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国内b·体育(中国)

从盈利百亿到预亏超80亿,千亿光伏龙头输给自己

经理人杂志发布时间:2025-01-23 10:31:53  作者:南岂珵

  输给了自己,遭遇历史最大亏损。

  2024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82亿元到8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83亿元到89亿元。

  光伏龙头隆基绿能1月16日的业绩预告披露了上述内容。

  这也是隆基绿能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隆基绿能于2000年2月成立,2012年4月上市,是光伏硅片、组件龙头企业,曾在2020—2022年蝉联全球组件出货第一,业绩在此期间也随之两位数且较高的增长。

  不过好景不长,2023年隆基绿能保持了3年的“第一”宝座被晶科能源抢走,出货量直接下降到行业第三。该年度隆基绿能完成67GW的出货量,远不及年初制定的85GW目标,成为出货量前四的企业中唯一没有完成销售任务的公司。

  出货量的未及预期也直接体现在财务数据。

  2023年,隆基绿能营收约1295亿元,同比仅微增0.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7.41%至107.51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在光伏设备公司中均次于通威股份,位居行业第二。

  分拆来看,2023上半年,隆基绿能仍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营收646.52亿元,净利润91.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26%、41.65%。但到了2023年下半年,形势开始扭头向下,营收648.45亿元,净利润15.38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7.48%、81.48%。

  若置于行业观察,隆基绿能2023年的业绩变化仍在行业整体趋势中。

  2023年下半年,因硅料、硅片价格崩盘,传导至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业链企业利润遭受压缩。根据财信证券统计数据,近四年的14个季度中,光伏行业单季度利润均维持了双位数及以上的同比增速,而至2023年第三季度,行业利润同比增速首现负值,至2023年年末全产业链利润空间已压至盈亏平衡线附近。

  当然,行业低迷之下,光伏企业们采取多种措施对冲业绩的失速,其中包括加速技术迭代,即由P型转N型。

  在此过程中多数的选择是更高的性价比、更成熟的产业链配套的TOPCon。当然,“爱偏门,不爱正面对抗”的隆基绿能是例外,其“赌”在更为难的BC技术路线。

  BC技术是指背接触(Back Contact)电池技术,该技术路径把正负电极都置于电池背面。按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的说法,“未来TOPCon会变得高度同质化,投资风险很大,投资收益率会快速降低,隆基寻找一个能够有更长生命周期的,更加领先的差异化产品。”

  虽然钟宝申对市场的判断是对的,但隆基绿能这次却是“赌”输了。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TOPCon实现了从80GW到800GW的规模扩张,以压倒性的态势迅速挤占PERC市场,2024年TOPCon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70%。但反观BC,未能显著起量,无论是行业还是隆基绿能本身。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12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4年BC二代产量很小,预计2025年产能开始爬坡,预计2025年出货在20GW-30GW。而BC要真正成为市场的主流,占到光伏市场50%的市场份额,时间则至少还要到2028年。

  这也是隆基绿能被动的核心原因。

  映射到业绩,带来的是高额的资产减值。见下图,2023年,隆基绿能计提资产减值损失70.25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51.71亿元,固定资产跌价准备15.86亿元。2024年上半年,隆基绿能共计提57.84亿元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减值里存货跌价损失48.7亿元,固定资产跌价准备8.55亿元。

  固定资产跌价主要是因为技术迭代导致此前的PERC电池相关产线逐渐淘汰,存货跌价损失则是因为隆基绿能BC一代产品的产销节奏错配。

  根据钟宝申此前在业绩会上的解释,2023年初期BC一代产品量产不顺,但一季度末起全球业务推广迅速,最终交付时出现困难,市场推广也被迫停止,直到2023年9月生产问题解决后,才重启市场推广。但从开始推广到有规模的订单,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考虑到产线启停成本较大,以及为了保护士气,公司没有采取减产措施,于是在年底积累了大量BC存货。而从2023年四季度开始,光伏组件价格剧烈下跌,最终导致对这批BC存货计提了大量减值。

  基于此,BC能否在销售推广、技术降本上实现突破,是隆基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钟宝申曾在业绩会上几乎断言:“BC产品的推广不会面临太大的压力。”然现实的数据似乎并无法支撑其说法——2024年光伏组件招标281.43GW,其中N型组件规模270.09GW,占比超过95%以上,P型组件逐渐沦为定制化产品,占比2%左右,BC与HJT组件规模13.75GW,占比接近5%,而BC占比仅0.41%。

  意味着,至少在大型集中式市场中,目前还很难见到BC的身影。

  隆基绿能也坦言,BC二代主要针对集中式市场,从发电量提升角度,在同样条件下BC二代比其他会更有优势,故现在的重要工作就是去和客户沟通,做宣导。2023年,隆基绿能市场推广费为4.34亿元,同比增长83.9%。2024年上半年市场推广费由上年同期的0.65亿元增长至3.15亿元。

  而至于降本,2024年12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隆基绿能则表示基于目前BC电池技术发展的情况,预计将从三个方面推动BC电池技术的成本下降:

  一是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目前公司Hi-MOX10所使用的HPBC2.0电池量产效率已经超过26.6%,后续电池量产效率仍将持续提升;

  二是规模效应,2025年公司将进入BC产能大规模投放的阶段,预计随着量产规模的提升,BC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三是技术工艺进步,公司在持续开展BC技术工艺的多种降本路径研究,例如少银和无银金属化方案,相关技术工艺的导入也将推动BC技术成本的下降。

  按照钟宝申的说法,未来的两年内,BC组件和TOPCon组件成本会处在相近的水平。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时间,因为投资者已经等不了,隆基绿能顶峰时市值破5000亿元,最近已经跌至1000亿元。

  当然,不仅仅是光伏业务,隆基绿能在“非主流”的第二增长曲线上的栽跟头,也给经营带来不确定性。

  在其他公司涌入储能填补光伏市场的利润损失时,隆基绿能并未随大流而是选择又一个被行业认为“偏门”的蓝海市场——氢能。

  氢能赛道的主战场是制氢设备。根据华鑫证券研究,2025年全球制氢设备新增市场规模约167亿元,2050年市场规模可达1.5万亿元,可以说“远水”很丰富。

  但计划不如变化,受国际氢能发展环境变化、国内绿氢项目多未形成商业闭环等因素影响,氢能行业爆发期出现了推迟,同时国内氢能市场还没有发展成熟就又有“开卷”的趋势,致使隆基绿能无法在氢能业务上立刻有“水”喝。

  再次栽了跟头隆基绿能,也似乎有了降级氢能业务的打算。

  2024年三季报发布前,一份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的参会纪要颇受市场关注,其中提到公司把氢能当作第三曲线,第二曲线可能是光伏跟储能结合的应用方向。

  上述纪要的相关说法虽未得到公司官方确认,不过在2024年11月新华财经的专访中,李振国再度传出隆基绿能“改变”的意向,其表示,“隆基需要做出一些改变……需要团队静下心来,适当地进行一些优化收缩,把研发的问题研究得更透彻,把产品打磨得更精致,继续海外市场的开拓,慢慢打磨海外优质项目,让客户去接纳隆基。”

  2006年,隆基绿能“赌”赢了单晶光伏板,最终引领行业全面转向单晶技术,从而成为行业第一。但是市场没有“逢赌必赢”,已经连续在BC和氢能栽跟头的隆基绿能,是继续迷恋于新技术所能创造的先发优势的商业“赌局”,还是选择“正面对抗”,经理人融媒体中心将持续关注。

  来源:经理人杂志 作者:南岂珵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