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水下智能巡检机器人“创新团队合影(林向阳/摄)
“5G+水下智能巡检机器人”水下耐压测试(黄维胜/摄)
近日,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亭子口水利枢纽“5G智慧电厂”项目斩获四川省技能竞赛创新应用大奖,这是该项目继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设备创新成果特等奖”后,再次得到的行业和专家的肯定和赞许。
在集团公司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思路的指引下,该公司全方位推进技术创新,“5G+水下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打造智慧型水利枢纽首个研发项目应运而生,其创新思路和成果应用,实现了安全升级和效益提升。
当“5G”遇上“数字智慧”会产生怎样的效应?
”5G+水下智能巡检机器人“参加四川国际电力产业展览会(林向阳/摄)
多元融合 守好“安全关”
地处川东北革命老区苍溪县的亭子口水利枢纽,是完善长江防洪体系重点工程,也是嘉陵江干流唯一的控制性骨干工程。该枢纽防洪涉及阆中、南充、重庆等下游多座城市,守护着超100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8年7月11日,枢纽遭受了建国以来最大一次洪水;2019年8月16日,枢纽再次迎来近50年一遇大洪水。大坝等水工建筑历经多次考验,挡水、泄水及消能建筑物饱受冲击,这对其质量检测、排险治患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技术上,泄水消能建筑物水下部分检测采用人工潜水进行,水工建筑物结构复杂、水流变幻多端、潜水作业难度高,不仅存在作业风险,也无法做到所有缺陷精准排查。
安全是水利枢纽运行之基。水库安全长效运行牵动着每一位民生工程守护者的神经。
该公司创新工作室团队决意打破传统、敢为人先,主动邀请中国移动、清华大学专家联合协作,将5G、AI与传统水电融合,提出了“5G+水下智能巡检机器人”设想,开创性地在百米高坝上架起四川省工业领域的首个5G基站,利用水下机器人替代人为作业,实现水下区域全覆盖巡视,无死角发现隐患及病害,高效数据传输量化分析,自动评估水工建筑物运行状态,为水工建筑物精准运维提供智慧手段,为持续造福老区人民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5G+水下智能巡检机器”缓缓下水(黄维胜/摄)
科技攻关 打好“效益拳”
“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源、时时是创新之机”,醒目的标语张贴在创新工作室内,他们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该应用究竟需要多少成本?能够提升多少效率?设备控制如何优化?智能化新一代技术如何融合渗透到每个运行环节?这些都是研发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该团队以解决问题隐患作为科技攻关、创新创效的主攻方向,开展头脑风暴,接触创新、习惯创新、实践创新,对标传统技术短板,找准战略方向和创新重点,设计方案反复推翻和修正,最终形成了5G高效传输、“浮游-爬行”双模态、水下摄录“清淤-置换”、水下检测路径智能修正及构建可视化主动检测技术体系等创新亮点。经三次现场实验,多次迭代升级,逐步成型并投入使用。
“通过5G和AI融合,我们可以在保障水库大坝长期安全运行的同时,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看到双模态机器缓缓入水,创新团队成员自豪地说道。
以往单次检测工期要150天,费用590多万元,而应用5G+水下机器人巡检技术,巡检面积达到5.01万平方米,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单次检测工期缩短至20天,费用降至76万元。
“5G加出新动能”媒体走进亭子口水利枢纽,记者聆听水下机器人技术讲解(黄维胜/摄)
巩固成效 跑出“加速度”
经两年试运行,“5G+技术水下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业5次,精准检测出水下消力池底板冲刷、磨损、淤积等隐患位置,评估出安全等级,为水工建筑物检修管理发挥指导作用,为探索“智能化”水利枢纽积累宝贵经验。
该示范项目连续两年受邀参加四川国际电力产业展览会,近40家媒体走进亭子口水利枢纽,感受国内首创水力发电领域水下机器人风采,并陆续有4家单位洽谈合作使用,受到了行业内外的青睐。
目前,亭子口水利枢纽移动5G专网正在进行厂房全覆盖敷设,通过实现数据信息无线传输,高效衔接“集控运行、少人值守、无人值班”的智慧型水利枢纽建设,为后期分步实施、陆续推进的5G水下机器人智能化升级推广、无人化自动巡检作业和远程操控作业、5G+AI智能安防、5G+AR单兵作业等应用场景搭建可靠网络,拓展5G在水利水电应用的无限可能性。
立足5G新起点,科技创新展露出强劲的发展优势,亭子口水利枢纽正按照“两化融合”和“智慧电站”的目标路径,努力提升自主可控应用能力,推进研究应用成果转化,奋力打造中国大唐“数字智慧”水利枢纽的精彩华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