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绝活 阎国增作为我国首批特高压建设者之一,先后参与建成变电(换流)站40余座,解决工程建设现场疑难问题500余项。他带领团队攻关1000千伏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安装用移动厂房等10多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2项,发表论文16篇,参与编撰专著5部。他曾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
5月8日,完成第三条疆电外送大通道送端站哈密北换流站工程建设现场踏勘任务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建设分公司华中工程建设部二级职员阎国增立即投入到工程建设全过程关键难点的梳理研究之中。围绕“特殊地质土条件下防腐蚀综合措施研究及应用”等课题,他组织项目部人员深入研讨,为下一步开展建设管理策划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阎国增参加工作33年,一直坚守电网建设一线。无论是设备安装还是调试,他对现场的技术要点都了如指掌。
在工程建设一线担重任挑大梁
1990年7月,阎国增大学毕业后来到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从事电网基建方面的工作。从保护班的小徒弟到班长,从施工项目部技术员到项目总工、项目经理,那些年,他先后参与建设了20余座变电站、换流站,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2006年,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启动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专门组建特高压郑州工程建设部。建设部主要负责晋东南变电站、南阳变电站及之间线路的建设管理任务。由于业务能力出众,阎国增于2006年3月被选入特高压郑州工程建设部,负责现场建设管理工作,成为我国首批特高压建设者之一。
作为主要管理人员,阎国增长期奔波于山西长治、河南南阳和北京之间,召集参建单位人员共同考察优秀建设项目,牵头编制建设管理大纲等文件,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和设备厂家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了翔实可行的特高压构架及主变压器、复合式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等主设备安装方案,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工程高质量建设打好基础。
2010年年底,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期间,阎国增又作为业主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带领现场管理团队攻克了特高压串补安装、主变压器集中安装等技术和管理难题,为后续特高压工程建设积累经验。他总结完善该工程的现场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特高压变电工程主设备安装技术方案。基于该方案编写的《特高压实用知识问答》也成为系统新入职员工认识特高压的科普性读物。
破解特高压设备户外安装难题
2012年,带着在试验示范工程建设中积累的技术经验,阎国增和同事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全线4座变电站均采用1000千伏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共需安装33个开关间隔、2093个GIS单元,母线全长9100米。如此大规模的GIS安装工程,对空气洁净度、相对湿度及安装精度的要求近乎苛刻。在特高压GIS安装方案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尽量不要在雨天和夜晚安装GIS设备,怕设备内部受潮,也怕蚊虫进入。但要按期完成GIS设备安装任务,必须充分利用工期,雨天、夜间施工在所难免。
阎国增主动请缨开展攻关,探索提升GIS设备安装效率及工艺水平的方法。他提出了“框架式龙门吊”的概念,以行车取代吊车,实现GIS设备的可视化安装,形成移动厂房。特高压设备容不得半点磕碰,这种方法没人敢试。阎国增和同事走访厂家征集需求,四处奔波寻求合作。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沟通,他们最终研制出GIS安装自行式装配车间。有了它,无论外面是刮风下雨还是高温暴晒,GIS设备安装对接工作都可以正常进行。如今,移动厂房已成为特高压及750千伏GIS设备安装的标准配置。
GIS设备安装的问题解决了,高抗设备在冬季如何安装?热油循环时油温上不去,滤油效率低的问题也得想办法解决。为此,阎国增牵头设计出了一体化充气柱式保温棚,解决了主变压器高抗设备冬季安装施工的设备保温难题;依托现代控制理论,用“数字式流量控制器+三位两电磁通阀”的方式,实现了变压器油在不停机状态下的全自动过滤。
这些年,阎国增牵头研发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共获得了47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倾囊相授培养特高压专业人才
为加快特高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按相关规定,参与特高压工程建设管理的各单位的青年员工都要先到项目现场锻炼。每年还会有一批来自其他单位挂职锻炼的人员到阎国增所在的项目部工作学习。阎国增为大家制订了严格的培训计划,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熟悉工作,快速提高业务能力。同时,他还牵头开展科技课题研究,带动更多青年员工成长。
2013年,阎国增带领团队成员在浙北变电站试制移动厂房,刚刚参加工作的刘建楠成了他的徒弟,跟着他学习试制移动厂房的关键技术环节及技术要点。
刘建楠每天驻守移动厂房的组装现场,理思路、看细节、做记录,充分了解厂房组装的整套流程及GIS设备安装流程。他说:“我们俩结为师徒后,师父耐心教我专业知识,我掌握了很多现场建设管理的要点。”这几年,刘建楠发表了4篇论文,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还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和刘建楠一样,这些年,国网特高压建设分公司18名青年员工、兄弟单位16名挂职锻炼人员先后在特高压工程现场跟随阎国增工作学习。如今,这些人都已成为各自单位的中坚力量。(宗海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