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网讯 日前,各电力企业正接受“迎峰度冬”大考。“愚公故里”的太行山脚下,在装机容量4420MW的华能沁北电厂东隅,有6、7艘辽宁舰大的蓝色煤棚在阳光下折射出迷人光芒,与头顶的蓝天白云相得益彰。“煤场封闭后除环保效益外,经济效益也很显著,据估算每年将减少大风吹扬的燃料损失2000吨,如果每吨按600元计算,将直接减少经济损失120万元,同时还能节约环保税500到600万元。”李振伟算了这样一笔账。
回想起600多个夙兴夜寐的日子,电厂厂长李振伟难掩内心的激动:“煤场封闭改造工程将实现储煤区域与生产区域的‘净污分区’,彻底消除煤场扬尘问题,做到‘用煤不见煤’,擦亮‘中国美丽电厂’这张名片。”
“额定储煤量55万吨、总投影面积12.4万平方米,要给华能集团、华中区域容量最大的燃煤火电厂的煤场加‘盖’,可难住了不少设计施工方。”电厂副厂长刘国友介绍道。电厂多方考察,与可研单位反复论证,在4种进入备选的方案中,单跨双层网架结构因可保证堆煤量,受到推崇,但造价过高。“选用海鸥型的双跨单层网架无疑能降低造价,但在运行的煤场中部施工,这将给项目施工带来巨大难度。”时任电厂厂长钱辉这样说道。据业内人士称,该项跨度之大、难度之高为全国罕见,创国内单体最大煤棚建设记录。
设计初始,电厂与勘察单位在选取了百余个勘察点后发现,多处出现与原有地质条件不符的情况。双方被迫将旋挖钻机换为冲击桩机。但这样一来,较低的冲击桩机施工效率将严重制约施工进度。“困难面前,要坚持向党建工作要力量。”时任电厂党委书记韩吉亮的话语振奋人心。电厂把临时党支部建在项目上,将参建部门、外包单位20多名党员纳入其中,定为安全责任区“区长”,在基建打桩最困难阶段成立党员先锋队,协调投入近60台桩机24小时不间断攻关。那段时间里,负责现场管理的沁北“小分队”成员长期在微信运动上霸榜,大家用时四个月啃下“硬骨头”,200余根“顶梁柱”矗立起来。
“一边不能影响机组正常取煤,一边还要确保施工进度,难度可想而知。”电厂厂长助理庞博体会很深。“面对巅峰储煤70万吨的煤场,我们积极调整煤场布局和堆取煤方式,对于需要腾出的区域,优先安排取煤,并在清理完的区域小角度堆煤,尽量为施工创造条件。”时任副总工程师赵德清这样说。施工高峰期开始,上方是网架施工的高空作业,只要有光亮,“蜘蛛人”就在不停的“吐丝织网”。与此同时,下方的推煤车、清铲余煤的工人还在加紧工作。“那段时间大家真的很辛苦,但一想到能够早日解决扬尘问题,再苦再累都值!”燃料部主任李建高感叹道。
零安全事故、零质量事故、零环保事故,这份亮眼的数据背后凝聚了沁北人的心血。安监部主任冀月海等人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现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刻唱“黑脸”。“我真心佩服沁北员工的专业性、原则性,今后不会有任何不规范操作了。”施工班长老丁感慨道。当看到施工人员拿着水管向泵车出料口注水,工程部专工李庆生赶紧上前制止。面对求情,他坚持施工质量大于天,将该车混凝土降为基础垫层浇筑。随后,大家发现短柱箍筋的钢筋间距不符合规定,要求返工,施工人员只好照办。正是人人坚持原则的态度,才赢得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靖俊杰这样的评价:“现场柱子的砼成型质量很棒,是我们做过同类项目中最好的。”
钢用量近1万吨,混凝土用量3余万方,彩钢板用量20余万平米……电厂建成了国内火电厂投影面积最大单体煤棚。“从超低排放改造、光伏电站建设、供热改造再到煤场封闭改造,华能沁北电厂五年四大步,先后投资近十六亿元,书写出追求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三丰收的‘华能沁北答卷’。”李振伟的话语掷地有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