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参加党支部活动,有幸参观了“廉润初心”主题展览。
布展的文化传播中心位于天津市、乃至全国都闻名遐迩的“五大道”区域。在成片的欧式风情的小洋楼掩映下,“深藏”着这样一幢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不仅不会显得突兀,反倒有种中西文化的融合差异美。
记得参观当日,天降微雨,葱绿宁静的老院似乎被唤醒了青春。厚厚的石板台阶下刚刚析出了几点鲜苔,几颗百年老树在雨水的滋润中贪婪地吸收着水分,笑看这幢百年大院中上演的一幕幕新剧。
“小楼”共计4层,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为廉洁文化主题展示区。中心整体以“廉”为主题,以“初心”为主线,展厅的第一至三层从铜镜、翠竹、玉石这三类事物所对应的中国古代廉政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和行为文化,分别讲述它们的“廉洁故事”,同时配合声光电、弧幕电影、3D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
一楼大厅,首个参观的对象是一副獬豸的图像。“豸”,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一说独角兽)。传说,它最大的本领是能辩是非曲直。古代法庭上用它来辨别罪犯,它会攻击无理者使其离去。记得自己刚刚入门法学专业那会,法理学的启蒙老师就告诉我们,汉字“法”,之说以右边部首是个“去”字,就是在古代法官断案最初是用豸的独角顶去那个作奸犯科之人。所以,某种意义上说,“豸”还算是法学专业的“图腾”呢。
随后,解说员将我们带到了一个由铜镜从中穿绳而连成绳串的区域,借助三面的镜面效果,仿佛进入了一个无边无际的铜镜世界,直射着每一个人的心底。
进入时光隧道后,借着3D效果的帮助,我们脚下的隧道随着自己的每一寸脚步,发出“咔咔”的冰裂的声光效果,让人切身感受到处在高位,须时刻保持步步惊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顿时让人尤生出对权利的慎行、对法纪的敬畏之感。
布展中心和两侧,一面面各个历史朝代的铜镜,仿佛向前来参观者诉说着自己的廉洁警示意义:“不成规矩、不成方圆”,在众多的圆形铜镜中,一面方形铜镜显得格外引人注意,它告诫着人们要成规成矩、内中外方。最具大唐时代气象的“海兽葡萄纹”铜镜被到了站台中央,以高浮雕葡萄纹为主题纹饰,间饰海兽、鸟雀、蜂蝶、花草等图案,华丽而繁缛,象征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家族人丁兴旺、生活富足的期盼。“鹭鸶(路)、莲花(连)”,谐音“一路连科”,预示着镜子主人或者家族成员将在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中,一路高歌猛进、连中科举、出人头地……但提到铜镜,还不得不让人想到唐太宗那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千古名言。时至今日,它仍然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重视他人的评价,善于听取他人对自己言行的建议,采纳并随时修正自身的问题,做到从善如流、省身自躬。
“兰亭相约、曲水流觞”,遥想西晋永和年中,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展厅的二楼,布展者在宽广的空间中,以细沙代水,以草铺为席,以竹帘为饰,精心设计出一派传统文人士大夫向往的悠闲空间。尤为妙的是,参观者由一楼稍窄的楼梯而上,来到这个空间,顿让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空灵幽静之境直达心底。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我国文人最重视自身的修养。宋代真德秀在《西山政训》中说:“律己以廉。凡名士大夫者,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是大恶不廉之吏。如蒙不洁,虽有它美,莫能自赎。”因此,长期以来,在文人士大夫看来,一个人的操守、名节,甚至比生命更为重要。“文死谏、武死战”在历代都是备受士大夫尊敬的行为和榜样。而竹子,中空而外直、有里有节,恰好与君子品节高尚,不为权势折腰的宝贵品质相得益彰。自此,竹子渐渐成为深受文人阶层的喜爱之物:图画中有竹、瓷器中有竹、乐器有竹,手中握的是竹笔、写字时用的臂搁是竹制的,坐卧用具是竹子、夏日消暑抱着“竹夫人”,枕着竹枕、躺在竹席,喝水饮酒有竹筒、甚至房屋也有全部用竹子建成的……可见,古人对竹子的喜爱。
玉洁冰清,说人像玉那样洁白,像冰那样清净。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左传》中“子罕弗受玉”也证明,自古“玉”便与忠正廉洁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春秋时期,儒家更是将玉与君子之德相配,并将玉德对应君子之德,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归纳和解释,形成了系统的玉之“十一德”说,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自此,“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也成为人们对美好品德内心向往的现实寄托。古人爱玉,常将玉佩戴其身,但并非类似如今的“炫富”,而是取玉之内涵,时刻提醒自己的操守与德行。君子处世儒雅,谦谦度日,不计名利与得失,看淡物欲与世俗。但处大是大非间,却定有“宁为玉碎、不可瓦全”之气魄,正所谓禁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
在展厅的第四层,布展者意让参观者带着对古代廉文化的思考,进一步学习和感悟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探索与前行。由于目前尚在疫情期间,四楼的部分展示没有对外开放,我等也只能登楼远观一番聊己,期待下次有缘时再“相见”。
花未全开,曲未终了、酒未酣醉,岂非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