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强,逐渐对生活中虚假、虚荣、虚幻的东西越来越反感,特别是社交中无用的饭局、无聊的聚会、没有意义的闲聊……这些占用人生宝贵时间、却又不能培育人际交往的载体,越来越觉得它们是一个累赘,一个负担,有时甚至是一种枷锁。
而自己天生性格喜欢安静,喜欢跟书本打交道,一是为躲避尘世中“尔虞我诈”的喧嚣,二是为自己内心更充实丰富,自觉或不自觉地蜷缩在小小的书房里,安静地看书写作。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近几年来,市面上的书种琳琅满目,出版的图书数量浩如烟海,但觉得好看好读的书少之又少。有人说,社会浮躁了,读书人也跟着浮躁了,为了蝇头小利而粗制滥造、弄虚作假,所以写出的书,内容枯燥无味、干巴巴的,读这样的书味如嚼蜡,有时还如鱼梗在喉,难以下咽。
现在要想读到一本好书,有时真的像爱情一样需要“偶遇”和“缘分”,还需要不断寻找。
寻书太痛苦和太浪费时间,所以天生散漫的我,就一直专门选取几本文学杂志,比如《读者》和《意林》等等,当然偶尔在书店里遇到一本经典的书,也会买来看看。
近几年,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读者》和《意林》等杂志的文章质量也在不断下滑,不过质量再怎么差,总比一些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快餐式文化的杂志好。《读者》和《意林》算是老品牌了文学刊物了,经营几十年,岿然不倒,自有它的魅力和灵魂在吸引读者。这两本杂志虽然也有少量的“心灵鸡汤”和“味如嚼蜡”的文章,但大多数文章还是有个性、有见识和有内涵的。所以,自己一直养成坚持订购和阅读它们的习惯。
不过,对于每一期杂志,我现在没有一篇一篇地读完,而是有选择性地“跳读”。所谓“跳读”,就是看这篇文章的开头那一两段,没有自己所喜欢的内容,就直接跳过去,有时也会大致浏览一遍,觉得没有把自己吸引住的句子或情节,直接放弃,进入下一篇。
所以,我最近把自己的阅读方式称为串门找人聊天,就是主动找人聊天,聊得开心,聊得起劲,聊得有兴致,就多聊一会,聊得话不投机或相互止损,甚至聊出心生芥蒂,那就中止聊天,立即离开。
但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找人聊天,你觉得对方话不投机,想立即找个借口结束,似乎并不太好。而阅读就不一样了,我读到这一篇很感兴致,我就多停留一下,多读一下;如果我读到那一篇,枯燥无味,甚至让人读了头昏脑胀,那么我就会立即放弃阅读它,一秒钟的时间都不用犹豫,直接换“频道”,很洒脱,很自然,很心安理得,不怕闪别人面子,不怕别人说没礼貌,不怕别人说不懂为人处世。
当然,有的书也不能因为读不懂而放弃它。作家毕淑敏说,有些书需要苦读。比如一些经典之作,特别是我国的一些古典文学,要读懂它们,必须下一定的苦功夫。不过,如果下了一番功夫之后,读懂它们、了解它们、消化它们,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将大有裨益。
总之,读书很重要,但择书更重要,择得一本好书,犹如结交一位良师益友,如遇到一本坏书,虽然不至于毁人一生,但或多或少会受一些不良影响。(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