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电力财经

负荷预警 下好电力保供“先手棋”

北京商报发布时间:2023-04-13 11:56:09  作者:方彬楠 袁泽睿

  “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的增长。”4月12日,在国新办举办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b·体育(中国)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b·体育(中国)发言人梁昌新表示。专家对此分析称,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用电增长迅速、预计今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经济快速恢复都是影响今年最高用电负荷增长的原因。面对最大电力负荷的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计划,今年将通过确保电煤充足供应、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等多举措,提早准备迎峰度夏保供电力。

  最大负荷或超13.6亿千瓦

  根据国家能源局预测,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

  3月,中电联召开的2023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也指出,2023年正常气候情况下,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为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亿千瓦。

  “据研判,今年我国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用电紧张。”梁昌新说。

  近两年我国曾出现区域能源供应不平衡的情况,国家能源局对今年夏季用电高峰的能源保供有何部署安排?梁昌新表示,一直以来,国家能源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安全和电力保供的重要工作部署,会同地方和企业扎实做好电力的保供工作,特别是去年,有效应对了夏季高温干旱灾害和来水极度偏枯的挑战。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吴微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2021-2022年,区域能源供应不平衡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由于全球能源大宗商品价格走高,而中国为了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防止国内出现通胀,通过增加长协煤比例、确定煤炭价格合理区间等政策手段,减轻能源价格冲击的影响。相关的政策也造成了短期内煤炭需求上升,形成能源供应的压力。

  “近年来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但风电、光伏由于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大规模并网对电力系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同时,第三产业与居民用电占比的上升,源荷两侧的双向波动性不断增强,也给能源供应平衡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吴微说。

  经济恢复推高电力需求

  最高用电负荷为何增长迅速?吴微认为,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用电增长迅速。而这部分增量有较高的比例来自于冬季采暖与夏季空调制冷需求。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预测,预计今年汛期(5-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暴雨、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

  另一方面,经济恢复是用电负荷增加的主要原因。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今年以来,国内生产生活加快恢复,工业用能增速明显提高,能源消费小幅增长,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

  “国内经济回暖提振电力需求。防疫政策调整后国内经济加速回升,加之汽车、房地产等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将带动工业生产回升。到夏季工业用电保持平稳增长,也会为电力需求形成支撑。”吴微说。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将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较同比提高。不过,电力供需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中电联指出,供应上,除了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的不确定性,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技改检修投入不足也将带来设备风险隐患上升。消费上,宏观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形势、极端天气等方面均将带来不确定性。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仍将保持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火电、新能源“两手抓”

  面对最大电力负荷的增长,梁昌新表示,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统筹协调,抓好监测分析预警,做好电力供需形势常态化的监测工作,提早准备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按照“适度超前、留有裕度”原则,督促各类电源迎峰度夏前投产发挥保供作用。

  梁昌新还指出,要确保电煤充足供应。重点保障电煤供应的量、质和价。督促指导地方加快建设煤矿手续的办理,推动已核准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煤矿进一步优化工期安排,尽快投产达产。全力做好机组稳发满发工作,督促发电企业落实电煤、燃气的稳定供应,保质保量签订电煤和燃气的中长协,并加大力度监管履约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4月12日,国家能源局还印发了《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电力充足供应,发电装机达到27.9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36万亿千瓦时左右,“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3.1亿千瓦左右。

  同时,《意见》还提出,增强区域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建设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川渝主网架等特高压工程,推进宁夏-湖南等跨省区输电通道前期工作,增强跨省区电力互济支援能力。

  业内认为,《意见》也将对保障今年电力供应提供支撑。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看来,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还是以煤炭消费为主,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电力消费需求大。而新能源的增长速度无法满足电力消费增长的速度,煤炭价格相对油气也较为便宜,因此电力需求紧张时,煤炭消费量增多。

  吴微认为,保障电力供应,需要加快电力市场的建设,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平衡能源市场。还需要有序推进新能源与储能的增长。新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会持续提升,为了应对新能源增长给电力系统造成的压力,需要合理推进储能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快火电灵活性改造,增加系统的灵活性资源。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袁泽睿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