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农网建设

韶山薪火永相传——韶山电网飞速发展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6-08 11:03:39  作者:本报记者 孟冉冉 王远 田诺

  从甘肃祁连换流站,到湖南韶山换流站,跨越2383千米,±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甘肃和湖南两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湖南韶山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也是祁韶直流工程的落点。搭载这条电力高速路,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从甘肃来到湖南,为这片红色热土增添了更多绿色动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韶山电网飞速发展,照亮了伟人故里人民群众奔小康的致富路。韶山市加快发展步伐,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97.08亿元,是2011年的2.46倍。本报记者走进湖南,探访特高压输电工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迁。

  日月换新天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76岁的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党委第一书记毛雨时吟诵起毛泽东同志的这首《七律·到韶山》,眼眶微微湿润了。

  1959年6月,毛泽东同志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回来的当晚,他与干部群众代表围坐在韶山招待所内,一起谈生产、聊生活,正在兴高采烈时,招待所停电了。

  原来,当时的韶山尚未通电,故乡人民得知毛主席要回来,临时借来一台柴油发电机。发电机出了故障,一时修不好。当天晚上,毛主席就提前休息了。

  毛雨时说:“那时的韶山村,真穷。不仅没有通电,路还是黄泥路,房是土房子,温饱都谈不上。用‘十户人家九户穷,红薯柴棍养一生’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1964年5月,韶山新建35千伏临时变电站。然而,那时候,缺电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电力事业加速发展。1982年,35千伏银田变电站在韶山市投运,大电网接进了韶山。1996年,韶山电力局成为全国电力“三为”(为农村、为农村经济、为农民服务)达标单位。

  “20年前,家里也就一台黑白电视机,每月电费5元到10元钱。现在不一样了,有好几户村民一家就有几台彩电。”毛雨时说。

  进入21世纪,在党的政策扶持下,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韶山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红色旅游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户户通电”工程的实施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让韶山农村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2007年,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在韶山市实施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总投资1700多万元,对5个乡镇32个村开展农网改造升级,惠及1.5万多户村民。2007年12月13日,经国家电网公司和湖南省政府联合验收,韶山成为湖南省首个新农村电气化县。

  2017年,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铺开,韶山地区农网改造被列入首批“小康用电示范县”工程。同年,湘潭市政府与国网湖南电力签署湘潭地区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升级协议,携手推进湘潭电网高速发展。

  特高压为这片红色革命热土注入了绿色活力。2017年6月27日,祁韶直流工程投运,源源不断地将清洁电能从西北输送至华中地区。

  红绿相辉映

  占地300亩的韶山换流站是湖南地区首个特高压换流站。祁韶直流工程日均输电量可达湖南地区日用电量的六分之一,是保障湖南电力供应的“生命线”。

  2017年6月,祁韶直流工程建成投产;同年10月,祁韶直流工程送到湖南的电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电通过祁韶直流输送至湖南后,落地电价远低于湖南省平均上网电价。”湖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部处长张明敏介绍,根据湖南省经信委和湖南省发改委的相关规定,国网湖南电力不保留这部分价差形成的收益,而是把这部分收益全部释放给市场主体。

  祁韶直流工程不仅为湖南的企业减少了用电成本,还大大减少了湖南省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让当地获得了一笔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西部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送至湖南,以工程最大输电能力800万千瓦为例,每年相当于减少燃煤运输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从投运到今年5月31日,祁韶直流工程已累计向湖南输送电量710.2亿千瓦时。

  赋能城市绿色发展,不仅有特高压参与。2020年,国网湖南电力大力实施“百县千桩万联亿度”充电设施建设工程,实现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新零售网点建设覆盖百个以上县(区),全年新建充电桩1000个,智慧车联网平台新接入充电桩1.2万个,充电电量1亿千瓦时;加大对韶山、张家界等旅游城市的充电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带动全省“绿色交通+生态旅游”发展。国网湖南电力还与韶山市政府签订了“全电韶山”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服务当地“红色旅游、绿色赋能”全国知名生态旅游基地建设。在韶山村的景区路上,新能源旅游巴士穿行在绿水青山中,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在韶山村,家家户户可见“绿色元素”。韶山村“韶山人家”农家乐门前,农家乐老板田卫国热情地招呼上门的客人。院外的小路上,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大巴车。

  屋外鱼塘旁,三三两两的人在垂钓;房前菜园里,游客在享受采摘之乐;厨房里,师傅在用电炊具烹制特色菜品……“我们不仅有红色旅游,还有‘绿色观光’,乡村电气化不光让我们富起来了,还让村庄更好看了!”田卫国说。

  “以红色精神为底色,红色旅游让韶山村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毛雨时说。韶山村就像一个窗口,印证着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

  数智新未来

  在韶山市供电公司韶山供电所,员工唐卫文有许多心爱的“老物件”,比如20多年前的老电表、抄表员的旧本子。

  唐卫文在韶山供电所工作了21年。他刚来供电所的时候,这些“好伙计”陪他度过了大把时光。如今,这些“好伙计”都已经“退休”了。

  “现在可不用再抄表了,同事们依托‘数字韶山’建设过程中推出的营销服务系统,可以直接采集客户的用电信息。”唐卫文介绍。唐卫文提到的“数字韶山”,是2019年年初国网湖南电力提出的一个构想。从2019年开始,国网湖南电力计划用3年时间,将韶山市供电公司打造成一个具有数字化供电服务指挥体系的能源互联网示范窗口。

  如今,“数字韶山”已初步建成,供电服务质量也在稳步提升。“电费余额不足50块钱,我就会收到短信提醒。如果忘记交费或者欠费了,短信还会再提醒一次。”毛雨时说。

  2019年12月20日,湖南首座智慧型配电室在韶山百合苑小区投入运行。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对站内设备进行自主巡检、异常告警和智能控制,配电室巡检也由每月一次人工巡检转变为全天候智能巡检,实现了为基层减负。台区设备发生故障时,故障查找时间也由45分钟缩短至1分钟内。如果发生故障停电,供电员工可将线路直接接入备用发电车,供电恢复时间由1小时缩短至3分钟。

  2020年,韶山市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995%。韶山市供电公司建成城区“5×8小时”主动服务供电服务站、“7×24小时”抢修服务快装快抢点。各供电所的网格服务点覆盖了43个行政村,形成了城区15分钟、农村半小时供电服务圈。韶山市供电公司服务实现了全年“零投诉”。

  如今,韶山市供电公司的供电服务窗口进驻政务大厅,实现办电业务“一窗受理”“一次办好”。该公司在“数字韶山”微信公众号中开设“数字韶山”直播间,传播红色文化,助推“智慧旅游”;打造“莲城电工”能源消费互联网平台,打通服务客户用电最后一米,构建电力互联网生态圈。

  记者发现,打开“数字韶山”微信公众号“莲城电工”界面,客户只需填写地址、电话、故障描述等信息,点击“立即报修”,几分钟之内,就有供电员工接单。该笔业务单会产生相应的二维码,在服务完成且客户扫码确认后,支付才能完成。“就像在淘宝、拼多多上买东西一样方便,很多老人一学就会。”湘潭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主任陈幸说。

  而在供电所这边,工作人员到哪里了、是否正在处理任务、任务是否完成等信息,均呈现在一块数字大屏前。在微信公众号里,湘潭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还为无法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客户设置了“电话报修”功能。客户可直接打电话给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由该中心一揽子解决故障判断和服务下单等问题。

  这种被称为“滴滴”模式的“莲城电工”服务,仅仅是客户能切身体会到的“智慧韶山”的一个小侧面。“我们还采用了智慧变电站、智慧型配电室、智慧工地系统以及无人机巡检,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运维管理。未来,‘数字韶山’全景能源生态圈将为韶山的居民提供更加全方位的供用电服务。”韶山市供电公司党委书记赵栋说。

  韶山的灯更亮了,风景更美了,旅游更旺了,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绿色和智能。韶山变了,毛主席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韶山没变,韶山精神将永远薪火相传。

  (王琴、谢家威、庄婷婷、周波、何华、董卓对本文亦有贡献)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