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动汽车 > b·体育(中国)

新能源汽车超充时代来临

中国能源报发布时间:2023-09-18 12:16:25  作者:杨梓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大对超充相关产品布局,超充技术热度持续攀升。相关专家认为,超充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不过,超充技术的提升与推广需要整车厂、动力电池厂、电网等多方整体协调联动。


图为蔚来的一处超充站。

  9月4日,宁德时代面向欧洲发布此前刚在国内发布的神行超充电池,这是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铁锂材料且支持大规模量产的4C超充电池,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9月8日,特斯拉宣布,已在全球部署超过5万个超级充电桩,超充桩可以在15分钟内增加200英里的续航里程……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大对超充相关产品布局,超充技术热度持续攀升。

  超充建设提速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99.8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37.4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7。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提升,对快速补能需求越来越高。

  巨大的需求下,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多家车企加速超充技术研发,争相在大中城市布局超充站。官方数据显示,目前蔚来在全国已建设1707座超充站、8216根超充桩;理想汽车今年将完成超过300个高速超充站的建设,主要覆盖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和成渝四大经济带,2025年,理想汽车将完成建设超充站超3000座,覆盖超过90%的高速路里程和主要城市。近日,小鹏汽车宣布第233座S4小鹏超快充站落地福建漳州,正式完成全国100座城市超快充站点覆盖。按照小鹏汽车规划,2023年后续建设的所有自营超充站点都将具备S4超快充能力……

  车企加速布局的同时,广州、深圳、上海、重庆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超充之城”“超充之都”的目标。2022年9月印发的《广州市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显示,到2024年,广州要基本建成“一快一慢、有序充电”的充换电服务体系和“超充之都”,全市充换电设施服务能力约为400万千瓦,超级快充站约1000座、换电站约200座;2022-2024年,全市新增充换电服务能力约120万千瓦,新增超级快充站约1000座、新增换电站约120座、新增“统建统管”小功率慢充小区约700个。

  今年6月,深圳正式启动“超充之城”建设。根据规划,2025年,深圳市将建设超充站300座,“超充/加油”数量比在国内率先达到1:1;2030年,超充站将增至1000座,完成超充骨干网建设,令超充比加油更方便;2035年,超充站规模达到2000座以上,超充将无缝衔接,实现有路的地方就有充电设施。

  市场尚未形成规模

  随着技术突破和多应用场景落地,超充桩将极大满足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充电体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中国充电联盟主任刘锴表示,超充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一是城市老旧小区周边,这样的小区不具备停车位改造条件,在其周边合适的地点集中建设超充站可以解决这部分用户的充电需求;二是高速路及沿线,这样的场景下对充电的效率要求非常高,超充的布局可以有效缓解高速充电排队的情况;三是对时间成本高度敏感的出租、物流等运营性车辆,超充也是刚性需求。”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虽然超充充电速度更胜一筹,在高速公路等应用场景中十分适合,但如今新能源汽车增量更多来源于个体消费者,就部分城市内私人用户而言,车辆所需充电频率并不高,对超充的需求也就更低。

  “超充的应用会使电车充电和油车加油的效率相当。不过,从补能效率的角度来看,未来在充电点位布局合理的前提下,超充桩的数量要求并不会特别大。”刘锴认为。“目前,超充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充电联盟定义的超充指以单枪300-350kW以上的充电功率对车辆进行充电的技术。从这个角度讲,目前市面上的充电设施保有量非常少,还处于示范探索阶段。主要是能接受这样大充电功率的车辆和电池目前还没有大规模量产应用。”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认为,超充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在售车型不多,超充电池研发、超充桩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与后期回报不匹配。

  合理布局按需建桩

  另外,刘锴还提到,大功率充电的难点在于,如何平衡因增加防止热失控采取的措施而导致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下降以及成本上升的问题。“目前,超充设施端的技术相对比较容易实现,随着充电功率加大,充电桩需要增加主动冷却功能(液冷),从而做好桩端的绝缘和热管理。”

  对于未来超充技术发展,刘锴表示:“由于超充的技术要求较现有标准更高,需要对现行标准进行适配升级,为了最大限度减小因标准升级对现有车辆和充电市场的影响,一是建议超充相关标准进行升级;二是相关企业要因地制宜按需建设超充设施,不要盲目投建。”

  纪雪洪认为,超充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不过,超充技术的提升与推广需要整车厂、动力电池厂、电网等多方整体协调联动。同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慢充桩、快充桩、超充桩数量如何合理搭配使其利用率最大化值得企业进一步研究。

  “随着有关国家标准的正式发布和高充电倍率动力电池的量产和规模化应用,乐观估计在2025年左右,随着大批量终端车辆产品的上市,将会带动超充站的建设潮。”刘锴说。

  来源:中国能源报 记者 杨梓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