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浙江电力信通公司云平台运营团队就忙碌起来。工程师们奔走于多个项目组之间,谋划、研讨、搭建、测试……包括短信平台、统一权限、网络大学、营销营财一体化、供电服务调度平台等在内的17套电力传统业务系统全面启动迁移“上云”工作。
近年来,在“国网云”的顶层架构下,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全面推进一体化云平台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该公司已完成一体化云平台宁波节点453台服务器的上架和部署、余杭节点271个应用及数据迁移等工作。余杭、宁波两节点的821台服务器包含了弹性计算、数据库与存储、大规模计算、应用服务中间件、开源容器等5类53个技术组件。
“云指挥”——故障检修更快速
“1时30分,东方G501线、蓬莱G502线送电成功!”2月3日凌晨,缙云县供电公司配检中心15名员工身穿反光作业服、头戴安全帽,兵分两路,对供区内的两条线路开展“无感”检修。
“选择在深夜检修,就是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影响。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时间紧。”缙云县供电公司配检中心主任吴利强说,“过去,这样的‘无感’检修让大家压力很大,现在有了‘国网云’的助力,一般都能提前结束工作。”
国网浙江电力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就部署在 “国网云”上。该系统可集中管控供电服务的过程状态、位置状态、工作状态、痕迹状态,通过集监测信息与业务过程信息于一体的全景可视化管控,经“云计算”后给出操作指令建议,确保流程状态明确、人员位置清楚、工作反馈及时、工作痕迹记录。
目前,“云指挥”已形成省、地、县、班组四级的全应用体系,实现穿透式管理,解决了目标任务不清楚、基层情况不了解、督促催办无手段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托云平台高速海量计算和数据访问功能,国网浙江电力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可以实时自动分析事故成因并生成意见报告,提升了供电服务效率。
“云巡检”——电网风险更可控
“西北风风速每秒3米,天气适宜,自动巡检系统设定完毕,无人机状态正常,申请起飞。”随着无人机巡线操作员周晨轶的汇报,2月19日,嘉兴220千伏大舜变电站无人机巡检开始了。
“无人机携带的红外装置具备测温功能,可以从多个角度拍摄。画面可以实时上传到云端,提高了故障诊断效率。以往为了巡检高处的线路或设备要花很大的精力,现在有了无人机的帮助,我们的巡检更加全面,可以更好地掌握设备状态。”周晨轶说。
无人机是智能运检管控平台的终端组件。国网浙江电力围绕“1+1+N”智能运检体系架构,将“国网云”平台与运检业务深度融合,在“云上”建设生产指挥域、业务管控域、现场作业域、保障支撑域和运营成本域,通过“云上”一体化管理优化配置信息资源,实现现场作业全面管控、设备状态全面监控、人员能力全面评价、资源成本全面掌控。
近年来,电网设备规模持续增大,运维检修任务逐年增加,供电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有了“国网云”支持的智能运检管控平台,无人机能代替运检人员开展工作,即时回传的数据经过云计算后,提高了检修工作的准确性。无人机巡检逐步实现设备状态全面感知、运维管理协同高效、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以点带面提升电网运维水平,做到运维检修“零死角”。
“云采集”——数据价值再提升
小微园区是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2020年,国网浙江电力将“国网云”运用于智慧物联体系建设,在台州、温州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开展互联网大区智慧物联应用试点,采集多种类型的数据,深入挖掘小微园区的用能、消防、安防等多方面数据价值。
台州小微智慧园区现场已接入用电数据点位29个、机房巡检设备1套、机房环境监测设备4套。为了扩大数据采集范围,进一步观测互联网大区智慧物联的应用情况,园区计划在今年6月接入园区企业40个点位的用水、用气数据,以及5个点位的园区室外环境监测数据、15个点位的室内环境数据。
完成数据采集后,供电企业会分析统计自园区采集来的各项数据,并通过云平台进行推演和运算,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目前计划开展园区开关站智能巡检管理及门禁管理,接入智能巡检数据和视频监控数据,实现站内设备与人员管理,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障园区用电安全;开展园区用电数据分析应用,为园区和企业用户提供智能语音服务,方便用户及时、准确掌握自身能耗水平等。
“‘国网云’把系统内的服务器等硬件进行统一管理、维护与调配。在使用时,各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在‘国网云’中按需所取,缓解海量业务发展带来的压力。”浙江电力信通公司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蒋鸿城说。2021年,国网浙江电力将继续响应“数字新基建”号召,持续推进“国网云”建设,深化互联网技术应用,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扩展企业经营管理云集群规模,进一步加强计算能力和业务数据探索能力,拓展与能源生产、装备制造等外部企业的数据交互和集成,实现业务应用共建共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