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西安的西南隅,斗门水库静静地铺展其壮阔画卷,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秦川大地之上。这里,不仅是自然之美的集中展现,更是中国水电十五局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4年初秋时节,斗门水库碧波荡漾,白鹭齐飞,一幅“水清、岸绿 、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讲述着从古老水利到现代生态文明的华丽转身。
千年古堰,今朝新颜
昆明池,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昆明池遗址,自古以来便是关中地区重要的水利枢纽。西汉元狩三年,汉武帝刘彻为解决长安城水源不足和与昆明族作战训练水军,开凿了昆明池。池成后引水东出,为昆明渠以利漕运;一水北出为昆明池水,以供长安城给水。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昆明池也随着汉王朝的土崩瓦解而逐渐走向落寞,历经数百年岁月的洗礼,昆明池逐渐干涸。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规模巨变,使得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衡愈发紧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将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治理,对西安市生态水系进行水源补充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
时光荏苒,历史的尘埃掩不住它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重生。2020年,随着陕西省“全域治水、碧水兴城”战略的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在利用昆明池旧址的历史低洼库盆遗存的基础上修建斗门水库,斗门水库(昆明池)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集防洪、供水、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也是西安“八水润西安”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年7月,斗门水库工程作为标志性项目正式拉开序幕。中国水电十五局作为建设斗门水库的主力军,迅速集结精兵强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全力投入到这场水利建设大会战中。
“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斗门水库的建设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我们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斗门水库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工程。”“斗门水库工程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责任的考验。我们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确保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全面受控。”……项目各工区负责人在参加完开工仪式后纷纷表态。
2021年11月,斗门水库堤岸生态修复桥梁与管廊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顺利完成桥梁主体施工任务;2022年7月北池顺利通过下闸蓄水验收;2022年9月,沣河拦河闸工程单位工程通过验收……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握手”实现了一水穿秦岭,天河润关中的壮举,昆明池水亦是重见天日,恢复盛景。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然而,斗门水库的“重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生态保护的严格要求以及周边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者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近年来雷雨气候频发的背景下,确保水库的安全与稳定,成为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斗门水库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坚持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并重。通过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科学规划水库布局,优化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实施严格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库区及周边湿地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斗门水库施工面积广、强度大,工期紧张,加上整个施工区域位于现代化城市内,治污减霾工作成了项目的重中之重。”项目四分部正在指挥施工的负责人说,整个项目施工秉承“晴天不起尘,雨天不带泥”的核心理念于管理之中,引入自动化系统,配备节能环保型设备,全面采用清洁能源,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湿法作业规范,从人员意识到技术设备,全面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项目建设之中。
斗门水库的建设和管理还特别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通过合理的水资源分配和管理,促进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好不好,看鸟就知道。”蓄水后的斗门水库,碧波荡漾的水面与周围郁郁葱葱的植被相映成趣,爱好“打鸟”的项目员工王主昂指着水面上时不时掠过的白鹭说,“水质好了、环境美了,鸟儿又飞回来了。”水库蓄水以来,鲤鱼、鲫鱼等鱼类越来越多,日常可观测到的鸟类也不下20余种。
水面波光粼粼,鱼翔浅底,湖岸杨柳依依,绿树成荫,这片水域从满目荒凉到盎然生机,已成为许多市民慕名而来的景点。斗门水库在调蓄引汉济渭水量、蓄滞沣河洪水的同时,极大地改善西咸新区,以及整个西安市的水生态环境,使现有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地利用,又达到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的目的,充分彰显了新时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
民生福祉,共享发展
昆明池从西一路入园,映入眼帘的就是万顷碧波,扑面而来的是空气中池水的清甜,虫鸣鸟语郁郁葱葱无不在彰显昆明池生态的美好。
每个晴朗的清晨,家住斗门水库附近王寺街道的张大爷,总会踏着晨曦,在这片焕发新生的水域旁进行晨练,“我每天都会来这儿看看,亲眼见证着它从一片荒地变成如今这样壮观的模样,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激动,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建设了这么好的工程。”
极眺而去,八座景观桥璀璨亮灯,串起湖景旖旎、路网通达的万亩昆明池,更有象征“牛郎”和“织女”的石爷和石婆隔昆明池遥遥相望,呈现出一桥一景的特色。作为西安市人民“七夕公园”,数次大型联谊活动在七夕公园举办,风送幽香,花语哝哝,盛景做冠,霞光为帔,见证了无数爱情故事,人世间的小美好与湖光夕阳美景彼此交相辉映。
周末时分,人们或携家带口,或三两好友,来此垂钓、散步、骑行,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惬意。昆明池遗址的发掘与保护,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千年古都的深厚文化底蕴。湖畔的文化长廊、历史雕塑,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让人在漫步中领略到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魅力。
斗门水库的变迁,见证了陕西从追求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保护的转变,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如今的斗门水库,河水碧波荡漾,岸上草木如茵,群鸟清脆和鸣,焕发勃勃生机……一幅幅和谐美好的民生画卷跃然眼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词组跃然而出,水天相接、景观巍峨的昆明池已经成为西安市人民的周末休闲好去处。
中国水电十五局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斗门水库的改造与建设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心治理,昔日荒芜的水域如今已变身为生态乐园。水质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白鹭、野鸭等水鸟成为这里的常客,它们或低飞觅食,或翩翩起舞,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斗门水库,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水域,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陕西绿色发展的新故事。在这里,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相辉映,中国水电十五局建设者们正与人民共同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