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国内b·体育(中国)

中国新能源产业今日成就 最根本原因是规模经济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4-05-09 11:28:24
中国的绿色产业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给全世界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体量大。我们从光伏,到风电,到现在的电动车,规模很大,但是最近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比如说产能过剩问题。在国际上欧盟去年宣布要针对中国的风电和电动车展开所谓的反补贴调查。最近美国财长耶伦也提出所谓的产能过剩,政府补贴这些问题,国际贸易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怎么理解绿色转型作为新质生产力,它对经济,对国际贸易,带来什么样的一个改变?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刚才我提到,我们绿色产业发展领先全球,我们的光伏组件的产能占全球差不多80%,我们的新能源乘用车或者电动车市场份额接近50%。

你可以从两个视角看,一个视角是我们中国为全球的绿色转型作出重大的贡献,但是另外一个视角,也有人会提出来,对其他国家绿色产业的发展是什么含义,所以也带来贸易保护主义的这样一个压力。

我们应该怎么理解绿色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它的一些经济学特征?我们可以从两个视角,我自己的一些体会,来理解绿色创新或者绿色产业。

作为新质生产力,第一个它体现为新的生产要素。过去能源是一个经济的重要的生产要素,过去是化石能源,现在我们从化石能源转向绿色能源,就是生产要素的转换,它是个新的生产要素,所以它是我们讲的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第二个体现,绿色技术它是一个通用技术,它是可以在很多领域,因为绿色本质上讲它就是一个制造业,它和科技创新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它是个通用技术。通用技术的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所以它既是新的生产要素,它又提升生产要素使用的效率,所谓的全要素生产率,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市场配置资源,化石能源和绿色能源有什么不同?化石能源是自然禀赋,你有石油就有石油,你没有就没有。这样的一个特征是在传统的化石能源,有一个特征叫规模不经济,就很难实现规模经济。石油储量这一块,矿区只有这么多,你不能说我把它规模做大,石油产量增加,而一般的特征是什么?一般的油矿、煤矿它会怎么样?它首先是开采比较容易开采的、成本低的地方,后面才会开采要挖的深、比较远、成本高的,所以它是典型的规模不经济,也就是说不会像制造业那样,因为规模增加,单位成本下降。这是化石能源的一个重要特征。

绿色能源它是制造业,制造业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规模经济,产量越高,单位成本越低。就像一个传统的例子,年产10万辆车和年产100万辆车,在同等的技术条件下,谁的单位成本低?年产100万辆车。因为很多固定成本,包括IT采购、推销、人力这些固定成本,它是分摊到每辆车随着规模的增加它会下降。我觉得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和重视这样一个重要的差异对全球经济,对市场竞争格局的重要的影响。

采矿业,不能带有偏向,带有歧视的这种表述,但是有一种说法,土地相关的它资源垄断,它是一种地头蛇,对内是地头蛇,我说地头蛇没有任何贬义,就是说它自然的是一个带有垄断属性的,它的竞争性是不够的,对外是什么?卡特尔组织,像OPEC,就是一个20多个会员国组织在一起的,试图通过产量的控制来影响价格,它的竞争是不充分的,这个和制造业和汽车和光伏组件和风电设备非常不一样,这是第一个我们要重视的。

从化石能源转向绿色产业,对全球经济,市场竞争格局,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的含义不同。它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特征,我们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经济到现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为什么大幅提升?最重要的体现载体就是规模经济。农业经济时代很难实现规模经济。马克思讲级差地租,什么是级差地租?好的土地先耕种了,后面边缘的这些土地它的边际的产出就是下降的。

所以规模经济是人类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升的一个根本的载体,而绿色能源具有规模经济,所以我们讲的新质生产力,实际上这种转型对我们的经济增长,对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有重要非常重要的含义的,同时它又促进市场竞争。这是我想讲的第二点差异。

第三点,绿色转型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不会自然发生的,因为有两个外部性。什么外两个外部性?化石能源的使用,一个叫经济学叫负外部性,个体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我用化石能源从事一个经济活动,收益是自己的,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的危害是整个社会、全球来承担,所以个体是没有足够的动力来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怎么办?需要公共政策的干预,比如说碳税、碳交易市场、碳定价。

绿色能源它也有外部性,它的外部性是正外部性。一个人的发明创造,绿色技术的进步,他的研发投入是个体的,但是一旦成功以后,整个社会受益,由此可能就会导致个体的创新投入的加总低于整个社会理想的所需要的研发投入水平,因为做研发投入创新它是要承受风险的,这个时候怎么办?

我们也需要公共政策的干预,政府的补贴,补贴创新,补贴创新技术商业化初期的发展,而公共政策的干预必然带来利益的调整,对全球治理体系有重要含义。

所以绿色转型是一个系统性的,不仅是影响生产力,也影响生产关系,人类社会面临的这样一个重大的变革,这是我今天要讲的一个,从一个经济分析的角度来讲一个基本的框架,下面我会来说明这些观点。

首先绿色能源作为新质生产力贡献新的生产要素,实际上就是从化石能源转化为绿色能源,我们中国的光伏,陆上的风电,发电的度电成本和原煤的标准的电价相比,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是负的了。不考虑其他的,电网的稳定性、储能这些,单纯在发电环节,我们已经是低于煤炭发电了。

第二个我刚才讲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因为它是制造业,它和研发创新紧密相连,这张图是我们看的A股,我们中国A股的上市公司,我们把新能源设备制造的这些上市公司放在一起,化石能源开采的这些上市公司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还是平均的专利的申请数量,新能源行业明显的高于化石能源,这就是我前面讲的,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样一个体现。

我前面也提到两类外部性,这是2021年,我们中金公司研究部出版了《碳中和经济学》,我们在这本书里面提出绿色溢价的这样一个分析框架。

我们要怎么样促进绿色转型,就是要降低绿色溢价。绿色溢价就是清洁能源成本和化石能源成本的差别。我们要把绿色溢价降成负的,让清洁能源成本低于化石能源成本,才能促使经济主体做这样的一个转换。我们怎么来降来降低清洁能源成本?怎么来提高化石能源成本?刚才我讲的,针对那两类外部性,公共政策,一个是在需求侧,通过碳定价、碳税来降低化石能源成本的需求,一个是在供给侧,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产业发展,通过财政补贴、一些制度的设计来促进市场主体的投入,这是针对这两类外部性,两类公共政策干预。

过去二十几年3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呢?

公共政策有两条路径,一个是在需求侧,一个是在供给侧,欧盟主要是在需求侧,所以欧洲的碳市场是全球发展最快,现在也是规模也是非常大,可以说是最成熟的。我们中国是在供给侧通过创新补贴,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和推广的一些税收减免,甚至通过一些行政性的,比如强制配储能等等这些要求来促进供给侧。

美国是在这两者中间,但是最近这两三年非常明显,欧盟和美国都在向中国靠齐,都在向我们学习,他们现在也要搞产业政策,像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等等。

两条路径结果怎么样?我们要看这里面,我们比较中欧的碳价之比,中国的碳价相对于欧盟的碳价,可以看到我们的碳价相对于欧盟过去这十几年是下降的趋势。就是碳价格在中国发挥的作用和欧盟比是很小的,但是我们如果看新能源装机量之比,我们是持续上升的,10年前我们我们的装机量只有欧盟的60%不到,现在已经到了差不多两倍。所以碳价格在我们中国发挥的作用小,但是我们新能源的使用,扩张的速度,扩张的规模很大。两条路径的差异,所以刚才我讲他们应该向我们学习,最近这两年美国欧洲在太阳能电池板的补贴的项目数量,锂电池补贴的项目数量都在增加。

到底政府补贴能起什么作用?去年10月份我们中金研究院发布了一篇报告,我们的分析的结果,我们的一个观点是什么?政府补贴,公共政策的支持可能在早期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但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取得今天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因为它是制造业,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所以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几乎任何东西,只要在中国生产,就是比其他人便宜。

所以有时候我们怎么理解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价格下降,规模经济它的效果就是价格下降。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在1976年,这是到最新的2019年的数据,很明显的一个直线下降的这样一个趋势,而且这个趋势似乎没有在改变,锂电池也是这样,为什么?

因为绿色能源是制造业,我们比较一下煤电和气电,发电成本里面设备成本煤电大概40%,气电只有20%不到。如果我们看风电和光伏,设备成本占整个发电成本超过80%,所以它就是制造业,制造业有规模经济效应。

而且数字经济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规模经济,因为数字它的边际成本,它的非竞争性,它扩张的边际成本很低。所以数字经济时代一些大的平台企业都是在大型经济体,美国、中国,现在印度也开始起来,而绿色产业天然的是和数字技术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比较新能源车和原油车。新能源车、电动车,它的相关的成本里面有超过70%是和数字技术相关的,所以电动车也叫智能车,而原油车大概只有20%多一点。所以我刚才常说的是一个规模经济重大的变化,从化石能源的规模不经济转化为新能源的一个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是什么样的影响?三个大的决定因素影响全球的分工和贸易。有两个因素大家都很熟悉了,一个是自然禀赋,我们怎么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传统的解释,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便宜,发达国家资本便宜,所以发达国家做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做劳动密集型产品,然后产生贸易。当然还有些国家有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你有你就出口。你没有,我们中国就进口天然气,进口石油。这是贸易。

右边这个是交易成本。因为贸易要有运输成本,还有一些关税非关税的一些所谓的保护主义措施,甚至现在还有地缘政治所带来的一些影响,包括最近的针对新能源行业的这些国际的一些争议。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力量,大家似乎把它忘记了,就是规模经济,我们怎么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美国、欧洲、日本他们发达的水平差不多,劳动力的成本差不多,你怎么解释他们之间的大规模的贸易量?我们只能回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分工和贸易,同样的发展水平,同样的收入,我们也可以通过分工专注细分的行业,增加细分行业的规模,生产的量,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就是现代国际贸易的一个可能没有被大家足够重视的因素。规模经济。谁具有规模,谁的规模大,谁就占有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而且规模经济它不仅仅是制造业,其实相关的公共服务也一样,公共服务一个重要的特征,使用的人多,每个人承担的成本就低,所以中国的基础设施为什么发展这么好?是和它公共服务的特征是有关系的,科技创新其实也具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技术进步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

在需求侧,市场规模越大,创新的动力也越强,为什么?你在中国创新,因为市场规模大,你的回报就高。同时你人口多,假设每100万人一个天才,你人口多,你的天才的数量就多,你的经济体量大,你研发投入的能力就强,所以它科技创新也一定有规模经济。所以这就能解释我们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为什么发展这么快,规模提升这么大,规模经济是个基础。

但是这是经济学的逻辑,在现实中间有很多其他的政治因素的考虑,地缘政治。我有一次在一个欧洲的论坛上讲,讲我今天讲的观点,结果有位德国的朋友听我讲完以后,他说你经济学逻辑是这样,但是我们德国不希望成为一个露天的博物馆,不能新的产业都是中国,所以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化石能源的开采和贸易是具有卡特尔这个垄断属性的,绿色能源是制造业,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以自由贸易为导向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治理机制,但是它已经形成了以自由贸易为导向的不代表现在就没有争议了,因为今天这个绿色能源带来利益的重大调整对他不利的时候,他能不能坚持自由贸易为导向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治理机制,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

所以我们中国绿色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的方面的限制的数量,这一点是在持续上升的,所以当前的国际贸易治理体系已经不适应绿色转型的要求,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限定是为化石能源时代设计的,它没有反映绿色产品。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分三类补贴,有一类是非常明显大家都同意的,禁止性补贴,你不能搞出口补贴,你不能搞进口替代补贴。还有一类叫可诉性补贴,这就是对另一方或者另一个成员国造成不利影响的专项性补贴。现在绿色产品的补贴争端主要是这一类的,所谓的可诉性补贴。

为什么会成为可诉性补贴?因为还有一类不可诉补贴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用于研发,用于环保,用于扶贫等用途的补贴,过去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个是在2001年2001年失效了,2001年发生什么事情,中国加入WTO。

从经济学逻辑来讲,研发补贴是应该的,因为研发是有风险的。我刚才讲的这种正外部性,个人投入加总起来是低于整个社会所需要的理想水平。环保也一样有外部性,所以这就是我们现在整个国际贸易体系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怎么样在国际贸易治理体系下适应新时代绿色能源,怎么样促进绿色产业,全球绿色转型的发展。所以尤其是现在一些国家采取单边行为,更放大了现在国际贸易治理体系的不足。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我今天跟各位分享的,绿色产业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我觉得有三个问题,更多的我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我是希望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思考。

首先是如何认识公共政策干预的正当性,似乎在大家脑海里一提到补贴就是不对的,是不是这样?有两类干预。

一类是针对化石能源、负外部性、碳税、碳交易,这是欧盟发达国家一直在推动的,甚至他们有些人要推动全球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说你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碳价格不能比欧盟要低很多,你要低很多,我要搞边境调节税,我要把你化石能源的成本拉起,这个是不是合理的?发达国家已经发展起来了,过去的化石能源使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在了,伤害已经造就了,你现在要求发展中国家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通过碳税碳价格,对发展中国家公平吗?对低收入人群公平吗?

另外一个公共政策干预就是应对创新产业的这种正外部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补贴,投资补贴等等,这个也是有争议,比如说有一些国家可能就认为,比如说我们中国的补贴对他们带来了一个不公平的竞争,所以有句话叫什么?叫屁股决定脑袋,实际上和你的利益是有关系的。

发达国家就希望,尤其欧盟希望更多的是通过碳税、碳交易,因为他们能够承受这样的成本,发展中国家承受的能力是比较弱的,但是最近几年看到我们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他们觉得可能落后了,所以需要直接研发的补贴问题。但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刚才讲的其实补贴的作用是小的,更大的是,我们中国绿色产业发展是因为中国的大国规模、大市场、大的制造业体系。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认识规模经济和产能过剩,最近大家讨论也很多。其实阶段性产能过剩是一个创新产业发展的一部分,你不可能每一个时间点需求和供给都是平衡的,实际上供给大于需求,对于促进创新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为什么?因为供给大于需求,所谓的产能过剩,价格下降,钱不好赚,钱不好赚才会促使大家去做进一步创新。

如果需求很强,钱很容易赚,怎么有很强的动力去做进一步的创新?但是我们中国确实是需要怎么样来促进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把我们中国的规模经济这个优势不仅在制造业这个环节,在研发,在创新这个环节也能够发挥出来,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我们在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的领先地位,能够持续我们的这样一个所谓的先发优势。

第三个怎么认识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规模经济讲的是技术进步是内生的,它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大国和先发者有优势,因为大国市场规模大,资源多,而且两个国家规模差不多大,人口差不多,那么规模经济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谁先发谁就有优势,因为你先把规模做起来了,你先通过规模经济赚钱了,你有更多的资源做新的研发,新的创新,这个会不会对全球其他国家带来一个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就大国和先发者这种优势。应该不会,为什么?因为制造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制造业的可竞争性意味着这样的大国或者先发者优势,它最终带来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会让全球受益的。但是经济学道理可以这样讲,但是现实有很多阻力,所以我们中国要应对国际上一些国家对我们中国的规模所带来的担忧,我们还是要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要适应绿色产业、绿色转型的发展。

来源:华夏时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