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以“全球碳中和与能源变革”为主题,重点探讨碳中和目标对经济金融理论和实践提出的创新挑战,探索能源相关重点行业低碳发展路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从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理、国内外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经验、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约因素等方面,介绍了金融行业对“双碳”目标实现的意义。
据王信介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主导型。一类是市场驱动型。政府主导型包括生态的保护和补偿以及政府购买。市场驱动型包括生态产业化经营和权属的交易。而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总共包括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提供融资保障;二是助力价值变现;三是推动价格发现;四是促进价值增值;五是引导生态环境保护。
目前,从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方面来说,国际上有不少成熟的经验。在王信看来,其中一些经验是可以被中国借鉴的:一是哥斯达黎加生态补偿基金模式。它是在立法的基础上,通过税收和生态环境使用付费等,将资金集中起来设立了生态补偿基金。对于履行造林、森林保护、森林管理等相关的活动,通过国家森林基金给予补偿。二是美国“湿地银行”模式。“湿地银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它是有关湿地保护或者开发、利用项目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关的湿地的项目可以进行登记、确认、进行相关的价值的核算,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市场的交易。三是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随着全国碳市场的顺利推进,中国市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欧盟的碳排放权市场依然是世界上谈论最多的、经验最丰富的,碳价的形成相对而言也最为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权市场。值得我们学习。”
说到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约因素,王信认为主要有六个方面有待加强: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针对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二是完善产权确权机制;三是完善价值评估机制;四是完善市场交易机制;五是完善风险缓释机制和激励机制;六是完善市场主体培育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王信表示我们应该有序的进行改善,“有了好的经验,可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