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工商业储能投资需警惕“一哄而上”

电联新媒发布时间:2024-12-25 14:24:04  作者:赵紫原

  “这是机遇最大的领域,也是彷徨最多的赛道。”年底将近,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这一年来投身工商业储能的期待和迷茫。相比电源侧饱受诟病的新能源配储,用户侧储能凭借相对清晰的发展模式备受青睐,吸引各路资金簇拥。在国内,用户侧储能主要满足工商业用户削峰填谷、需求响应、备用电源等需求。2023年被称为我国工商业储能“元年”,据CESA(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2023年用户侧储能项目呈爆发式增长,约有335个工商业储能项目投运,总规模为649.6MW/1899.3MWh。根据EESA(储能领跑者联盟)统计,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储能新增装机4.72GWh,同比增长超过200%。工商业储能“火起来”,有政策引导的因素,也有产业基础的助推。在政策上,当前国内已有近30个地区制定了需求响应相关政策,各地用户侧专项补贴政策全面出台。产业发展方面,与新能源配储“稳赔不赚”不同,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已得到验证。据CESA研究,从分时电价来看,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区可在理论上实现储能电站每天“两充两放”,其中东部省份因工业用电需求高、峰谷价差更大,工商业储能收益率及投资积极性最高,尤其在浙江、广东等省份,目前回本周期已降至3—4年,其经济性甚至高于2022年时的欧洲户储。

  然而,我国工商业储能的“狂奔之势”开始减速。EESA发布的《2024年10月工商业储能月报》指出,2024年下半年工商储市场装机较为低迷,一方面是各地政策环境收紧使得项目决策流程变长;另一方面,市场较为混乱,资方可下场做的好项目受居间等方面影响难以被开发和建设。上述报告预测,工商储市场在2024年第四季度或将延续低迷增长。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工商业储能增速放缓在情理之中。记者注意到,目前我国工商业储能的投运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强省等负荷地区,这些地区的增量需求逐渐被满足后,我国工商业储能的发展便开始放缓。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耐心资本”的助力,但在资本热潮中,投机炒作“一哄而上”的风险总是如影随形。新型储能以高成本著称,不少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并不适合用户侧储能发展,但是为了跑马圈地,不惜成本做运动式示范,因此近两年也不乏业主哭诉,“用户侧储能赔本赚‘吆喝’”。“繁荣”背后,工商业储能发展的隐忧逐渐浮出水面。CESA今年8月发布的《工商业储能白皮书》指出,随着工商业储能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各路“神仙”也蜂拥而至,导致居间费用层层加码,而且严重耽误项目落地效率。一些不专业的设备商、投资商为了卖设备、上项目,让业主盲目上储能,有些方案使得储能柜在充电时突破了企业需量上限,峰谷套利省的钱还没有要交的需量电费多。

  在商业模式上,复制粘贴欧洲模式也不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目前,海外工商业储能主要集中在欧洲市场,当地电价政策和补贴政策都鼓励用电大户形成“自备电厂”,采取光伏+储能自发自用能够显著降低电费。而且欧洲还时常出现负电价,在风电或光伏发电高峰期,电网的电压、频率高,负电价意味着用电反而能获得收益,往电网倒送电反而会被罚款。同时,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电气化发展较早,电网老化更加严重,随着大量风电、光伏的接入,电网规模小、设备老旧、连接不足等问题日益严峻,但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的进度仍比较缓慢,变压器扩容排队时间长,工商业储能可以及时解决问题。

  然而,我国电力市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用户侧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尚无成熟的商业模式,当前多参与电能量交易,依靠峰谷电价赚取价差,而且电能利用以大电网为主,相比大电网,储能成本居高不下暂无优势可言。换言之,欧美国家电力市场相对成熟,储能主要凭借反应速度快、精度高等性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对于工商业用户而言,在需求小幅增加的情况下,加装电池储能比多建一条电网线路更为经济。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当前,各地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选择由新型储能等新技术催生的新产业。但如果不考虑自身资源禀赋,不管当地是否具备相应发展条件就一哄而上、盲目投资,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此前不少行业已有不少教训。作为新兴产业,用户侧储能为资本市场绘制了一幅充满想象力的蓝图,而市场也需正视用户侧储能发展初期的各种挑战,引导培育健康的投资氛围,高度警惕“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避免“短视”行为损害用户侧储能的长远发展。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