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互联网 > 综合b·体育(中国)

国网湖北电力公司 助推荆楚大地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4-04-02 15:19:57  作者:祝科 曹祥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提出,“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湖北正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力争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面对刚性增长的能源需求,结合缺煤、少油、乏气的资源禀赋,《湖北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风电,加快布局建设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构建区域综合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供应效率和稳定性。

  近年来,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应用储能技术,创新开展碳管理,助推荆楚大地绿色低碳转型。

  打造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

  随州是湖北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最高、累计发电量最大的区域。其所辖广水市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达24.4万千瓦,约为最大用电负荷的4倍,新能源发电装机渗透率达400%,具备打造新型电力系统试点项目的条件。

  国网湖北电力于2022年在广水市建成世界首个县域级100%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科技示范工程,实现为广水地区超20万人口100%新能源独立供电。今年,为进一步扩大工程示范效应,该公司启动建设装机容量超千万千瓦、供电面积近3万平方米、供电人口达千万的省级跨地市区域的鄂北(随州、襄阳市)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

国网湖北电力加快建设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

  湖北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规划评审中心副主任王博介绍,随州市的新能源发电装机渗透率达285%,本地消纳全部新能源电量比较困难。而其相邻的襄阳市是省域副中心城市,高峰时段用电需求大,能与随州实现电力供需协同发展。

  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计划建设随县、宜城2个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配套建设新型储能104.9万千瓦,实施随州220千伏茶庵输变电工程、襄阳500千伏卧龙变电站220千伏间隔扩建等多项电网建设工程,建设新能源调度系统等。

  湖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胡畔介绍,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预计带动近百亿元建设投资,建成后该区域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达58%,新能源电量占比将达57%,年可增发新能源电量31亿千瓦时。

  王博表示,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将融合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构网技术,磷酸铁锂等储能技术,多类型柔性负荷管理技术,以及源网荷储协同控制、新能源智慧调控等控制技术,攻克电压稳定控制技术等难题,研发构网型新能源装备,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湖北经验。

  国网湖北电力计划分三步走:2024~2025年建成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2026~2032年基本建成全省新型电力系统,2033~2040年全面建成全省新型电力系统,打造以“全省清洁能源配置强平台、全国新型电力系统互联强枢纽、长江经济带新型能源体系强支点”为定位的“三型三强”湖北新型电力系统。

  开展储能示范工程建设和技术研究

  “水冷机组工作正常,各电池组电压、温度正常。”3月14日10时许,在沙洋县,国网湖北电力变电运维人员正在巡检荆门新港储能电站,查看各储能单元的运行状态。自2023年12月该电站全容量并网以来,国网湖北电力加强设备运维,保障电站安全运行。

  荆门新港储能电站项目是国网湖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共分为两期,容量达5万千瓦/10万千瓦时。该电站采用构网型技术,全容量投运后,不仅有效提高了沙洋片区电网的灵活调节能力,还能主动高效支撑该片区电网的稳定运行。

  近年来,国网湖北电力坚持多元储能建设布局,加强新型储能技术研究,建设多类储能示范工程,通过拓展“新能源+储能”电站、电网侧独立储能和负荷侧储能等应用场景提高电网稳定运行水平。截至2023年年底,该公司共服务27座新型储能电站并网,总容量达138.21万千瓦。

  据了解,构网型储能电站既能作为支撑构建电力系统的单一电源,也能与电网直接连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目前大多数储能电站采用跟网型控制技术。这种技术是‘被动’调节电网,需要依赖电网实时电压和频率数据。当新能源出力波动较大时,波动的电压和频率会使跟网型储能电站‘失灵’。”湖北电科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专责、荆门新港储能项目负责人游力介绍,基于构网型技术的储能电站不仅能通过高效充放电进行削峰填谷,还能在几秒钟内“主动”调整电压和频率,发挥电网“主动型调节器”的作用。

  国网湖北电力在前期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将荆门新港储能电站建在新能源电源密集的220千伏长林变电站供区内。“按供区今年最大负荷36.4万千瓦来测算,荆门新港储能电站可承担约14%的高峰负荷,按平均每户家庭用电负荷为3千瓦计算,相当于满足了1.6万余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游力介绍。

  当前,国网湖北电力正在推进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多类储能技术研究应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更多储能技术支撑。

  创新探索拓展碳管理服务

  近年来,国网湖北电力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在公司系统首创一站式多维度数字化电网企业碳管理平台。该平台于2023年5月上线运行,在国网湖北电力及其所属共137家单位应用,通过数据中台贯通发展、营销、后勤等9个专业系统,接入售电量等13类关键数据,打造碳排放核算、服务“双碳”贡献力测算等7大场景。

国网湖北电力员工检查汉阳区政府节能降耗能源管理服务项目接入系统的运行情况。

  碳管理平台紧密衔接由国网湖北电力牵头编制的电力行业标准《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汇集电气设备六氟化硫逸散、车辆运营、办公用电等碳排放数据,采用标准化算法实时追踪各单位碳排放。

  “我们点击碳排放明细可以看到,六氟化硫排放因精准管控得到了有效控制。”湖北电科院“双碳”技术中心副主任张莹介绍。近年来,国网湖北电力创新采用气体湿度在线处理、回收实时监测、统一回收等管控措施,通过碳管理平台监管全省电网设备的六氟化硫排放情况。目前,国网湖北电力六氟化硫气体回收率达98.08%,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处于领先水平。

  国网湖北电力还持续开展节能降损改造,推动电网绿色低碳发展。碳管理平台显示,2021年至今,该公司共完成16392台高耗能变压器节能改造升级,相当于减少碳排放4.3万吨。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名单,襄阳入选。襄阳是一座产业型城市,也是鄂西北电力负荷中心。近年来,襄阳供电公司与襄阳部分工业园区合作,借助电力数据精准测算碳排放。该公司以电力大数据为基础,搭建了一个基于国网新能源云的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为全市1625家能源密集型企业提供专业碳管理服务。

  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实现了从碳核算、碳减排、碳中和到碳赋能的闭环管理,帮助企业实现观碳、算碳、降碳、融碳等多项目标,并结合地域特点打造企业专业能效诊断、定制化减排服务等特色应用。基于企业能耗数据和碳排放诊断,该平台还推出节能改造和碳资产管理咨询等延伸服务。目前,襄阳供电公司已基于该平台促成7个节能改造项目落地实施,年均减排二氧化碳58万吨。(祝科 曹祥魁)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