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体育(中国) > 深度阅读

能源产业如何低碳转型?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致力碳中和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3-15 08:48:42

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其中,2021年的工作任务是: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是: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数据显示,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85%,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在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中的占比约为40%。面对减排“硬指标”,能源产业如何才能顺利实现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
对此,能源电力产业的多位代表委员给出了他们的建议和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
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推动绿色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十分紧迫。在可再生能源大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以管理、成本等为主导的内涵型发展将愈加重要。目前,中国华电正在抓紧制定碳达峰的行动方案,下一步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基地式、规模化开发,集中式、分布式应用。持续发展水电,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开发,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基地开发。探索开展新兴业务,积极稳妥推进储能、氢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业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
加快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的电气化进程,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到2060年我国电能消费比重必须达到70%以上。电能消费占终端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源强度可下降3.7%。目前我国在工业、建筑供暖、交通等能源消费领域还存在能耗高、排放量大的问题,电气化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是深度拓展工业电气化,促进节能减排。二是大幅提高建筑用能的电气化水平。三是加快推进交通电气化。四是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能源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提供科技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
目前,我国能源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能源结构不合理,化石能源占比过高。二是石油、天然气自给能力不强。三是能源资源与消费市场逆向分布。四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不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突出节约优先,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结构优化,立足国内保障能源供给。坚持自立自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深化国际合作,着眼全球拓宽能源渠道。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实现“碳中和”目标,很大程度上要基于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作为更安全、更环保、更便宜和更方便的能源,光伏将成为主力。随着产业从依赖政策支持过渡到具备成本竞争优势,商业投资将是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需持续推进能源格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产业发展部主任奚国富:
以推动终端用能电气化为抓手,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格局,在支持政策、技术创新、市场机制等方面系统布局,将电气化作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建议结合数字化转型、产业转型,深入推进工业生产、建筑供冷供热、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电能替代,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格局。同时,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将电价与碳排放成本有机结合,缓解清洁发展与电价成本之间的矛盾,实现碳减排与电气化提升协同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
目前亟需建立配套机制,确保化石能源逐步减少、有序退出,谨防产生新的问题。有部分地区对“碳达峰”存在误解,仍在大幅提高化石能源使用量,认为2030年前还可以大规模上马高碳项目,先达到峰值、再考虑下降。然而,“碳达峰”不是攀高峰,达峰之后如何减少碳排放才是关键。排放若长期处于高位,将给“碳中和”带来巨大压力。
由于全国碳市场存在仅覆盖发电行业,纳入企业碳排放基准值核算过于宽松等问题,导致对纳入监管的企业减排约束力极其有限,建议从严核算碳排放基准值,尽快、逐步降低碳排放配额免费比例。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和取消纳入企业门槛。取消配额履约缺口上限值为企业碳排放量的20%的规定。建立健全对地方分配配额的监督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
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7.51万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5.12万亿千瓦时,占比达68%,工业部门的低碳发展对中国“碳中和”目标达成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工业部门低碳发展进程中,新能源恰恰处于“绿色发力点”的关键位置。2060“碳中和”是一场比拼决心和耐力的长跑,来自各行各业的公私部门和城乡居民都是这条赛道上的长跑者。未来40年,可再生能源行业必须为数以亿计的,愿意参与碳中和的长跑者赋“能”,持续降低碳排放,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在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加快发展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推进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加速我国碳中和进程,不仅是实现绿色清洁高质量发展和气候治理的必由之路,也是筑牢我国能源和外汇安全体系的必然选择。建议大幅度提高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内控时间,分别提前到2023年和2050年。
由于风电光伏一直饱受弃光弃风、强制交易等问题困扰,建议严格执行国家《可再生能源法》与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政策。将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政策执行情况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纳入对地方政府、电网公司的考核范围。逐步将煤电机组转变为调峰电源。加快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及其辅助服务市场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
要把握“碳中和”这一历史机遇,应加快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建立零碳新工业体系的关键基础,在于足够充分的零碳能源。建议及早进行顶层设计,加快工业使用能源的零碳转化,在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时重视可再生能源丰富、低成本的区域,重点研究相关产业必需的零碳生产工艺并产业化。继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不仅可以确保“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还能加快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为我国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提供廉价的零碳能源。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名石化执行董事尹兆林: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让能源化工产业面临成本、技术、工艺及替代能源竞争等多重挑战。尽管如此,减排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必须克难而进。在生产用能上,茂名石化将从源头严控新建项目的能耗物耗及碳排放,加快节能降碳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应用;在产品结构上,全力开发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加快提升高端石化产品供给水平,确保“十四五”氢能产业形成规模。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