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山西晋城供电公司举办“学知识 练技能 比本领 创一流”员工知识技能竞赛座谈。该公司二次运检中心员工、2022年山西省电业系统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贾景东分享了技能提升经验。
近年来,晋城供电公司以工匠选拔为抓手,发挥工匠人才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岗位练兵、班组“微课堂+”、师带徒等活动,促进全员技能水平提升。
绘制成长路径图 进阶式培养技术骨干
晋城供电公司为具有技能发展潜力的青年员工绘制了8个阶段的职业成长路径图,即“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县公司级工匠-市公司级工匠-省公司级工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级工匠”,并在不同阶段结合员工个人发展愿景、业绩评估等内容综合评价,通过考试考核推动员工实现工匠进阶,帮助肯努力、想成才的技术技能人员成长。
11月初,晋城供电公司电力先锋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农艳奎、赵晋波等人参加了第47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成果发布,展示了项目成果并接受国际评委的线上提问。“我们在基层班组工作中钻研出了一套提高继电保护员检修效率的工作方法,研究了‘缩短继电保护设备运维检修时间’课题并实现成果落地,还学习了很多应对国际评委提问用的英文资料。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受益匪浅。”农艳奎说。
农艳奎是二次运检中心二班班长。作为晋城供电公司“工匠计划”重点培养对象,她通过培训和选拔成长为技术骨干,2020年获得山西省电业系统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个人单项一等奖、团体第一名。在“工匠计划”实施过程中,该公司着重考核技术技能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实操考试和实例答辩为主要考核形式,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考核内容,选拔出代表该公司最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对照成长路径图逐级培养推荐。
晋城供电公司充分考虑工匠人才特长与特点,让技术型工匠专注钻研,让复合型工匠多方面历练成长,最大化发挥出人才价值。
搭建多元平台 激励员工创新创效
2~11月,晋城供电公司以“提升技术技能类兼职培训师培训专业能力”为目标,开展班组微课堂系列培训活动,邀请各级劳模工匠、技术能手,在实训基地、检修现场等为班组成员讲授专业知识,传授实操技巧。该公司定期组织参加培训的班组成员参与总结评估和课程反馈,考查他们的技能掌握程度,多方面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实践应用效果,建立起完善的学习考核和评估体系。
“听了全国劳模宰红斌老师的讲解,我更系统地掌握了输电线路运维工作的要点,也加深了对电气设备运行原理等知识的理解。”10月24日,参加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开展的调度人员能力提升微课堂学习后,青年员工原江楠说。
微课堂系列活动开展期间,晋城供电公司共举办一线技能班组微课堂120余次,开发系列学习课程和案例分析42类,共1200余人次参加学习。
创新课题研究什么,技术比武比拼什么,晋城供电公司就重点开发什么教育培训项目。该公司构建“创课赛”协同递进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竞赛座谈交流、科技作品展示等方式吸引技术技能人员加入创新团队,在技能大师、劳模工匠的指导下,从实际问题出发主动探索、创新创效。在分析现有竞赛项目、创新课题的基础上,晋城供电公司提炼竞赛课题内容并形成实训或教学案例,结合各专业开展的劳动技能竞赛,以赛代练,提升技术技能人员专业水平。
优化育才方式 构建“选育管用”培养体系
晋城供电公司组织“技能师傅+行政管理师傅”“工匠技艺传承”“创新导师”等师带徒活动,促进新老员工结对子,以“创新+实训”模式,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师父带领徒弟在日常运维检修等实践中挖掘创新课题,利用市、县公司两级培训基地开展课题试验。
“认真学习操作规范不仅能提升专业素养,更能在实际操作中保护自己。只有扎实掌握变电站倒闸操作现场技能,才能安全高效完成停送电任务。”11月15日,变电运维专业与变电检修专业的交流授课结束后,晋城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青年员工常龙龙说。
2019年,他与该公司青年骨干付子龙结对,认了师父。在师父付子龙的带领下,常龙龙很快熟悉了班组负责的220千伏变电站的所有间隔设备,熟练掌握变电站值班员的基本技能,还取得了中级工认证。
付子龙今年年初获评“晋电工匠”。他陆续参加过国家电网公司“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工匠计划”和晋城供电公司“兼职培训师素质提升”等人才培养工程,在保供电、技术改造、应急抢修等工作中勇挑重担。“单位多次安排我前往国网技术学院、国网山西电力技能培训中心学习,为省公司全业务核心班组授课,还作为专家为晋城市多家单位讲解临时用电技术。通过与各层级的专家交流专业问题,我可以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技巧,对我钻研技术、提高能力很有帮助。”付子龙说。
晋城供电公司以“谁有能力谁揭榜、谁能干谁挑梁”为导向,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薪酬分配等方面向一线技能人才倾斜,全方位构建技能人才“选育管用”培养体系。近年来,该公司组建各类技能人才柔性团队,研究破解技术、管理难题。该公司的创新成果有80%以上来源于由工匠人才牵头的创新团队。(霍圆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