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焕新绿
海南博鳌,因举办亚洲论坛而闻名,四季葱茏,山衔江海,被誉为世界入海口自然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方。
2009年建成的琼海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直是当地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防线。十余年过去,日处理垃圾量仅225吨的生产线已不能完全满足琼海社会发展的需要。
琼海项目的两条生活垃圾焚烧线全部建成后,垃圾日处理规模可达1200吨,年发电量约1.7亿千瓦时,不仅打破琼海市的困局,也将为邻市定安、万宁的生活垃圾处理提供解决方案。
为了满足海南省对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广东院在琼海项目设计上就下足了功夫,采用了目前世界先进、成熟可靠的垃圾焚烧工艺,以及最严格的烟气净化系统。“在常规烟气净化系统配置基础上,我们还增加了湿法脱酸和SCR工艺,以进一步深度处理烟气,确保其排放远优于国家和欧盟标准。”琼海项目副设总曾兵表示。
科学合理地设计吸风点也是闻不到臭味的关键。“这样可以维持易产生臭味区域的负压状态,再结合除臭设施、新风和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有效保证了臭气得到控制不外泄。”
不仅在最终的运行效用上落实环保要求,广东院还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理念深入肌理,践行到厂区设计的每一根链条上。
在布局上充分优化各生产站房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人力资源流的关系,有利于厂内按功能分区或污染重轻分开管理,方便日后运行检修。景观设计引入“城市后花园”理念,让厂房告别了刻板的粗犷印象,体现了城市活力和更高的文化定位。
“未来这里还会成为琼海市的环保科普教育基地,让公众对垃圾发电这种改善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的优质选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曾兵介绍道。
琼海“第一速度”
2020年1月,琼海项目通过了二次环评,但与此同时,席卷全国的疫情阴云也蔓延到了海南。要在复工达产和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下开始“急行军”,作为总包方的广东院重任在肩。
与常规发电项目相比,垃圾发电项目交叉作业密集而频繁,施工程序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为此,广东院迅速组织设计、设备和施工各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做好前期策划,理清垃圾池与周边建筑基础关系,提前开展总平方案评审,确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为项目在5月份高标准开工创造了必须条件。
土建施工工作量大,也是垃圾发电项目建设的特点。项目部组建了垃圾池、综合主厂房、综合水区三支施工突击队,在关注锅炉安装施工关键路径的同时紧盯着垃圾库施工,通过施工资源动态调配,各个区域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推进。
通过对设计、施工过程“锱铢必较”的打磨,项目部从进度计划里“挤”出了难能可贵的时间。
疫情之下,让项目团队在平稳的档位上开足马力,严密防控措施必不可少。HSE团队巧思开发了防疫微信小程序,二维码扫一扫,劳务人员健康信息“轻松查”,每台塔吊和施工机械信息也可随时查阅,极大地方便了疫情期间的现场管理。
优化了所有步骤,铺垫了尽可能的基础,工程建设还得靠一颗奋勇不懈的决心。
海南岛的夏天比其他地方更早几月到来,项目部成员几乎将整个2020都扎进了热浪和虫鸣里。
广东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多次前往项目现场督战。高级项目顾问王清黎与发电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涂国富轮流在项目现场驻点指挥。
项目经理刘刚国组建了“琼海投运点火”党员突击队,党员干部在热力十足的“火线”中、在频繁光临的台风里,扛起了重任、蹚出了新路。负责资金成本的项目副经理钟华顺在马不停蹄的项目进程中稳住“算盘”,项目副经理刘建强对安装调试“冲刺”日子印象尤为深刻,笑称项目部成员“几乎在这段时间流光了全年的汗”,流在了蒸腾的星空下。
施工方安徽电建一公司派出副总经理常驻项目,并调集精兵强将和骨干力量驰援现场。各个参建方齐心协力,彰显了勇担当、善作为的“琼海力量”。
“你们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勇气,精心组织,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相比合同工期提前4个月完成既定年度目标,体现了作为总承包商的价值!”业主方发来的感谢信对项目部给予了高度肯定。
海南“全焚烧”时代
为了扭转生活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超库容运行的局面,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全省覆盖的目标。国家电投等投资方、中国能建等建设方,都在与时间赛跑。
2020年12月28日,琼海项目、海口三期、文昌二期等垃圾焚烧线点火运营后,海南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11575吨,超过了全省的生活垃圾日产生量,海南生活垃圾迎来了“全焚烧”时代。
“垃圾焚烧发电是目前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符合‘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海南省的决心坚定,广东院也信心十足。
“我们会继续发挥技术领先优势和总包方的作用,高标准完成项目后续建设任务,将项目建设成花园式垃圾环保电站,为海南自贸岛的碧水蓝天作出更大贡献。”刘刚国表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