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光伏企业出口美国市场的“桥头堡”,东南亚地区中资背景的光伏产能在美国重启新一轮双反调查后一度陷入前景不明的阴霾。
隆基绿能(601012.SH)7月31日披露称,公司没有计划将东南亚光伏产能迁移至其他国家或地区,印度和加拿大等地区的市场需求将支撑东南亚产能继续运行。据贝壳财经记者梳理,这是企业首次就东南亚产能规划作出正面回应。
此外,多家企业也先后披露称,其东南亚工厂目前正在执行先前已签订的订单。博威合金(601137.SH)7月中旬回复,越南光伏子公司目前正常运营,主要执行已锁定的客户订单。晶科能源(688223.SH)也在6月末披露,公司目前在手订单饱和度较高,支撑东南亚产能保持运行。
不过后续东南亚产能走向何方仍有待观望。一位业内人士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未来出海情况涉及到国家间的博弈,以及各国发展本国产业的计划,企业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另一方面,更为“本地化”的出海迎来了新高峰,典例之一即是7月中旬三家中国新能源民企同时宣布将赴沙特建设合资工厂。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此前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面对当下的逆全球化趋势,更多国家和地区未来需要的不仅是中国制造产品的输出,更需要的是中国企业在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中积累形成的技术、经验、人才、系统化制造等“软实力”的输出。
新一轮双反调查或不容乐观,企业回应东南亚产能计划
隆基绿能7月31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就东南亚产能问题回复表示,公司没有计划将东南亚光伏产能迁移至其他国家或地区,印度和加拿大等地区的市场需求将支撑东南亚产能继续运行。
据贝壳财经梳理,这是自今年6月美国通过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初裁之后,首家正式就东南亚产能未来规划作出公开回应的企业。
另一电池片及组件主要销往欧美市场的博威合金(601137.SH)曾在7月中旬回复,公司越南光伏子公司目前正常运营,主要执行已锁定的客户订单,新一轮的订单需要等双反调查的初裁结果出来之后再和客户商谈。
此外,晶科能源(688223.SH)在6月末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到,公司目前在手订单饱和度较高,支撑东南亚产能保持运行,后续将根据市场需求、政策变化和全球各基地产能情况灵活调整生产经营计划,在保证产能利用率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能结构。
6月上旬,在为期两年的东南亚四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光伏关税豁免政策到期之后,美方重启双反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通过了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初裁。
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余盛兴此前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表示,此轮调查目前来看形势较为紧张,今年正逢美国大选年,美方选在今年5月启动调查,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初裁,预计接下来美国商务部将分别在9月和11月作出关于是否构成补贴或者倾销的初裁——这些时间节点恰好是美国总统竞选的白热化时期。“美国等国家发起的对于中国光伏产业出口的各类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其实也是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背景下的缩影”。
针对东南亚四国的双反调查之所以影响广泛,在于东南亚是中国光伏企业间接出口美国的“跳板”。甬兴证券研报提出,近年来光伏企业为规避高额关税,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以输出美国市场,而美国本土产品不具备成本优势,因此近年来美国的光伏电池与组件最主要的供应来源是东南亚国家。因此美国近期调整的多项针对光伏产品的政策中,对中国企业影响最大的或为东南亚四国双反调查的税率。
海外建厂迎新高潮,头部组件厂商美国产能年内投产
平安证券研报提出,东南亚新一轮双反调查裁定税率范围较大、不确定性较高,且尚不明确豁免条件。美国市场通常为中国一体化企业最大利润来源,而东南亚新一轮双反调查不确定性较高,若征税或影响2025年及后续东南亚产能出口美国形势,中国企业或考虑产能转移,加强美国本土、中东等地产能布局力度。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7月下旬的研讨会上表示,当下我国光伏产业出海形势颇为严峻。美国、欧洲、印度、巴西、南非等全球头部光伏市场纷纷出台贸易壁垒政策,限制我国产品直接出口。此外,我国企业海外产能也开始遭遇贸易壁垒问题。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本地化”成为多家光伏企业应对当前愈演愈烈的贸易壁垒的举措。
2023年中国头部光伏组件厂商先后宣布赴美建厂计划。其中隆基绿能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5GW组件合资工厂已于今年一季度投产,晶科能源在美国规划的2GW组件产能也已于今年上半年相继建设投产,天合光能的5GW组件产能预计于今年年内投产,晶澳科技的2GW组件产能据公司披露也在按计划推进中。
除了美国外,近年中东市场也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出海热衷的目的地。7月中旬,晶科能源、TCL中环与远景科技集团三家企业同步宣布拟在沙特建设合资工厂的计划。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接受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以沙特合资工厂为起点,晶科的全球化将从1.0时代走向2.0时代,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全球制造。同时合资这一模式,也意味着晶科出海将从此前的单打独斗走向借力使力、合作共赢,“技术输出、本地合作、赢得市场”。
钱晶表示,面对当下的逆全球化趋势,更多国家和地区未来需要的不仅是中国制造产品的输出,更需要的是中国企业在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中积累形成的技术、经验、人才、系统化制造等“软实力”的输出。而中国企业需要的是海外的市场,二者是能够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
来源:新京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