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经常停电,有一次过生日突然停电,从那之后,我总期盼能永远灯火通明。”马里青年穆萨回忆道。
对穆萨等马里人而言,电力短缺是一个长期困扰着他们的问题。马里人口年均增长约3%,但电力需求每年增速高达10%,原有老旧的火力电站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供电要求。
寻找充足的电力保障,是马里长期以来的期盼。
为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塞内加尔河丰沛的水资源让水电的开发成为绝佳选择。马里青年穆萨就职的中国电建正是马里水电开发的重要参与者,由中国水电十五局承建的两座大型水电站,让马里人多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
2022年,在西非四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古伊那水电站项目正式投产发电。在该项目下游,坐落着同样由中国水电十五局承建的费鲁水电站,自2014年4月投入商业运营以来,至今已平稳运行10年。这些雄伟的建筑共同诉说着共建“一带一路”以来,中马两国电力合作的丰硕成果。
“最初我们只有费鲁水电站,现在我们在它上游又建成了古伊那水电站。有了这两座电站,就可以配套建设更多的太阳能发电设施,用“多能互补”的方式,来生产更多的绿色能源。”中国水电十五局副总工程师封思静介绍道。
“我记得当时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听说过关于POWERCHINA的一些项目,比如说马里卡伊机场,马里加奥大桥,马里费鲁水电站,马里古伊那水电站等等,我也了解到它是世界500强公司,从那时起,我就很向往加入中国电建。”穆萨说道。2022年4月,穆萨加入马里古伊那水电站项目,在综合部负责人力管理跟综合管理等工作。从此,穆萨正式从曾经的“用电人”变成了一名“发电人”。
“水电站在防洪度汛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有电站以后,雨季和旱季下游水位变化比较小,对于下游的灌溉也有作用。”在谈到水电站给马里带来的改变时,穆萨十分欣喜。“有水电站以后,我们的用电也更加稳定。我上学的时候还会经常停电,现在基本是24小时供电,而且即便是农村等非常偏僻的地方也都有电用了。”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企业与马里在能源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为马里生产了越来越多稳定且价格低廉的电力,同时也让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走向世界。
“最早我们去的时候,马里的电价在偏远的乡村能够到100西朗以上,首都每度电大概70到80西朗,不到50%的农村能用上电,如今马里电价已经有了大幅下降。”封思静回忆道。
现在两座电站每年可以向马里提供10亿度以上的清洁电力,不仅可以弥补马里国家的电力缺口,还可通过区域电网向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等国家输送电力,并辐射包括几内亚在内的塞内加尔河全流域,进一步改善西非居民用电紧张局面。
中马两国在电力领域的合作也为像穆萨这样的马里青年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古伊那水电站工作,让穆萨真切地感受到了两国发展观念方面的差异。“过去,中国人和马里人对资源利用的理解不一样。中国人到马里发现一些比较好的资源后,会想到要更好地利用它们。但是当地人会认为这是占用了他们的资源。所以在早期,中国企业在马里进行投资建设面临了很多的困难。”穆萨回忆道。
为了弥合差异,穆萨也在工作中做着自己的努力,尝试通过推动各种机制建设促进双方的交流合作。“我们公司的‘属地化管理’就是一个好办法,也就是让马里人参与到更关键、更重要的位置。我们会对马里工作人员进行集体培训,包括中文语言培训、技能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等等。此外,每个中国师傅会带几个马里员工,慢慢地,一个一个地去教他们。”穆萨介绍道。
“如果一个马里家庭里有一个人在中国企业有稳定的收入,那么几年以后,他家里的经济条件等方面都会有一定改善。”在多年的努力下,穆萨见证了合作为马里人民带来的福祉,也看到了马里各界在发展观念上的转变。“我觉得经过这么多年跟中国企业接触,马里从民间到政府都更加懂得怎么去利用好当地资源,现在他们更愿意中国企业来投资建设。”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十年有余,穆萨也从曾经的孩童成长为一位精干的青年。对于自己和“一带一路”的未来,穆萨满怀期待。
“小时候的我不知道‘一带一路’是什么,如今我成了建设‘一带一路’的一员,更成为我的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穆萨说道。“我很期待能在POWERCHINA学到更多的东西,能为共建‘一带一路’做出自己的贡献。”
穆萨(左)
古伊那水电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