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网讯 凉城县,地处阴山南麓、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是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革命老区。
一直以来,凉城供电公司党总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实施三零三省服务,精简办电流程、压减办电时限、降低接电成本、推广线上缴费报装,推动电力服务提档升级,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心业务相结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与地方县委政府一道带动革命老区群众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
电力浇灌民族团结幸福花
五月中旬的凉城县曹碾满族乡,湛蓝的天空如水般澄澈透明,春风送暖,杨柳青青,蒲公英露出了金灿灿的笑脸。不远处,田野里,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到处穿梭着忙碌的身影,农民们继续在播洒着希望的种子。
趁着春天的脚步还没走远,笔者随着凉城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走进凉城县曹碾满族乡,感受电力企业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同心协力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政策,在服务少数民族地区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用电需求取得的成效。
曹碾满族乡,地处凉城县南部,南隔长城与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三屯乡、管家堡乡相望,行政区域面积690平方千米。全乡户籍人口8611户、24646人,其中满族人口2253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458人。近年来,曹碾满族乡立足自身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了莜麦、杂粮杂豆种植和牛、羊、鸡养殖以及红色旅游三大主导产业。
当看到党员服务队员主动上门认真细致帮助自家养鸡场检查开关、设备接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时,曹碾满族乡大泉村海龙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张有龙高兴地对笔者夸赞说:“现在供电服务非常周到,我从来不担心停电问题。”
“这几年,供电的师傅们给我们大泉村改造升级了电网,增加了变压器,让村里的种养殖产业用上了优质电,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收入成倍地增加,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曹碾满族乡大泉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杨占清在说起电网改造给村里的种养殖加工产业和群众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时是滔滔不绝、喜形于色。
据介绍,海龙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营蛋鸡养殖,注册资金580万元,养殖蛋鸡80000羽,年平均销售收入900万元,年创利润60多万元。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投入运营后,不但盘活了大泉村集体经济产业,村集体经济收益用于每个月保洁员、养殖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支出,附近群众还能够就近务工,又获得了劳务收入,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稳定收益,拓宽了当地群众致富门路,对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壮大发展乡村振兴经济实力,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直以来,凉城供电公司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党建引领主动作为,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配电网项目工程落地实施,想方设法打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最后一公里,仅在曹碾满族乡大泉村就投资12.23万元,对原先配电变压器进行了增容改造,又新增了大容量变压器,使配变容量在原先1台不足100千伏安的基础上增加2倍多,达到了200千伏安,大泉村配变过载、低电压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充裕的电力供应为大泉村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希望,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凉城供电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结合“三零、三省”服务,掌握地方产业发展动态,开辟用电绿色通道,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保障机制,连续多年结对帮扶曹碾满族乡,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的动能。2021年11月,凉城供电公司评为乌兰察布市民族团结进步标兵单位。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党的政策带领下,曹碾满族乡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昂首迈步。
农网改造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曹碾满族乡僻居在山势险峻、山高林密的边远山区,这里的电网建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电力线路已经完全老化,供电能力差,再加上几十年的风化,电力线路电能输送极不稳定 。几十年来,乡里的老百姓用不上安全稳定的电,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乡里一代代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在外寻找出路,而老年人则守在这大山深处,抱憾终老。乡亲们热切地企盼着坚强稳定的电网能够改变大山穷困的面貌,这一盼就是几十年。
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凉城供电公司启动了曹碾满族乡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然而这里八分山区二分丘陵,地形以山地为主。山高沟深,且峰峦层叠、沟壑纵横,盆地与山峦交错分布,运输距离长,道路狭窄,施工道路修筑量大,施工难度大,地形极其复杂,这也注定了这项工程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
面对如此棘手的工程,凉城供电公司经理田龙十分忧虑,然而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配网工程,更是为农村提供稳定电能、带领民族乡乡村振兴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的重大政治任务。田龙迅速组织配网人员制订周密的施工计划,并选用凉城供电公司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闫富强挂帅作为此次农网改造工程的项目经理。
田龙把任务布置给闫富强的时候,闫富强虽然只是点了点头,但他眉宁间却透者一股子不畏艰难,不服输的勇气,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实干家。当天晚上,闫富强这个技术精湛擅长攻坚克难的汉子,也失眠了,两个月之内要在这山高路远沟整纵横的山区架设高压电杆150基、架设线路10公里,工程任务确实十分艰巨。
由于地形的原因,吊车、汽车等现代化机械统统用不上,所有的工序都只能靠牛车、拖拉机以及人推肩扛。为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和安全,闫富强和施工队员起早贪黑、同进同出,他时刻紧绷着神经,安全生产的那根弦他一刻也不敢松懈。经过两个月的风餐露宿和不懈努力,曹碾满族乡的乡亲们终于用上了安全稳定的电。
曹碾满族乡农网改造施工的那段日子一直留在闫富强记忆深处:
“一、二——加把劲儿,大家再坚持一下!”在闫富强的带领下, 20多名施工队员肩扛着重达千斤的钢管电杆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又上了一大阶。只是抬眼望去,还要爬好长一段曲折的山路才能到达电杆预定的坑位。
“啊呀!”一声惨叫在山间响起又发出阵阵回音,施工队员们彼此张望,大伙儿心脏跳动的速度也明显加快了。
“谁?大家快停下来,受伤的队员赶紧就地包扎止血。”闫富强心里清楚,一定是又有队员被乱石子或荆棘枝扎破了脚掌。可是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如果不能在天黑之前把电杆送到指定坑位上,晚上接线的任务也就无法完成。电杆从拖拉机上卸下来已经两个小时了,却还在半山腰上,到不了预定的坑位上,而施工队员们也已经身心俱疲了。
“剩下的人都打起精神来,务必天黑前把电杆送上去,我们站在下面的人用肩顶着电杆往上挪,上面的人一点点往上拽。”此时此刻,闫富强别无选择,只能咬紧牙关硬着头皮鼓励大家。队员们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汗水流到眼睛里,刺拉拉地痒,却也顾不上擦。
就在此时,对面山坡上出现了一群人,有女人们手里提着瓦罐和干粮,孩子们手里甩动着毛巾,大声地喊加油,那正是曹碾满族乡的乡亲们。
施工队员们听到乡亲们的鼓励,身上仿佛霎时有了无穷的力量。在闫富强的带领下,大家一鼓作气,终于在天黑前把电杆送到了坑位。
曹碾满族乡农网改造只是凉城供电众多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工程实施后,大大改善了凉城地区农网结构薄弱、供电能力和安全不足等问题,实现了动力电全覆盖,全面提高了凉城县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质量。
乡村振兴路上的电力答卷
在今年的凉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参加2021年政府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满意度测评的代表共149名,民生实事项目乡村振兴配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工程以满意票数138票,基本满意11票的好成绩,受到了县委政府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2021年,凉城供电公司积极落实地方县委要求,不断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配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工程步伐,共计完成乡村振兴配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工程计划升级改造10千伏线路87 公里,升级配套配电变压器89台,新建刘家夭110千伏变电站至天成35千伏变电站架空线路32.4 公里,项目总投资5857万元,为地区高质量发展创造新动力,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不断满足。
“做强配电网,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规划要求等,差异化安排配电网建设。此外,以提升供电可靠性、电压合格率为抓手,不断完善乡村振兴输配电网络,加快实现从‘供上电’向‘供好电’转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切实推进配网自动化线路建设,持续降低中压线路故障率和故障时间。
乡村振兴创新发展,需要坚强电力保障。如今,由于有了坚强的电网、可靠的电力保障,凉城县岱海镇立足区位优势,推进休闲观光农业,让乡村采摘游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南营村又大丰收了!”丰收节当日,南营村金泰林木采摘园果树林里,50多岁的李喜云正采摘着果实。不远处的高粱地里,老伴赵喜平正指挥着收割机收割高粱,红彤彤的高粱堆成了小山。李喜云作为南营村的乡村振兴创业带头人,承包村里千亩果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探索致富新路子。如今,来岱海湖畔旅游的人们越来越多,而岱海湖畔的林下经济采摘园更是热火朝天。
下一步,凉城供电公司党总支继续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扩大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助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建设。以提升“获得电力”指标为核心,合理实施投资界面延伸到用户红线,实施三零三省服务,精简办电流程,压减办电时限,降低接电成本支出,推动电力服务提档升级,解决供用电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实际行动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凉城乡村振兴配电网建设一幅更高质量、更有温度、更富活力的发展图景跃然纸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