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以“智慧工地”为引擎 高质量建设科技应用示范工程

电建建筑公司发布时间:2023-01-04 11:40:07  作者:高航

北京市海淀区,与玲珑公园隔昆玉河相望的玲珑巷地区,一座大型综合建筑体正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拔地而起。正在建设的项目名叫中电建科技创新产业园,被列入2022年北京市 “3个100”市重点工程(100个重大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承建该项目的电建建筑公司以“智慧工地”为引擎,以创“鲁班奖”为目标,施展“玲珑”手段,打造基建狂魔中国电建在北京的新名片。

 借重点项目经验 创新升级

走进中电建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现场指挥部,最亮眼的是三块大面积显示屏(合计约50平方米),分别呈现生产指挥调度中心、数字综合控制中心、绿色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中心的数据和影像。管理人员在指挥中心可以对工地的各个角落环节实时掌握,并发出指令。比如绿色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中心,可以呈现AI摄影头捕捉的实时动态影像,发现有违反安全文明施工规定的行为就会马上发出提示。

中国电建已将数字化纳入“十四五”战略规划,从战略高度谋划公司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引擎”。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为切入点,基于工业互联网以“工程+IT”,中国电建打造了覆盖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的数字建设、管理系统,并成功运用于白鹤滩水电站等多项“大国重器”工程中。中国电建自主研发的BIM仿真平台,基于行业先进的三维图形引擎,帮助发现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解决传统模式下工程建设产业链各环节信息割裂、脱节的问题,为工程全寿命周期数字化建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中国电建数字化建设研究硕果累累,曾获得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佳实践案例”、工信部“物联网示范项目”等多项荣誉。

中电建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技术负责人朱学甲说,电建建筑公司在雄安新区、大湾区都有“智慧工地”的成功应用经验,为本项目提供了借鉴思路和支撑。在这个项目的实践中,我们也有所创新,比如指挥中心的三大屏,集成度更高,实用性更强,成为项目提质增效的得力智慧助手。

项目管理及建设过程中运用了物联网及BIM+VR技术,将工地组建成了硬件网络,搭建了企业级数字管理平台,将项目建设的多维信息实时上传管理平台,简化了管理人员信息获取手段。比如,可以用VR技术呈现施工进度,进行下一阶段技术交底。

 数字化赋能 全方位提质增效

在项目开工仪式上,电建建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满祥在致辞中表示,公司将以对业主、对客户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品质保障为宗旨,充分发扬电建精神,发挥央企优势,精细管理,优质履约。项目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按照国际5A甲级标准打造城市办公标杆,建造以“水、能、城”为核心的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产业园。

项目团队正是以这样的要求,让项目建设的每一步都按“鲁班奖”工程的要求推进。项目施工采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8个大项49小项,这其中“智慧工地”系统起到了统领协调的作用。

项目地处中心城区,周边都是成熟社区,2万平方米的基坑距离原有建筑最近的只有十几米,施工场地局促。项目团队运用BIM技术对场地进行三维设计,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目前项目工地内只有一条路,但路面整洁,通行标识清晰,秩序井然。项目钢结构经理范烨举例说,像塔吊这样大体量的设施如何布局、拆装都要精打细算,用“智慧工地”系统进行推演,找到解决方案。

朱学甲说,借助“智慧工地”系统,我们在不断为项目节约成本。通过BIM技术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对瓶颈部位专项审查,共计查找出73处设计图纸潜在问题;在对净高进行复核中,发现净高不满足要求的区域共计51处;原图预留预埋洞口需更改位置79处。如按照图纸实施,将会造成大面积的拆改、返工,如进行拆改,每处拆改平均按2万元计算,节约费用约102万元。

在做混凝土支撑体系的时候,发现有个地方十几米高,这个空间有点浪费,我们建议增加一块楼板,后期可以作为一个储物空间,整栋楼相当于增加300多平米使用面积,虽然不可销售,但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段,价值不言而喻。朱甲学自豪地说。

 发扬电建精神 像修大坝一样建房子

中国电建是全球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的引领者,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骨干力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企业。在2022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中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蝉联榜首;在2022年ENR全球承包商250强和国际承包商250强排名中分别位列第5位、第6位,两项排名在电力行业领域均居全球第一。 中电建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团队自带中国电建基因,朱学甲、范烨等骨干都曾有水电工程建设经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自觉发扬电建精神,像修大坝一样建房子。

项目毗邻昆玉河,加上北京市近年地下水位上涨,地下4层全在“水下”,施工降水及后期防渗漏难度很大。项目团队充分发挥电建人的治水长项,为这两个难题给出了电建答案。

电梯井比较深,最深的部位降排水非常困难。技术团队针对项目具体情况调研后,联系设计单位改变结构,把积水坑的位置适当提高,缩短了降排水时间,从而缩短工期近半个月,也节约了成本。

类似的合理化建议还有塔吊基座的布置改革。在这个项目中,塔吊基座和基坑混凝土基础底板是一体的,而不是单独挖塔吊基座坑,事后再补。设计单位最初不放心,怕底板受力开裂变形,我们拿出应用实例,并和设计单位一起修改设计确定塔基位置,加强相对区域基础强度,让塔基和基础底板融为一体。这样可以减少开挖深度,节省工期,同时因为基础底板是一体的,也避免了塔吊拆除后填塔吊基础坑“打补丁”可能出现的承压渗漏。

在浇筑混凝土底板时,都要加个导墙为后期防渗漏,但是这道墙是个悬挑的模板,不好加固。朱甲学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不断地实验,木方不行换钢管,钢管不行换钢筋,就是要选出最合理的办法,像建大坝一样来修这道墙。

 绿色施工 展现低碳建设引领者本色

中电建科技创新产业园为绿建三星级建筑、BJ-AA级装配式建筑,其中D栋为零碳建筑,未来将广泛采用BIVP(光伏建筑一体化)、光导管、智慧系统等新技术。项目建设一年多来,时时以“营造绿色环境”为使命,大力创新绿色施工工艺技术,得到海淀区建委、城管等相关部门好评。

在开挖基坑阶段,工地建立的基坑防尘 “天幕系统”惊艳亮相,为建筑工地撑起了“绿色保护伞”。

天幕系统由9个独立单元单元式结构组成,每个单元单独通过电机系统控制开合。系统由东西两侧支架安装钢丝绳和滑轮、支撑架将巨大的防尘网撑起,将2万多平米基坑全面完美覆盖,每次开合仅需5分钟。天幕立柱创新性采用钢板桩直接埋入地面,施工简单快捷,不仅能实现基坑土方作业期间的扬尘、降噪,还能对基坑安全防护起到增强等作用。“天幕系统”的运用,相比传统裸土覆盖模式,降低成本20%,降低噪音30%,同时材料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

项目还建立了数字工地管理平台,可以进行环境检测数据整合。数据接受设置阈值,与喷淋系统进行联动,一旦数据达到设置阈值,喷淋系统将自动打开进行环境清洗。

在工地北侧路段铺设的是钢板路,约100多米,其中一段安装有水槽。项目相关负责人说,这是为了减少车辆行驶扬尘,罐车等大型车辆在水槽路段自动清洗轮胎,避免把渣土等带到工地以外。

中电建科技创新产业园预计将于2024年完工交付。建成的园区中,D栋将成为国内首批零碳建筑,也是零碳建筑国家规范编制的重要依托项目之一。部分建筑幕墙采用BIPV技术,屋顶设置光伏、A、B楼西侧立面遮阳百叶光伏,数据中心采用蓄冷技术。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智慧工地”在日常工作中已经为建成后运维提供了基础,将构件精细化处理,添加施工信息,为后期交付运维提供基础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