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电 > 企业风采

西安热电厂:让劳模精神永放光芒

大唐西安热电厂发布时间:2021-10-19 18:30:23

  9月1日,大唐西安热电厂“赵向阳劳模创新工作室”“郑普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8项创新成果逐一发布,多功能厅里掌声如潮,一首《劳模礼赞》表达了全体西热人对身边劳模的敬意。

  在西安热电厂,“传承劳模精神,岗位创新创效,助力企业发展” 早已成了一种责任、一种文化,一种力量。

2012年12月,在集团公司成立10周年劳模座谈会上,赵向阳作为代表进行现场发言

郑普智荣获2015年度西安市劳动模范

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为啥西热有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西热的职工简直太牛了。”一提起西安热电厂的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总有人发出这样的赞叹。

  这两个工作室的创建不仅承载着该厂的历史,更是劳模精神的集中体现。

  2005年,已在户县热电厂继电保护班摸爬滚打了七年的 “70后”赵向阳,成为新成立的户县第二发电厂电气二次班的一员。几年来,爱学习、善钻研的他取得的技术成果、国家专利、撰写的科技论文多达二十余项,先后获得集团公司“优秀技能选手”、“青年岗位能手”、2009年度“劳动模范”、“生产技能A级‘112人才’”等称号。

  2013年9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赵向阳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作为负责人,他有了更大的舞台,也担起了更多的责任。赵向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劳模精神,在创新创效方面成绩不断,《陕西省职工创新工作室》、陕西省职工优秀创新创业人物、集团公司《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优秀负责人》《示范性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等荣誉接踵而至。

  作为复转军人的郑普智,刚踏进户县热电厂时的第一个岗位是传达室收发员。1998年,厂里缺检修人员,郑普智心动了,通过竞聘被分到了汽机加热面班。他脚踏实地、不断追求,在集团公司2014年举办的首届阀门检修维护技能大赛中,以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勇夺桂冠,被授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被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评为“2014年度劳动模范”。2015年获全国能源化学工会“五一”劳动奖章,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西安市劳动模范”。

  2015年7月,“郑普智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 19年的历练终于让他在平凡岗位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华。

  2016年,分离10年的户县两厂完成了整合并最终命名为大唐西安热电厂,曾分属两厂的这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强强联合,拉响了劳模双引擎。据统计,截至2021年,“赵向阳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省部级以上创新成果34项;“郑普智劳模创新工作室”共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省部级以上创新成果33项成果。

“郑普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第二届负责人康乐

“赵向阳劳模创新工作室”第二届负责人孟祥华

创新加油站

  “咱们西热的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咱们带领青年创新创效的总开关、加油站,一定要珍惜荣誉,管理好这个平台,把劳模精神传承好。”这是该厂每一届领导班子的共识。

  如果说赵向阳、郑普智是这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开创者,那么第二届负责人康乐、孟祥华则是劳模精神的传承者。

  康乐是“赵向阳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首批成员。在一次现场消缺过程中,他发现风烟系统烟气取样管路频繁堵塞,不仅影响了热控测点正常取样,还增加了检修人员工作量。很快,他自主设计了一个自动反吹扫装置和一种更为耐用的取样装置,并在2017年集团公司首届科技成果推广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当年,他还荣获陕西发电公司首届“十佳杰出青年”称号。8年来,康乐一个人就获得了3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达12个。2019年1月,“80后”的他被委以重任,担任检修部副主任,并成为“郑普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第二届负责人。

  孟祥华则是“郑普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首批成员。2015年下半年,作为检修部热工专工,孟祥华理论联系实际,成功处理了燃料“三大项目”运行中的一项缺陷,解决了一大难题。2019年,年轻有为的她担任设备部副主任,并成为“赵向阳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第二届负责人,同时承担企业科技管理工作。在管理岗位上,她依然不忘创新,陆续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2020年五一前夕,孟祥华获“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成为该厂“80后”女工的楷模和骄傲。

  为了让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高效运作,这两位“80后”负责人大胆管理、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制定了《大唐西安热电厂创新创业工作管理办法》。截至目前,该厂先后有100余名职工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仅2021年就向陕西发电公司报送各类创新成果34项,其中获评A级成果2项,B级成果32项。

2021年9月,创新成果发布会上刘喜芹正在讲解自己的创新成果

提质增效原动力

  “干了二十多年检修工作,这些设备就像自己家的一样,有啥毛病总想把它处理好。现场的缺陷越少,设备运行得越稳定,我心里就越踏实。”这是检修部热工班快要退休的老师傅刘喜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20年7月的一天,在配合厂家处理硅酸根检测仪缺陷时,当听说内部元件老化,无法修复,只能整套更换时,她坐不住了。这种化学仪表别看个头小,含金量却极大,更换新表得花不少钱。于是她找来一根缝衣针、一把剪刀、一个镊子,仔细将造成元件堵塞的毛刺挑拨掉,并将孔径扩大。奇迹出现了,仪表投入后监测准确。这项一线职工发明的“零投入”消缺方法被陕西发电公司评为A级创新成果。

  “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咱们自己设计、绘制接线图,逐步对接近使用寿命的100多个厂用6千伏断路器保护装置进行了改造优化,通过更换保护装置、减少中间环节,简化二次回路,为咱们厂节约大量检修维护费用,同时提高了设备稳定性,减少检修工作量。目前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剩余的保护进行改造优化。”电气二次班在“80后”班长张鲁彬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生产实践中,用智慧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作贡献。

  “一片小小的反光胶贴、一个几百元的光电开关竟然解决了捞渣机断链保护误动作的大问题,这项成果还获得了陕西发电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电力行协二等奖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真没想到呀。”提起这项创新成果,作为主创人之一的杨兴刚腼腆地笑着。

  正是职工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个个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为企业解决了大量生产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这不正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吗?

2021年9月,创新成果发布会上尹杏正在讲解自己的创新项目

紧握接力棒

  具有丰富电动门检修经验的“90后”青工杨栋参与了《一种无线控制电动执行机构的改造方案》,在此次创新成果发布会上获得评委一致肯定,被评为一等奖。

  如何避免开挖1千米长的电缆沟?如何使安装于2号机组冷水塔就地的补水电动门恢复远方控制?杨栋和工作组成员一道严密论证、充分讨论:“可以实施无线控制呀,只需加装一台500元的无线控制器,不仅节约大量检修费用,而且还降低了工作强度。”终于,改造取得圆满成功。

  “你看,咱们厂房里到处都是工字钢梁,能不能利用它设计一个支架,方便检修时使用锁链、手拉葫芦起吊重物。” “90后”汽机检修工张佳强说干就干,两个“半U型”钢片、三个小孔、三个螺栓组合成一种新型可移动便携式吊装支架。就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解决了生产现场狭小空间起吊重物的大难题。

  创新无处不在。你听,来自设备部热控班组的两位“90后”新生代女工尹杏、白小叶正在讲述藏在复杂逻辑背后的奥秘。“通过对组态逻辑进行相应的变动,可以安全快捷地实现控制需求……”

  在每个平凡岗位上,像这样的创新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从1957年建厂至今,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劳模,都是企业的骄傲,他们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西热人身上不断传承与发扬。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