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黔考察调研期间提出,“希望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如今的贵州,在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后,正走在发展特色生态旅游、振兴乡村的康庄大道上。由水电九局承建金海雪山AAAA景区改建项目便是黔南推进“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完成脱贫攻坚使命道路上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钢铁意志成就高原铁军
“野望白雪漫山外,荡漾金海泛音寨”,说的是黔南乡村音寨村三月的极景。雪白的盘江酥李花尽染音寨村远近的丘陵,宛若皑皑雪山;金灿的油菜花黄透音寨河两岸的田坝,恰似金黄海洋,人们形象地誉为“金海雪山”。
美景未曾改变,时光却不断跃迁。在2015年11月18日,距离即将在景区内举办的“首届中国稻雕文化艺术节”仅剩42天,“稻梦空间”景点与庆丰大道项目更是眉睫之急,水电九局“临危受命”进驻金海雪山,而设备物资进场都需要时间,如何快速调配资源、满足施工需求成为了影响施工最大难点。
贵州初春的夜晚,彻骨寒风裹挟细雨霏霏狠狠地刺穿防寒衣物,但阻挡不了项目部前进的步伐,青年突击队队员与作业队的工友24小时轮番上阵,奋战在施工一线。同时,通过巧设“责任工区”、“设计秒联”等方法克服困难,仅用42天完成了景区“稻梦空间”、庆丰大道等节点任务。
寒意尽散,春意盎然,首届中国稻雕文化艺术节顺利开幕。水电九局不辱使命,获贵定县政府颁发的“贵定铁军”称号。
工匠精神打造4A景区
金海雪山景区改建项目建设团队在468个日夜里,主动摸索,收集数据,勇于总结,贡献了灿若星辰般的科技成果,为景区项目创下了多项贵州省第一,用匠人精神追赶科技进步,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的“水龙门”跨河悬索玻璃桥是贵州省第一座跨河玻璃吊桥,施工地点在河道上,而其他悬索玻璃桥梁工程大都建在山间、峡谷,可供参考的先进经验极为有限。“水龙门”的整个建造经验都要靠自己探索,施工难度极大,不仅要将重达30吨的60块双层特种玻璃要严丝合缝地铺设在槽钢结构体上,更为困难的是调整吊桥吊索和主缆高度。经过上百次三维建模预演,二十几个工人连续7天用钢丝绳反复校正和固定,吊索和主缆高度终于调整到安全规范位置,为吊桥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水龙门玻璃吊桥成为贵州省内第一座集刚性与柔性于一体的玻璃钢结构吊索桥,从水龙门玻璃悬索桥施工中总结的《一种景观悬索玻璃桥施工技术》形成了具有指导性的施工技术工法成果,为后继者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汗水浇灌结硕果。在景区改建工程建设期间,项目科研团队共成功申请了9项专利,组织了4项科研、2项质量QC课题研究,获得电建优质工程奖1项、贵州省多项优秀QC成果、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Ⅱ类成果奖等诸多奖项。
央企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2月21日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金海雪山景区改建项目不仅是水电九局奉献的一件精品,它更是水电九局助力黔南乡村振兴精心打造的“黔中秘境•布依天堂”精美名片,是一件匠心独运的“艺术品”。
自金海雪山升级改建以来,各地游客不断增加,2016年贵定县游客总接待量为614.14万人次,同比增长37.7%,其中“金海雪山”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64.07万人次。2018年12月,金海雪山景区成功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持续发力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金海雪山景区改建项目自2017年3月1日竣工交付使用后,不仅引领了当地旅游文化走向了公众的视野,还助力乡村成功转型,吸引资金入驻发展旅游经济产业,实现了当地村民的脱贫致富。
金海雪山景区中的稻田画、油菜花田等景观项目与“匠人小镇”、“四季花谷”等入驻项目都需要人工维护,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就业岗位,为群众筑造了新的“致富增收路”。当地村民通过上岗培训,就能成为园林工人、景区工作人员,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以前还要去外地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了,挣的钱还不少哩!”音寨村的村民喜笑颜开。
金海雪山景区所在的盘江镇以点代面,形成生态旅游产业链,直接带动当地村寨2500人稳定脱贫。景区的酥李、油菜花以及金海大米,不仅是吸引游客的风景线,还是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产品。仅在2018年,酥李、菜油和大米通过电商渠道卖了10多万公斤,三项每年创收高达1000多万,群众增产增收成效明显。
如今,经过改建后的金海雪山景区正焕发着它的活力,无论是“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的“水龙门玻璃吊桥”,亦或是“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的“庆丰大道”……它们与景区的风景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吸引着八方游客,谱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