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电 > 发电人物

彭存利:核电焊匠的“烙印”

工人日报发布时间:2021-09-14 10:52:42

  阅读提示 从普通焊工成长为核电焊匠,彭存利不仅参与、见证了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还培养出了一批“核级焊工”。在彭存利的眉尖和眼睛之间,有一道浅浅的疤痕,那是焊枪给他留下的“烙印”。在他的身上,30多处这样的“烙印”,成为这位核电焊匠闪光人生的注脚。


田湾核电站

  从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到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站,顺着全国劳动模范、中核集团二三公司秦山分公司副总经理彭存利的足迹,可以绘出一幅中国核电建设路线图。

  36年来,这位核电焊匠先后参建了秦山一期、秦山二期、大亚湾等5座核电站,参与了方家山、福清、田湾等20台核电站机组的焊接支持、管理,他培养出的近千名核电焊工正在飞溅的焊花和闪耀的弧光中,为核电事业的“国之重器”奉献青春。

  在彭存利的眉尖和眼睛之间,有一道浅浅的疤痕,那是焊枪给他留下的“烙印”。他的身上,有30多处这样的“烙印”。


彭存利(受访者供图)

  工号263

  263,这是从1986年起就专属于彭存利的工号,直到2005年他放下焊枪离开一线,20年间,这个号码跟随彭存利的脚步,烙印在了5座核电站的管道上。

  在管道上“签名”是核电焊工特殊的“仪式”,意味着荣耀,更代表着责任。每到这样的时刻,彭存利总是无比激动,“焊口打上了我的工号,我的命运就和焊口绑在了一起。”

  1986年6月,17岁的彭存利高中毕业,正赶上我国核电建设的热潮。从没见过大海的他,带着憧憬来到浙江省海盐县。在这里,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刚刚开工。

  彭存利的父亲彭龙才参加过新中国“两弹一艇”的建设,父亲那本蓝色的工作证在他眼里一直充满神秘。父亲忙碌的背影和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也在彭存利心中建立起对于职业最初的想象。

  拿起焊枪的瞬间,“核二代”彭存利庆幸,自己终于成了核事业中的一分子。

  在一座核电站,密集布设的管道就像一条条“血管”历经曲折通往核电站的“心脏”——核反应堆,高辐射、高流速、高温、高压的介质不舍昼夜地在管道中流淌。核电焊接质量直接影响核电工程的安全和寿命,对焊工技术要求十分严苛。

  为了成为核电焊匠,彭存利跟着师傅李来军苦练基本功——用废旧钢管反复练习焊接手法、手握砖头练习手腕灵活度和力量……为了能多实践、多参加培训,他连续3年放弃了回家探亲的机会。

  1990年1月,技艺精进的彭存利被调往深圳大亚湾核电项目。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加持,他仅用1个月就掌握了法国的氩弧焊新工艺,他的焊接合格率连续3个月排名第一。

  这期间,他还和工友们摸索出了一套焊接新方法,可以在管线间距不足30毫米、管道与地面间距不足20毫米的狭窄空间内施展绝技。

  1996年,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动工,彭存利的工号263终于出现在了主管道焊口上——只有最优秀的核电焊工才有资格“缝合”主管道。他,距离成为焊匠又进了一步。

  技艺的淬炼没有捷径,时间是最好的明证。7年后,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启动建设,彭存利带领工友连续奋战21天,创造了当时世界同类堆型主管道焊接工期的最好纪录。

  抢修遭遇战

  每当看到参建的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造福一方百姓,自豪之情总会在彭存利心里翻涌。不过,这也意味着,他和工友们即将面临新考验——运行核电项目的日常检修,需要他们进入核岛内的控制区作业。

  每一次抢修作业都像是一场遭遇战,他们的对手是辐射和高温。

  2004年,秦山三期核电站管道在检修中,意外发现有液体渗漏。晚上12点多,彭存利接到抢修电话,火速赶到事故现场,等待他的是辐射剂量高、焊接区域小、焊接难度大的作业环境。

  观看故障照片、分析原因、研究方案……彭存利带头冲进事故现场,直到凌晨2点多,才终于完成抢修任务。

  然而,当他洗完澡,换上衣服准备回家时,却怎么也无法通过核电站的检测仪器。他只得又重新把身体清洗了一遍,但如此反复折腾了5个来回,却依然无法通过检测。

  “你身上肯定还有放射性物质残留。”核电站物理保健处的工作人员用设备在彭存利身上手动排查,最终发现污染物在他的内衣上。

  原来,当时的焊接位置必须躺下仰焊,全神贯注的彭存利根本没注意到有无色透明的液体滴落,竟然还穿透了厚厚的两层防护服。

  第二天,彭存利的妻子无意中听说了这件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每一次检修焊接都是对耐心和意志的磨炼。

  一次,检修任务需要钻进罐状容器焊接,时间紧、任务重,设备结束运行来不及降温,彭存利就第一个钻进了罐子里。当时罐内温度接近60摄氏度,人在里面喘气都困难,单人作业不到5分钟就得换人。就这样,他和两名工友轮流作业,用了1个多小时终于完成了任务。

  内心的召唤

  一直以来,常年“漂”在外地都是彭存利的工作常态。不过,他从4岁起就跟随“核一代”的父辈走南闯北,耳濡目染之下,老一辈核电人“国家需要”“企业需要”的情怀,已经成了他内心的召唤,“核事业有需要,我就愿意全力以赴。”

  2008年,企业核电焊接人才缺口严重,彭存利被调任新岗位,负责“核级焊工”的培训和管理。

  彭存利是国内最早提出“核级焊工”概念的专家之一,他在2006年撰写的调研报告中,根据核电施工特点和技术要求,将“核级焊工”分为4个等级:核级管道焊工、管道焊工、支架焊工、初级焊工。

  不久,“核级焊工”的规范化管理被写入核电行业标准。

  在彭存利的描述中,“核级焊工”的成长过程艰苦而漫长——需要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焊接人员证》,并达到技能稳定水平,这至少需要5年时间,想要成为能焊接主管道的佼佼者,更是万里挑一。

  因此,在传授技能之前,彭存利更注重培养徒弟们对核电事业的情感认同。他希望,徒弟们也能听得见那份内心的召唤。

  10多年来,依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彭存利与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海盐县理工学校等职业院校深度合作,为核电建设培养、输送了近千名技能人才。他的徒弟中走出了不少技能“明星”——党的十九大代表、“大国工匠”未晓朋,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丁凌,“全国最美青工”魏海涛……还有十几位“全国技术能手”。

  “我希望能被更多的徒弟们‘拍’在沙滩上。”今年53岁的彭存利笑着调侃道。

  工作之余,彭存利有很多爱好,但他最喜欢的还是钓鱼。“钓鱼最重要是心静,做好每项工作,也必须先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芳华。”彭存利说。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小身躯、大用途 玲龙一号不只是核能“充电宝”

小身躯、大用途 玲龙一号不只是核能“充电宝”

玲龙一号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满足52.6万户家庭一年生活所需。玲龙一号每台机组每年发电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万吨,种植树木750万棵。

“核力”共筑 推动中核集团新疆产业发展之路走深走实

中核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强国有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深化中核集团产业在新疆落地,推动新疆产业发展之路走深走实,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成功临界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成功临界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这是示范工程继今年完成双堆冷试、双堆热试、首次装料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向着年内并网发电目标再度迈进。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成功临界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成功临界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这是示范工程继今年完成双堆冷试、双堆热试、首次装料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向着年内并网发电目标再度迈进。
行业要闻2021-09-14

华能石岛湾核电站高温气冷堆成功临界

9月12日9时35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
行业要闻2021-09-13

华能石岛湾核电站高温气冷堆成功临界

9月12日9时35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

2021-4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预计年增速达到2.6%

根据世界核能协会发布的核燃料报告,到204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预计将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到204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15GWe。
数据解读2021-09-10

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获得美国电力研究院燃料可靠性研究项目

  近日,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与美国电力研究院(以下简称“EPRI”)正式签订“不同流动工况下的燃料包壳异物磨蚀试验”合同,EPRI委托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开展不同工况条件、不同异物类型对燃料包壳的磨蚀试验,并对相关
各地报道2021-09-09

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研制启动

近日,中核集团旗下秦山核电、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召开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研制启动视频,标志着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研制正式启动。
动态2021-09-09

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研制启动

近日,中核集团旗下秦山核电、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召开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研制启动视频,标志着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研制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