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作为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官方钻石合作伙伴首次亮相博鳌,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及相关国际合作发出能建之声,贡献能建之智。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会“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分论坛
作为能源电力建设领域的国家队和排头兵,近70年来,中国能建既铸就了葛洲坝、三峡等多座“历史丰碑”,也打造了白鹤滩、特高压、华龙一号等一批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超级工程”,为促进我国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和世界能源电力清洁低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中国能建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践行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要求,在万物互联、百行相融、融合发展成为必然方向的大背景下,围绕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这一关键命题,提出具有能建特色的能源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
融通融合 亮出能建主张
时间回拨到2021年6月,中国能建发布《践行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白皮书》从中国能建观点和主张、中国能建优势能力和实践贡献、中国能建对策举措和行动等维度,亮出践行服务“30·60”战略目标的“能建方案”。
中国能建践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发布会
时隔半年,2022年1月26日,中国能建“30·60”研究院在京揭牌正式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强调:“组建‘30·60’研究院,就是要围绕‘30·60’系统解决方案’一个中心‘和储能、氢能’两个基本点‘,构建以咨询为基础、以创新低碳技术和赋能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碳中和解决方案体系,打造双碳研究的高端咨询智库平台、低碳技术创新前沿平台、双碳领域重大项目推进平台、低碳产业创新与孵化平台,在推动能源革命、助力能源保供、保障能源安全中扛旗领跑。”
中国能建“30·60”研究院成立大会
仅仅3个月之后,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分论坛举行,宋海良表示:“中国能建正聚焦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利网、生态网、产业网、文化网‘七网’深度融合,突出跨界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区域融合‘四大融合’,围绕‘新能源、大能源’‘新基建、大基建’‘新能建,大能建’建设融合能源、融合基建、融合能建,让融合无处不在,向着‘交融’‘数智’‘联通’三大趋势蓬勃发展。”
宋海良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会“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分论坛上发言
从发布“30·60”能建方案,到构建“30·60”能建智囊,再到提出能源融合发展的能建主张,中国能建紧紧围绕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这个碳中和的关键命题,以融合融通为顶层逻辑,以能源融合发展为结构框架,持续放大自身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更多优质的能源融合发展解决方案,在绿色发展中贡献能建之智、发挥能建之力、展现能建之为。
能源融合 共建美好世界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句2022年北京冬奥期间的流行语,讲的是中国能建承建的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在该项目中,中国能建自主攻关、联合创新,实现世界首创风光储输联合发电模式,通过利用多种能源的互补和储能调节,有效解决新能源的波动性、随机性问题,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清洁可靠的绿色电力保障。
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从随性不羁的风到清洁稳定的电,北京冬奥的“绿电故事”只是中国能建参与建设的众多“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基地型项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新疆巴州8000兆瓦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榆林“风光热储”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新一代绿色电站示范项目、广西崇左市“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等一批项目的建设,以及1000米以上高空风能发电、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重大能源新技术的不断突破,能源融合发展的步伐愈加坚定,路径愈加清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建“30·60”研究院名誉院长杜祥琬表示:“从‘双碳'硬技术到软课题研究中国能建都有深厚的积累,未来中国能建‘30·60’研究院将在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协调互补、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协调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为打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而除了能源各品种间的融合发展,促进能源领域与用能领域的融合发展,是中国能建推动能源融合发展另一个重要发力点。
江苏同里,在智慧能源小镇里漫游,电动汽车可以边开边充电;湖南长沙,黄花机场T3航站楼不仅实现近零排放,可再生利用率也达到25%以上;陕西榆林,低碳化绿色甲醇能源链耦合项目,利用碳捕集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合成绿色甲醛替代化石能源……
同里智慧能源小镇项目
榆林低碳化绿色甲醇能源链耦合项目
随着场景的丰富变幻,能源+工业、能源+交通、能源+建筑在不断切换……中国能建能源推动融合发展正从概念变身为体验和收获,帮助着更多行业走向深度脱碳。
“能源融合发展不是代替其他行业的能源发展,而是与工业、建筑、交通等行业携手同行,共同做好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宋海良坦言。
然而,中国能建的融合发展不止于“跨界”。
甘肃庆阳,“东数西算”大数据产业园正在建设中,这座零碳绿色、清洁高效的大数据产业园建成后新能源利用率可望达到95%以上,能源、数据、资本等要素在这里融合后,将插上隐形的翅膀,实现智慧“能源+”体系建设,让能源系统整体效率与安全性“齐飞”。
而此前,中国能建已建设广东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松山湖能源互联共享平台、韶关国家算力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多项工程。“数智”让能源系统与其他行业间的能源流、物资流、信息流更加透明,能源数字化路径更加明晰,能源大数据应用更加广泛,在多向互动中更高效地利用能源、降低碳排放。
松山湖能源互联共享平台项目
此外,中国能建围绕推动能源融合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不断融合产业链、价值链、区域链。从国家端、行业端、区域端、国际端、项目端“五端”发力,打通产业上下游,“联通”国际间、地区间能源合作,推出融合综合产品,与世界共享发展效率。
2021年至今,中国能建所属企业中电工程已为超过40个地区及企业提供“双碳”解决方案。同时,联合英国、苏格兰等多国机构共同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研究,输出大量优质专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行动路径。
海丰电厂碳捕集示范项目
面向未来,宋海良语气坚定:“共享经济、绿色低碳经济、数字智慧经济‘三大经济形态’正成为世界发展的底色、基础和框架,能源行业产业、产品、技术以及服务管理都需要建立在这三个维度之上,这本身就是融合的过程。能源融合发展是今后能源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必由之路。”(作者:仲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