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数字化”安全监管让工地拥有“最强大脑”

湖北工程公司发布时间:2024-12-30 14:25:36  作者:曾闪

秋日的宜昌,碧空如洗,温暖的阳光伴随清新微风,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摆,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

在宜昌,有一座“立规之城”,临长江之滨,扼巴蜀咽喉,为荆楚门户,那便是猇亭。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考察长江,首站在此,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立规”。由此,猇亭遂以青山为盟、绿水为誓,书写着创新致远、敢为善成的科学发展新篇。

在猇亭工业园区,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所属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源公司)参建的华润电力(宜昌)有限公司二期1X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以下简称猇亭电厂)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轰鸣嘈杂的声音、漫天飞扬的尘土、无序堆放的建材、泥水交织的地面、危机暗藏的角落……曾经印象中施工现场的景象已不复存在。经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武装”后的“智慧工地”,“聪明”程度远超想象。

拧紧“责任链”筑牢“防护网”

“验证通过!请通行。”1.5秒钟闸机自动开启,几个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师傅顺利“刷脸”“检验”“正确”出场。别小看这简单的“亮相”,既核实了人员身份、持证体检情况、到岗人数,还能确保作业人员着装符合安全操作规范,把好安全生产“第一关”。这一应用场景的落地,全面革新了实名制管理体系,拧紧了现场管理“责任链”,打造了安全、高效、透明的项目管理新生态。

“除了人员管理,车辆和设备经过严格的入场审批后,也可以轻松规范通过车辆道闸。系统平台上每20秒更新一次数据,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精准掌握在场工人上工信息,以及车辆和设备情况。”猇亭电厂数字化项目主要负责人介绍道。现阶段系统已有效管理入场单位10家、入场人员556人、入场车辆92台,以及入场特种设备4台。

除了智能识别实名制通道,基于猇亭电厂EHS管理需求,安源公司搭建的高智能化、高融合性的智慧基建安全系统,集成了全厂门禁和工业视频,构建了双控管理、智能安全培训、特种设备管理、环境监测等子系统,实时可视化展示电厂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

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

在厂区门口智慧基建安全系统的蓝色大屏上,连续滚动播报了当月的4条安全违章,曝光内容包含违章人员姓名及照片、相关方、标段、违章时间与事项。通过对违章行为的及时发现和曝光、处罚和宣传,进一步引导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通过智慧基建安全系统,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可实时“随手拍”,上传现场安全违章行为照片,实现安全信息有效传递、问题及时跟进、整改有效闭环。

“像这样的监督,原来只能在微信群里进行,而且长此以往缺少统计台账和管理留痕,不利于开展后续绩效考核工作。”建设单位安全总监这样说到。现在,依托系统不仅提高了监管效率,更保障了工地的规范管理。

走进工地施工区,一个“微型气象站”正在实时监测显示温度、湿度、风速、噪声、PM10、PM2.5等指标。洒水车每天按规定时间启动,时刻将湿度和污染物浓度控制在相关标准之内。每当有运输车辆驶离工地,还要经过地埋式冲洗机,几分钟内车轮、地盘和车体外侧的泥沙就被冲洗干净,确保厂区地面整洁干净。

采访当天,智慧基建安全系统的整体搭建进度已完成90%,仅剩塔吊防碰撞尚且不具备安装条件。但是,针对这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监控,项目早已预备了“黑科技”,随时准备发挥作用。“随着塔吊升高,仅靠塔吊司机的肉眼是很难清晰判断安全细节,我们在吊钩上安装摄像头,实时向塔吊司机展现吊钩周围的高清视频、图像,以便快速准确判断和操作,解决视觉盲区、远距离视觉模糊、语音引导易出差错等行业难题”,负责系统建设的项目负责人滕世磊如是说。

不仅如此,塔吊运行监控系统安装于驾驶室的黑匣子,是由各类传感器、无线通讯模块和地面监控软件组成,用于获取塔吊各项参数,实时监控塔吊运行状态,完成非正常操作时的声、光报警以及塔吊碰撞危险的制动控制,最大程度上保障塔吊作业安全。

安全监管不再“拆盲盒”

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管理环节多,单靠人为巡查,难以做到全方位、多视角监管。现在,猇亭电厂在全场2个厂区、12个作业区域和6条主要道路都安装了智能球机、枪机、环境监测设备、测速装置,并在烟囱顶部安装了鹰眼摄像头等。围绕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全要素,形成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实现360度监控、7x24小时监控诊断。

项目智慧基建安全系统在项目协调管理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协调会上,综合大屏上展示的计划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视频监控、特种设备管理、安全教育等多个板块各类数据和实时监控图像,让项目管理现状一目了然,便于项目经理适时决策调度。该系统平台还强化工程里程碑节点目标化管理,以进度控制为抓手,实现对现场计划实施、施工进度的可视化管理,是项目部“知进度、控成本、防风险、守质量、促环保”的管理法宝。‌

有了这样一个智慧“大脑”总调度,工地现场的“眼睛”“耳朵”“鼻子”各司其职,能够看得见隐患、听得到噪声、闻得着粉尘,打通了项目信息沟通的“中枢神经”,让工地变得更“聪明”,让施工现场尽在“掌握”。系统上线以来,该项目安全生产无事故、环保排放超洁净,加快推进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智慧大脑秀出硬核实力

来猇亭电厂的路上,从猇亭大道转入星光路时,恢弘雄壮的建设画卷即在眼前徐徐展开。“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敢想敢干的地方,自然会打动敢想敢干的人。

2024年6月驻场时,面对眼前仅有几处院墙的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滕世磊一度手足无措,但马上忙出了他人生的新高度。40摄氏度高温下,他从早到晚都在施工现场,工地跑一天,日行20000步。每经一处便停下,眼睛挨个扫过每一个角落,充分开展现场踏勘,与多方单位沟通协调项目需求,及时纠正发现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尤其把安全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从线路开挖及管道预埋、线缆铺设,到设备安装、调试与测试,全程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旁站,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现场中的安全隐患。

他对在206米高的烟囱顶部安装鹰眼摄像头的施工旁站工作经历记忆深刻。小爬梯倾斜度约60度、宽度不足1米,“下到最后十来米,我的双腿发软、不自觉地颤抖,真的不想爬第二次”,他笑着回忆说。现如今,施工现场多方联动的可视化“智慧工地”,实现了视频“站岗”、鼠标“巡逻”的智慧化管理模式。

再回顾项目设计、施工、验收各环节的工作,腼腆的小伙子,笑得一脸幸福。虽然人更精瘦了,俊秀的脸黑了,但是“看着最初的设计规划一点点落地,就像梦想照进了现实,很有成就感,倍受鼓舞”。谈到对未来的期许,滕世磊诚恳质朴地说“希望公司越来越好,希望数字化、智慧化能在更多业务上得以实践”。

自2020年以来,安源公司积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以关键技术突破为导向提升创新能力,以数字赋能业务为抓手打造示范品牌,构建“综合安全管理平台”和“智慧电厂”“智慧工地”的“一平台、两场景”业务布局,提供“产品+咨询+知识+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逐步实现HSE管理平台开发设计、水利安全管理数字化建设、智慧电厂、智慧基建、三维数字孪生等业务突破,打造安源“安全环保数字生态”。助力能源企业打造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的智慧工厂典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智慧工地”的打造让项目的管理和施工人员感受到了信息化、精细化带来的极大便利和全新变化,众多“新科技”在项目施工现场中的出色运用,也开启了燃煤发电公司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的新篇章,将为智慧电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水清岸绿生态美,在猇亭,一条条河流、一个个廊道成为时下最热的“IP”。滔滔其流,奔腾不息;声声嘱托,催人奋进。一批“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更高的产业迎来蓬勃发展,以绿色“破”题,以智慧“立”足,在新的征程,发掘新的动能,正托起“立规之地”的高质量发展梦想。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