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体育(中国) > 重要b·体育(中国)

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打赢低碳转型硬仗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1-04-02 00:00:00

打赢低碳转型硬仗(经济新方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看待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当前进展如何?“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下一步该如何抓好绿色低碳发展?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乌东德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成功吊装,向全面投产发电目标迈进;天津两个智慧能源小镇建成,区域内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可达90%;太湖流域首艘电动作业船下水,可储存的电量相当于5辆电动汽车电量……最近,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好消息频传,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入充沛动能。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第一;2020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长到10.83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占总装机比重达到约49.2%,建立起了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尽管如此,能源电力领域碳减排的任务仍然较重。数据显示,能源燃烧是我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电力行业排放又约占能源行业排放的41%。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针对会议提到的“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电力消费中的比重,使可再生能源在“十四五”时期成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主体。

对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一提法,业内也十分关注。“风电和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未来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新型用能设备广泛应用,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难度、安全稳定运行保障难度相应增大,所以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鲁刚说。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什么样?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型电力系统广泛配置应用新型储能及电动汽车等灵活性调节资源,可适应大规模高比例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在结构特征上,以用户侧安全可靠保障为中心,以高度数字化智能化、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电力多能互补、清洁能源资源配置能力强、调度运营扁平化等为主要特征。

业内专家认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尤其要加快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应用、提升电源侧多源协调优化运行能力、推动电力系统各环节全面数字化。

对此,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将引导研究突破大容量、高安全、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的储能技术,完善储能参与市场和投资收益机制;充分发挥火电机组灵活调节能力,研究完善火电机组主动深度调峰以及实施灵活性改造的补偿机制;加快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研发应用,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建设高度智能化的调度运行体系。

着力升级能源消费方式,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提升能效、控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能源碳减排方式。在当前能源结构下,每减少一次能源消费1亿吨标煤,大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亿吨。”鲁刚认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需要“两条腿”走路,统筹能源供应清洁低碳和工业、建筑、交通等主要用能行业用能方式的变化。

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在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在中国宝武集团八一钢铁公司,富氢碳循环高炉试验项目正加紧建设。公司负责人介绍,从燃烧碳到燃烧氢,项目试验成功后,不仅能大幅提高冶炼炉的利用系数,还能减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

不仅是工业领域,其他重点行业领域也在为减污降碳持续发力。

建筑领域,节能改造有序推进、装配化建造加快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蓄势待发……住建部等多部门印发方案,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

交通领域,2015年底以来,我国淘汰老旧机动车超过1400万辆;当前北京、山西、上海、湖南等地新增及更换的新能源公交车比重已达100%;据测算,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5000万吨。

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建议,可以加大农村房屋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农村房屋门窗气密性较差,冬天容易‘跑风漏气’,节能改造潜力较大。”他还建议,提升节能标准的同时,加强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并且给予相应的推广政策。

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何继江认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比如完善充电桩、自行车道等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引导更多公众优先选择绿色出行;再比如,调整运输结构,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实现货运物流低碳化等。

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

沼气用于发电、沼渣变身化肥,在福建福州红庙岭厨余垃圾处理厂,一车车垃圾处理后物尽其用。“这是公益性PPP项目,总投资6亿多元,回收周期长,现金流比较紧张,还好银行及时提供了超过2亿元的绿色节能减排贷款。”负责项目投资运营的福州首创海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余额1万多亿元,居世界第二。前不久,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通知,提出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化原则与可再生能源企业协商展期或续贷、优先发放补贴和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举措,支持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对于会议提到的“完善能源‘双控’制度”,鲁刚认为,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用能预算、能耗监测、用能权交易、节能评价考核闭环管理体系;统筹考虑不同地区、行业特点,建立节能目标分解、落实、评价机制。他表示,当前比较迫切的,是根据全社会各行业碳减排难度、潜力、技术经济性差异及电能替代带来的行业间排放转移等,做出我国碳排放预算行业间的合理结构安排,并且做出合理的碳减排路径设计,特别是碳达峰时间、峰值以及达峰后的减排曲线。

“碳达峰不是碳冲锋,一些地方可能认为2030年碳达峰之前,可以抓紧上一些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这是误区,也是要坚决遏制的。”何继江提醒,尽早把钢铁、化工等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完善相关市场化机制。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围绕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创新交易品种,推动以市场化方式扩大清洁能源消纳空间。(人民日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