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10日获悉,由重庆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纳电赋能线路天眼”——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技术的输电线路绿色供能监测装置已在110千伏天云线挂网运行40天,为该线路在线监测设备提供电能。
此前,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的供能多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主,存在续航能力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无法实现全天候能源自给。2020年12月底,重庆电科院将新型摩擦纳米发电技术运用于电力领域,启动研发输电线路绿色供能监测装置。今年6月底,该装置相关功能性测试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认证,并在110千伏天云线挂网试运行。
重庆电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输电线路绿色供能监测装置由纳米发电、电源管理、传感发射等模块组成,可将输电线路受微风振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传感接收模块接收信号,解决了在线监测设备在复杂环境中持续供能弱、维护成本高等问题。该装置能实现微米级采能,在微风振动200微米振幅的情况下输出功率可达200微瓦,满足在线监测设备的用能需要。重庆电科院将继续推进该装置在更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大范围布点测试,尤其是在多种复杂天气、地理条件下的耐久性试验,进一步改进优化产品的功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