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工作意见》指出,要坚持把能源保供稳价放在首位,同时坚持积极稳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基本原则。
其中,结构转型深入推进是《工作意见》的目标之一。2023年,要求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3%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1.9%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5.3%。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按照《“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等目标,上述2023年的非化石能源相关指标仍待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时期,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进入了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并呈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多方面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是推动新能源跃升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2021年以来,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模式。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在2023年2月举行的例行b·体育(中国)发布会上表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基地部分项目陆续开工,第三批基地已形成项目清单。
《工作意见》指出,要推动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投产,建设第二批、第三批项目。
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分布式新能源是助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是《工作意见》提倡的新能源开发方式。
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分布式光伏发展。比如,2021年,国家启动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2022年,户用光伏新增装机达到2525万千瓦,约占全部光伏新增装机的29%。此外,2018年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分散式风电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累计装机规模在2021年底接近1000万千瓦。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还提出,在分布式光伏开发、农村电网巩固提升等方面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并启动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稳妥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的同时,2023年我国能源工作还将谋划启动建设海上光伏。
据了解,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启动了海上光伏建设行动。其中,山东省能源局发布《海上光伏建设工程行动》指出,“环渤海”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布局海上光伏场址31个,总装机规模1930万千瓦。“沿黄海”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布局海上光伏场址26个,总装机规模2270万千瓦。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多元化的开发模式支撑了我国新能源装机水平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3763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8741万千瓦。
记者发现,《工作意见》提出了2023年全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新增1.6亿千瓦左右的规模目标。相比2022年的新增装机水平,该目标规模进一步提升。
此外,积极推进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也是2023年我国能源工作的方向。
4月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光热发电通知》”)指出,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
《光热发电通知》提出,结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尽快落地一批光热发电项目。目前,在第一、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中已明确了约150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相关省区和企业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推动项目建设。已上报沙戈荒风光大基地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光热发电项目,相关省区能源主管部门要尽快组织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基地内风电光伏项目同步开工(光热发电规模暂按内蒙古80万千瓦、甘肃70万千瓦、青海100万千瓦、宁夏10万千瓦、新疆20万千瓦配置)。
《工作意见》还指出,要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做好与碳交易的衔接,完善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
“推动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上述国家能源局负责人透露,一是完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明确绿证的权威性、唯一性、通用性和主导性,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拓展绿证交易平台,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做好与碳市场的衔接。二是制订交易规则,进一步明确绿证核发机构、交易平台、交易主体等绿证市场主要成员的权利义务,系统设计绿证账户管理体系,规定绿证核发、交易的具体操作方式。三是同步完善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引导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消纳利用,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水平,推动绿证机制得到落实。目前,相关政策制度正在加紧完善,并将适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国经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