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深刻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从深刻认识和解决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出发,认真践行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要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发展的评价也要注重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标尺。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当前,相比起经济发展成就,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和“欠账”。例如,此前,青海省木里矿区打着修复治理的名义进行掠夺式采挖,破坏触目惊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木里矿区问题,究其根本,是当地少数领导干部发展理念出现了偏差,算经济小账,没算环境保护的大账,把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了。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反映出当地政府管理者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严重缺失。
其次,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比如,青海肩负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在谋求高质量发展时,青海就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青海是这样,其他地区也是这样。如果把高质量发展仅仅视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事,而欠发达地区靠透支资源、破坏生态来实现所谓“弯道超车”,无疑是“欲速则不达”。越是面临转型升级的困难挑战,越要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定力。
再次,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高质量发展”都是一条管总的要求,必须贯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不应该是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该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多方共赢。
方向决定道路,战略引领未来。站上“十四五”新起点,高质量发展被赋予新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不设5年GDP平均增速目标,8个约束性指标5个集中在绿色生态领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筑牢绿色的屏障,铺就绿色的亮丽底色。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护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才是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