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驻扎在山峦之上、游弋在悬崖之间,却周而复始、乐此不疲。他们不是旅行家,也不是冒险家;不为享受生活、也不为获得愉悦。他们的身份是宁夏电建马鬃山风电项目的建设者,他们带着使命而来,为的是在脚下的这片土地,矗立起一座座风机,造福一方人民。
马鬃山项目部承担着鲁能新能源总承包施工任务,2020年3月以来,项目部在公司领导、项目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对项目管理工作高标准、严要求,项目全员在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降成本方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认真组织抓好落实,取得良好成效,推动了项目全面建设。经过不懈努力,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全年任务,基本具备风机并网工程验收条件,得到业主等各方面的肯定和好评。而卓著成果的背后,是宁夏电建建设者在云端的艰苦奋战和披肝沥胆……
马鬃山的三月依旧寒冷,但建设者们仍怀着满腔的热情,于2020年3月1日正式进场考察。为项目有序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拉开了马鬃山风电工程的序幕。
项目开工时恰逢新冠疫情爆发,为确保项目按时开工,项目部组织自驾车行程1200公里自银川抵达甘肃省玉门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寻找当地各类资源,开展工作,为完美履约创造良好的开端。
项目临建开工时,项目团队多次组织座谈商讨临建方案。项目部地处黑戈壁腹地,昼夜温差巨大,且无水源、电源接入,在充分了解现场情况后,为解决生活问题,项目团队群策群力,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科学设计,因地制宜,最终确定临建增设走廊,增强防风,达到保温效果;项目生活用水需从距离70公里以外用水车运来,每立方需花费70元,成本较高,为更好的解决生活用水问题,项目经理代兴龙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分别设计净水、污水利用系统,使废水得以循环利用,大大节约的水资源和成本;临建搭设完成后为解决通信问题,项目团队通过多种方案对比优化,选择购置信号放大器,即节约成本又解决了项目通讯问题;马鬃山昼夜温差巨大,夜里需要用电供暖,为了给员工提供相对轻松、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解决生活用电的问题迫在眉睫,项目部根据用途分别设置了一台30KW和50KW柴油发电机切换使用。白天用30KW发电机供电,晚上则使用50KW发电机供电、供暖,既规范了柴油发电机的使用时段,在节约用油的同时,也规范了项目员工作息时间。
风机基础浇筑期间,为保证40台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工作安全,施工质量可控在控,项目部提前谋划,对基础浇筑的关键环节、干扰因素、安全风险点进行梳理、分析,制定完善施工组织方案及各类应急预案,为风机基础顺利浇筑打好基础。
因受疫情影响,现场出现分包劳务施工组织不力、缺工少料、施工队伍撤场等问题,导致项目基础浇筑比鲁能马鬃山风电项目的另一个总承包单位山东电建三公司滞后7天。针对这些问题,项目部果断决策,更换分包现场负责人。为赶超山东电建三公司基础浇筑进度,项目部重新倒排工期计划,启动抢工期工作机制。每晚项目团队召开工作协调会,汇报工作进度和次日施工计划,管理延伸到分包班组,计划落实到每道工序。6月30日,经过62天连续作业,40台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全部完成,受到业主和监理的一致好评,项目部也因此得到了业主颁发的“质量先锋”和“安全之星”流动红旗。
在风机吊装前期,项目部提前策划风机设备到货计划,召开设备供货计划专题会,由驻厂监造定期上报监造进度;项目部安排专人每月到塔筒厂、叶片厂及总装厂进行实地勘察,从原料、人力、加工流程、出货状况、配件供应等详细咨询,了解第一手资料,并将考察情况上报,积极协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推进设备供货进度,确保吊装的节点要求。
2020年风电吊装市场出现“一吊难求”的现状,项目部在选择吊装队伍时,优先考虑自有吊车的吊装队伍,项目经理带队远赴青海省共和县实地考察吊车情况,最终选定吊装队伍。在吊车进场前,项目部安排专人再赴青海驻场14天,与吊装队伍同吃同住,跟踪、落实吊车,并将吊车主机押送至高速公路,以防止意外情况出现。10月12日,吊车终于顺利进场,为项目履约铺平道路。
在风机吊装过程中,项目部所有成员打破专业划分,分组监督,做到设备卸车、设备组装、风机吊装等所有工作面全过程有专人监督负责,确保吊装过程安全有序进行,使工程安全与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在吊装作业期间,现场时常会有大风天气,导致吊装工作进展缓慢,项目团队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最后决定在吊完第四节塔筒拉伸与组装叶轮同时进行,在叶片拉伸的同时,同步吊装第四节塔筒、机舱,通过调整施工方案,12月28日,在全体项目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40天完成40台风机吊装作业的节点要求。
为“打造一流管理团队,创造一流精品工程”,项目建设期间,项目经理带头“驻扎”现场,时刻盯紧现场作业情况,做到现场问题现场解决,让问题彻底暴露,然后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去分析解决。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马鬃山项目团队于2021年1月30日顺利完成40台风机并网发电要求,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赞扬。
眼前,这一排排正在运行的风电机组,扎根于这方水土,直入云端。云端之上,记录着奋斗者的步伐,凝结着建设者们的血汗,承载着宁夏电建人的精神,它们将不停歇地转动下去,造福一方百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