺培训宣贯;现场遇到争议,马上评审研讨;机电安装项目部张帅全程参与了几百个调试项目,把关了几千条控制指令、上万处数据测点。忙起来,一天接打100多通电话“讲道理、做工作”,泡面都来不及吃,几个月没休一天。

  随着机组相继投产发电,“美丽机电”的品控获多方认可。“施工过程虽然很难,但标准提升了厂家工艺水平,为运维减轻了负担,得到了各方认可。从长远看,该碰的‘硬’还是要碰。”张帅说。

  18年

  这里是乌东德,彝语“五谷丰登的坪子”。

  实际上,这里河谷狭窄,两岸75度倾角;烈日焚风,季风期降水800毫米;荒凉闭塞,运输一度靠人扛马驼。

  18年前的2003年,长江勘测设计研究院挥师金沙,爬陡坡、架索桥,精心勾勒大坝雏形。“现在看到的坝型,是在充分勘探基础上,经历过无数次设计优化而成的。”长江设计院乌东德设计代表处副处长郭艳阳介绍。

  

  ▲郭艳阳多年来以工地为家 图片源于公众号长江设计院

  早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郭艳阳便带团队精细规划3个坝址,每个坝址又包含4个枢纽布置,图纸垒起来有胸口高,“乌东德水电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每一个细节关系重大。”郭艳阳说。

  这些细节,在“白图预审”环节一一打磨。

  “白图预审”,就是在设计初稿送至工地后,由乌东德工程建设部联合参建各方与第三方专家提意见,形成“优化-反馈-再优化-再反馈”的流程,确保终版蓝图“一绘到底”。

  导流底孔是拱坝“标配”。乌东德大坝底部狭窄,不具备底孔布设条件。研发团队先后设计了4个模型,19个方案,157组试验,首创坝身不设导流底孔、四低一高导流隧洞布置方案。

  18年磨一剑,乌东德上演“群英会”——设计、业主、监理、施工多轮交流,“最强大脑”们深度碰撞。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副主任顾功开感慨道:“‘白图预审’贯穿设计施工全过程,为各方集智攻关创造了条件。”

  将视野放大一层,“白图预审”所属的“大质量管理体系”创新连连。在限额设计、优化设计的考核机制下,从导流洞分批下闸,到尾水洞改建,再到二道坝结构优化,各方抱团作战,实现安全与效率“双赢”。

  “精品工程离不开精诚合作。我们是一个战壕的兵,每个人都多看一面,多想一层,才能形成最大合力。建这么大一座坝,困难多、意见多、办法更多。看上去‘众口难调’,实则是人人在担当。”顾功开说。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