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民,新疆昌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班负责人,曾获中央企业劳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能手、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十大劳模等荣誉。
个子高大、身材挺拔,一双大手上被电缆磨出的老茧清晰可见……他是新疆昌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班负责人刘新民。“带电作业人员就像是输电线路的‘急诊医生’,一旦线路出现故障,我们就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修。”刘新民说。
1994年,刘新民从部队退伍后入职昌吉电业局输电工区线路班。他所在的输电工区负责运维昌吉地区西至石河子市下野地镇、东至木垒县的114条线路输电线路,线路东西直线最远距离超550千米。爬山入林、登塔走线、查找故障……刘新民穿着银白色的屏蔽服在噼里啪啦的电场里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检修操作,一干就是31年。
刘新民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各种图纸和资料,这些都是他日常工作的必备品。刚参加工作时,他抓住每一次锻炼的机会,积极参与输电线路抢修等急难险重任务,结束工作后及时复盘,提高了线路运维管理和故障处置能力。
短短几年时间里,刘新民逐渐掌握了110千伏及以上输电设备带电测温、接火和缺陷消除等业务所需技能。他创新应用的35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填补了新疆地区该等级带电作业技术的空白。2004~2005年,刘新民所在的输电工区带电作业班的带电作业工作量较大,两年间班组共开展带电作业69次,进一步提高了昌吉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刘新民的带电作业技能也在这两年里快速提升。
2007年深秋,一项关系山区农牧民用电的“户户通电”攻坚工程——呼图壁山区哈木斯特输电工程启动。刘新民作为该工程线路架设施工作业小组负责人,不仅要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还要保障班组成员安全。他和现场作业人员克服天气恶劣、作业环境复杂等困难,饿了吃口馕、渴了抓把雪,用一个多月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了线路架设施工、验收、送电等工程建设任务,为呼图壁山区接通了大网电。
2008年,刘新民代表昌吉供电公司参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举办的首届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专项技能竞赛,获得个人赛第10名的成绩。同年,他获评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刘新民发挥带电专业专长,潜心钻研,练就了精准诊断线路故障的本领。参加工作以来,他算下来已经有超过29800千米的巡检里程,消除重大隐患21处。
2024年12月22日,昌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运维人员发现220千伏彩北虹线某号塔中相小号侧引流板温度异常,如果不快速处理,随着线路负荷增大,发热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可能会导致断线。刘新民得知情况后,连忙和班组成员赶往现场。经过仔细勘查,他提出采用软梯等电位带电作业方式消除缺陷,通过加装引流线给导线分流,以降低设备发热部位的温度。经过20分钟的处理,引流线安装作业完成,故障顺利消除。
凭借着过硬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2022年,刘新民被评为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输电专业高级专家。
在同事们的眼中,刘新民还是一位匠心独运的“电力创客”。“认真可以把事做对,用心才能把事做好。”这是刘新民的人生信条。他深入研究输电带电作业中的技术难点,用创新思维解决工作难题。
走进昌吉供电公司刘新民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大小小的创新成果引人注目。2011年9月,该工作室挂牌成立,由带电、检修、运维生产一线作业和管理人员组成。2013年,该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在刘新民的带领下,工作室的相关成果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5项,获省部级质量管理创新成果奖项21项。
2021年6月16日,昌吉市徐工海虹泵站大型车辆停车点的大型车辆安装上了输电线路近电预警装置。这是刘新民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制的专利技术产品。过去,每到城市施工建设高峰期、春耕秋收等时段,输电线路易受车辆剐蹭等外力破坏。为解决此问题,2019年1月,刘新民带领工作室成员成功研制出了输电线路近电预警装置。这一装置安装在大型施工车辆上后,当车辆靠近输电线路时,装置会发出告警,提醒驾驶员远离输电线路,变线路被动防护为主动预警。目前,该装置已在昌吉地区大型车辆集中停靠点、活动频繁等区域的车辆上安装100套,发出告警156次,保障了人员、线路和车辆的安全。
工作室小而精、务实效的创新发明解决了输电专业工作中遇到的不少难点问题。有一次,刘新民带领班员在220千伏玛昌线开展带电紧固防震锤螺栓和引流线连接板作业时,发现作业人员攀登铁塔时每向上爬一步,都需要把系在身上的安全绳往上挪一下。这样的操作不仅极大消耗体力,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023年年初,刘新民结合防坠器的下坠重力会使安全绳拉力突然变大这一基本原理,发明出角钢塔防坠落装置。该装置只需固定在铁塔主筋上,就能把安全绳套在锁环里,装置里的重力自锁模块还能将登塔人员牢牢锁住,既避免了坠落风险,还提高了作业效率。2024年4月,该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上周一直忙着线路检修的大活儿,天天在现场盯着。今天有空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咱们说说研发新装置的事……”在刘新民劳模创新工作室,刘新民召集技术骨干与青年员工定期进行头脑风暴,针对生产现场遇到的实际难题讨论解决办法。作为工作室的领头人,提高青年员工技能水平、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是刘新民常常思考的问题。
每年新员工入职后,刘新民都会从最基本的技能、安全防护讲起,手把手带他们看设备、讲方法,让新员工听明白、会运用,快速融入工作岗位,不断提高专业技能。2009年入职的马文杰是刘新民的徒弟之一。刘新民把多年的工作方法、专业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不到两年时间,马文杰就成长为班组里的带电专业技术能手,还获得新疆昌吉州五一劳动奖章、国网新疆电力劳动模范等荣誉。
刘新民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培养出一批高技能输电专业人才。目前,工作室有7名青年员工走上班组长岗位,5名员工走上中层管理岗位。“我会继续立足岗位,带着大家持续创新创效,提升输电运检水平,让居民用上安心电、放心电。”刘新民说。(刘茜 祁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