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已然近在咫尺。
不久前,400余家全球风能企业代表共同发布《北京风能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间风电每年新增要达到平均500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新增2.5亿千瓦,到2060年要实现30亿千瓦装机容量的风电开发。
海上风电或将迎来发展新契机。作为我国重要清洁能源之一,海上风电具有单体规模大、年利用小时数高的特点,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对降低碳排放具有显著作用,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
然而,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较晚,距离平价还有一段距离。“十三五”期间,依靠国家补贴,中国海上风电得以迅猛发展。
但从2022年开始,中央财政不再对新建海上风电项目进行补贴。地方政府接力国家补贴意愿尚不明确,使得刚进入商业化阶段不久,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海上风电承受巨大压力。
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3060”目标提出之后,所有的争议、疑虑、纠结都结束了,中国将进入一个全面碳约束时代。
那“十四五”期间,尚无法实现平价的海上风电究竟会如何发展?能否从更具成本优势的光伏和陆上风电面前分一杯羹呢?
危
海上风电去补贴引发了“抢装”潮,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地海上风电正进入开工建设的高峰期。
规模化开发可以不断完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抢装”也将在短期内显著驱动产业链需求,给产业链各个环节带来较多的订单。
但这背后同样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风险。“抢装”推动了产业链供需紧张,施工船资源稀缺,助涨了海上风电项目工程造价,不利于未来海上风电平价走势。
而上网电价频繁变动也使海上风电项目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除了中央取消补贴外,近期财政部等三部门出台的合理利用小时数政策,海上风电投资收益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原国电集团副总经理谢长军认为,电价政策的不确定将严重制约海上风电未来几年的发展。
同时国内各厂商水平参差不齐,海上风电机组的质量和性能也存在一定差距。“抢装”令部分整机商被天上掉下来的订单砸中,起死回生,或对未来几年风机制造产业的兼并重组、优胜劣汰产生影响。
为按期并网,项目施工期压缩,部分项目多标段施工,船机等施工资源供应紧张,给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带来风险。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翟恩地开玩笑讲,“这两年海上风电建设高峰,未来可能给海上技术运维服务带来比较大的市场影响”。
谢长军认为,风电运维市场需求在“十四五"期间会逐年增加,风电人才队伍会出现短缺现象,开发商的责任和压力增大。
并网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十四五"期间,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高比例新能源电力接入电网,或对电力系统造成较大冲击,限电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距离负荷区域较远的海域,并网将更加困难。
此外,海上资源分配上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谢长军表示,以“资源换投资"的倾向,会对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未来全国存在海上风电机组和施工设备产能布局过剩的风险。
机
业界曾担心,海上风电“抢装”结束后,若地方政府不接力国家补贴,装机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滑。
然而根据公开招标统计,"十四五"期间仍有大量海上风电项目待建。
截至2019年底,中国海上风电招标项目约2000万千瓦。从2020年至今约800万千瓦招标量,除去去年定标没有确认的200万千瓦,共有2600多万千瓦待建量。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风电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宁巧珍预计,截至2021年底大概能完成2000万千瓦,有接近700万的资源会留到2022年以后。
海上风电资源量丰富。国家气候中心基于高时空分辨率风能资源数据库进行的研究显示,剔除技术性、政策性、经济性限制因素后,全国25-50米海域内10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1.9亿千瓦。
“3060”目标的提出,必将推动海上风电发展。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风电单体规模大、年利用小时数高,对降低碳排放具有显著作用。
至少管理部门把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放在了同一高度。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表示,“十四五”期间,要在“十三五”的基础之上,集中式与分散式、本地与外送、陆上与海上并举,推动风电规模化发展。
但就目前发展规模来看,海上风电尚无法与更具成本优势的光伏、陆上风电竞争。谢长军建议尽快明确落实海上风电电价政策。
他提出了海上风电"三步走"政策设想:第一步,近期把海上风电上网电价下调至0.65元/千瓦时左右(已核准项目、2021年底投产项目除外);第二步,地方政府接力国家补贴,允许涉海省、市在电费附加中设立海上风电补贴基金,用于本省海上风电补贴;第三步,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实行海上风电补贴退坡机制,每年下调海上风电上网电价4~5分/千瓦时,到2025年底,实现海上风电平价上网。
同时,制订合理的资源使用政策,提高审批效率,坚决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和产业基地重复建设。制订合理的设备、施工招投标制度,建立适合于海上风电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建设运营模式。
最后,建议国家确定“十四五"海上风电开发规划。谢长军认为按每年新增并网装机500万千瓦为宜。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外,海上风电要想规模化发展,还需整个行业共同努力,通过加速技术创新、降低建设运维成本等路径,尽早实现平价,最终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