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滇北“明珠”成长记

水电基础局发布时间:2022-01-06 13:33:58  作者:程辽辽 程思思

“咱们这库里的水真清啊,老乡们也不用再为育苗挑水操心了,来年稻花开得一定格外香。”距离九龙水库下闸试蓄水已经过去一个月,看着逐渐上升的水位,大家感慨不已。

11月25日中午,随着下闸指令发出,5座工作闸门缓缓落下,云南省“十三五”重点水源工程——九龙水库按期下闸试蓄水。

湛蓝天空下,水库大坝高耸,如同温顺的盘龙,静卧于两山之间。“明年的珠江源上,将呈现壮观的‘九龙瀑布’。咱们这3年多的努力,没白费。”看着坝前水位缓缓上升,刘鹏和大家一起欢欣鼓舞。

刘鹏所在的九龙水库QC小组,虽然年纪轻轻,个个都是“驯龙高手”。在水库建设期间,面对新坝型新困难,小组成员青春洋溢、迎难而上,把关质量控制,连续技术攻关,以4项省部级以上QC成果“护航”水库落成,成长为善解难题、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行家里手”。

迎难而上 牛刀小试

“平均休息时间不到5小时,通宵更是家常便饭,白天还得继续盯现场。”2019年QC小组刚成立时,团队成员几乎“连轴转”。“睡个好觉”,是何晓超那段时间最大的奢望。

作为公司承建的首座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坝,九龙水库的进展牵动着多方关注。这种低碳环保施工新工艺,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理论研究居多,实践应用仍处于经验积累期。

“添加了粉煤灰,水化热降低的效果还是不够。不同标号混凝土的串流如果控制不当,容易造成浪费。”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但在首次浇筑坝体试验仓时,问题依然出现。

艰难方显勇毅。看着年轻人们摩拳擦掌的期待,项目负责人王龙怀着“一方面补短板攒经验,一方面培养专业人才”的想法,组建起10个人的QC小组。

以“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为突破口,开启了“人人重视质量,人人改进质量”的QC小组“挑战之旅”。

检查混凝土凿毛、对比骨料粒径、测试混凝土流变性……小组成员们一头扎进现场,从此忙得天昏地暗、没日没夜。

“汛期冒雨浇筑,常有的事。我们是现场技术组,连续十几个小时盯着水位,3人一组。”回忆起难忘的拼搏时光,邓超满是感慨,“怕错过任何信息,我们轮班休息,不敢回值班房,披着雨衣席地而睡。”

数据分析组更忙。彻夜研讨后,直奔现场,与技术组分享数据。耿天志回忆说,“那段时间,整个工程部灯火通明,每个人都顶着黑眼圈,沙哑着嗓子,工地现场两头跑。”

“为了节约成本,我们自己钻孔取芯,检验混凝土密实度。从拓展度到坍落度,不放过每个环节。一点一点试,试了小一年,终于成功了!”

“小课题”带来“大收益”。QC小组研究出成熟的“自密实混凝土一体化浇筑”措施,不仅让混凝土水化热规律彻底“现形”,还避免了浇筑时的模板支护。

“更是节省了160万元成本,缩减了近半年工期。”提起这项成果,毕聪无比自豪。

“真不错,第一次参加,就给咱带回来个二等奖。”2019年8月,初出茅庐的何晓超,在公司第五届青年论坛上精彩“亮相”。后续传来通过“2019年度天津市职工技术成果认定”的好消息,更是让小组成员信心大增。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这群年轻人从此扎根在云贵高原,为九龙水库的“茁壮”成长倾心付出。

再解难题 梅开二度

“仓面自检一次合格率又是66%,6号仓还得返工,马上就到右岸帷幕灌浆开工节点了。”很快,大坝主体浇筑即将进入高峰期,QC小组技术负责人吴杨压力倍增。

在实践中前行,本就考验着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汛期到来,叠加灌浆施工造成人力紧张,让“堆石体自检一次合格率低”成为应该影响工程进展的症结。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为了让珠江源头的“靓丽名片”完美呈现,九龙QC小组又开启了新的征战。

相比传统混凝土坝,九龙水库的坝体内填充有大粒径块石,高流动性的自密实混凝土密布块石孔隙,不光成本低廉,结构也更稳定。“堆石仓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坝体稳定性和防渗性能。”QC小组副组长耿天志介绍说。

“扬长避短,化繁为简,立足实际,准确分析,对策有效、高效优质”——这是九龙QC小组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独特工作方法,在解决“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堆石仓面自检一次合格率”时又得到娴熟的应用。

这支平均年龄仅35岁的年轻团队,在施工现场苦苦坚守了4个月。“专家指导,现场实测,技术分析。”兵分三路,共同出击,数措并举,终于把“冲洗设备不满足要求”“粒径过小、块石集中”这两个“幕后凶手”缉拿归案。

前方迷雾散开,豁然开朗,大家又马不停蹄,继续寻求解困之法。

小组成员继续讨论改进方案,分析、试验、失败,再分析、再试验,再失败……反复尝试后,他们找到了“制敌法宝”。

“首先改进冲洗设备,增配两台15千瓦的管道离心泵,外设3个喷水口直径为0.5厘米的横向管道,对块石料充分冲洗。”,小组成员李旭鹏,介绍起“法宝”头头是道。

“在料源处、转运处增设了钢轨筛,对块石层层筛选。布置斜坡,方便自卸车运输筛分,保证粒径小于300毫米的块石,每平方米不超过10块。”

细微处突破,全方位出击。QC小组成员以提质增效为根本,持续改进、循环上升,成功将自检合格率从66%提升到了87.5%。

“我们得奖啦!”电话里传来了小组数据汇总组王彤的欢呼。“拦路虎”成功解决,QC小组再下一城,相继获得天津市建筑业协会2020年度建设系统QC一类成果奖、中国建筑企业协会Ⅱ类成果。

不骄傲、不满足,QC小组成员们向着推进“精益管理、提质增效”的目标专注前进。

一鼓作气 捷报再传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随着大坝主体顺利浇筑,库岸帷幕灌浆也迎来施工高潮。

“左岸三机组漏浆,孔口管装置又故障了。”灌浆刚开始,毕聪在工地忙得满头大汗。“这周目标又悬了,老这样可不行,王总,咱们得加把劲儿。”

九龙水库处于喀斯特岩溶地带,溶蚀溶洞发育。“水库好比花果山,溶洞就是孙猴儿的水帘洞。咱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用水泥浆把水帘洞封起来,不让它漏水。”耿天志形象地解释说。

“因地制宜,我们采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灌浆法。施工时提前预埋孔口管,然后在孔口管上安装孔口封闭装置,再开始灌浆。”王龙介绍说。

岩溶地质的极度复杂,很快显现出来。“施工时间过长、水泥浆易凝固,钻杆旋转不灵活,射浆管容易堵塞,导致孔口封闭装置故障。”

九龙QC小组成员又一次披甲上阵,向“一种帷幕灌浆孔口封闭装置的研制”发起进攻。“一定要尽快啃下这个‘硬骨头’。”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从“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一一入手,查阅资料、借鉴经验、驻扎现场,充分运用质量理论,多次现场勘测,反复分析数据……

“射浆管转动损伤密封组件”——这个重要“敌人”终被“擒获”。

密切合作,成为团队攻克难题的“成长密码”。“大家互为老师,现场施工组给我们提供实时数据,工艺负责组为我们教授施工要点,我们数据分析组负责将分析结果上报给王彤姐统计。”何晓超回忆道。

苦战75天,终于破局。“我们研制出了一种旋转式孔口封闭装置,左岸试验成功。”

这次攻关,让孔口封闭装置的故障率,从38.85%直降至1.86%!不仅大大降低施工成本,保证了后续工期,更让九龙QC小组“大放异彩”,一举将天津市建设系统Ⅰ类成果、全国2021年度QC小组成果一等奖收入囊中,同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梦想的开始。“接下来咱们QC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降低自密实堆石混凝土中的自密实混凝土用量。”王龙信心满满地鼓励大家,“咱们继续加油,打好这场最后的收官战。”

又是一个清晨,九龙水库新的一天开始了。“超哥,走啦,上现场!”“等我拿下安全帽。”“你说,咱今年还能三连胜吗?”“怎么不能,九龙QC,战无不胜!”


云南省“十三五”重点水源工程——九龙水库按期下闸试蓄水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